成语故事:忠言逆耳

李剑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忠言逆耳”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忠告的话往往不合自己的思想,听不进耳。它来源于《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宝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过的。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刘邦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于是,他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

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大富翁?”

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拥有天下。”

樊哙真诚的说:“你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

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受。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含毒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治病。’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

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将库府封起来,关掉宫门,率军返回霸上。

转载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愚公以九十岁的高龄都还有向不可能挑战的雄心和毅力,现在人们在鼓励人家要勇于面对困难的挑战,要有恒心、有毅力的时候,都会说,要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
  • 〔自由时报记者申慧媛、林志青/综合报导〕面对外界对于十二年国教疑虑颇多,行政院昨日与教育部再度会商,苏揆指示教育部尽速提出完整说帖。教育部长杜正胜(图中红领带者)昨天上午参加走路上学日活动,丽林国小六年级陈姓女童现场问起三只小猪的成语故事,杜正胜面对学童突然提问,扮起说故事爷爷,将三只小猪故事完整呈现。(记者林志青摄)
  • “道不拾遗”的句子下面往往会接“夜不闭户”这句话。这两句成语的意思是用来形容社会的良善风气。也就是说财物要是遗失在路上,谁看见了都不会有人将它占为己有的;晚上不须要关紧门窗也不会遭小偷的,人民安居乐业的过日子。
  • 有一次禹乘车出外巡视,见到有个犯罪的人被押着走过。禹吩咐把车停下,问道:“这人犯了什么罪?”
  • 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故事来自公元前六百多年的春秋时代,讲了两个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国家,如何双双走向灭亡的故事,它们灭亡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性的弱点被敌人攻入了。
  • 常言形容人“病入膏肓”,或说“病在膏肓”是指一个人已经无药可救了。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膏肓是在人体的什么地方?为什么“病入膏肓”就无药可救?这成语是出自哪本古籍?
  • 《听故事的天使》,每天都有好故事。每位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天使,在价值观不断变化的时代里,《听故事的天使》节目制作群愿意为您的孩子撑起一片纯净的天空。
  • 老虎,百兽之君。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先民以老虎表达不同的心声,演绎为固定成语,其中既有先人对生命的慈爱与认知,先贤的威武和勇猛,也有处理兵事的机警。虎君演绎的正反两派,在历史上深入民心。
  •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这话儿是从哪里来的?后人减缩成“千虑一得”的成语,其中显现了晏子的机智,比机智更可贵的是他的好德的修为,智仁勇兼备又谦冲自持,淡淡定定看破财的诱惑,尚俭守德、不造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