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一个诸侯国主怎会成了陪嫁的臣仆?

作者:容乃加
“唇亡齿寒”的道理,通贯古今。人们为何总是忘记教训重蹈覆辙?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气: 1129
【字号】    
   标签: tags: , ,

春秋时代,虞国和虢国都是和周天子同宗族的诸侯国,受封于周武王,两国国土相连,互相援助,增进了彼此的安全保障。晋献公想要攻打弱小的虢国,但是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虞国,没有突袭的通道,除非通过虞国的国境。

大臣荀息向献公献了一计,说“借用”他的两种宝物贿赂虞公,以便借道虞国攻打虢国。这两种宝物就是屈地产的马和垂棘所产的玉璧。

献公一听就皱眉,说道:“屈马和垂棘璧都是稀奇少有的世上珍宝,是寡人之宝,不便借出。”

荀息进一步说道:“公利用这两种宝物,借道伐虢,虢国没有虞公的援救,必定败在我们军手中。虢国亡了,虞国失去外援,势单力薄,我们灭了虢以后,回军再灭虞国,一箭双雕,就能取回宝物了,眼前只是从内库借出珍宝暂时寄存在外库一般。”

献公还是不放心,又说:“虞国有个贤能的大臣宫之奇,神机妙算,会知道我方的计谋。”
荀息说:“虞公贪财,看到希世珍宝会动心,不会听他的。”献公同意了,拿出他的两种宝物交给荀息向虞国借道。

荀息到了虞国晋见虞公说:“寡君仰慕贵君的贤明强盛,特遣臣奉献宝物于贵国。”
虞公说:“这么说,贵国必定有所求于寡人了!”
荀息就把借道一事说了。

宫之奇认为这样做会招来祸害。然而虞公见宝物心动了,果然不听宫之奇的,还兴师助晋国一臂之力。于是晋献公命里克为大将,荀息为副将,会同虞师攻伐虢国。鲁僖公二年夏天,虞师会同晋师灭了虢国的城邑下阳。

晋侯野心很大,过了三年,再次向虞国请求借道。

这次,宫之奇再次进谏虞公,他语重心长地说道:“虢国是虞国的表皮,虢国一旦灭亡,虞国必定会遭受牵连,灭亡的危机迫在眼前。对晋国的请求绝对不可答应,对于敌人不能轻忽大意。上次晋师借我道灭了虢国城池下阳,借道一次已经很严重了,还能再犯第二次吗?俗谚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1] 正对应了我们虞国和虢国两国的关系。”

虞公回说:“晋国是我的宗族,怎么会害我呢?”(*晋国也是姬姓诸侯国)

宫之奇说:“晋国是我国的宗族之国,晋国也是虢国的宗族之国,晋将要灭虢了,可能对虞国亲爱吗?再说,虞国和晋国的关系,能亲于桓、庄和晋国的关系吗?桓叔、庄伯是晋献公的从祖昆弟(同一曾祖),晋献公担心他们会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因此将他们全部杀掉,以消除隐患,这件事发生在庄公二十五年。桓、庄之族又何罪之有呢?”

但是虞公财迷心窍,对宫之奇入情入理的剖析充耳不闻,又让晋师借道攻伐虢国。宫之奇知道虞国没救了,就带着家族离开了虞国。

这次晋师假道虞国一举灭了虢国,虢公丑逃奔东周京师,虢国亡了。晋师灭虢以后,还师经过虞国,在虞国借用馆舍休息。引狼入室的虞公毫无戒心,被晋师顺道灭了国,虞公成了晋国的俘虏。后来,晋献公的女儿穆姬出嫁秦穆公时,虞公成了陪嫁的臣仆。
——
注[1]:辅为脸颊外表,车是牙床内骨,辅车相依存。《释名》曰:“颐,或曰辅车,其骨强,可以辅持其口;或谓牙车,牙所载也;或谓颔车也。”@*

资料来源:《春秋左传》《春秋左传正义》

─点阅【成语故事】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常言形容人“病入膏肓”,或说“病在膏肓”是指一个人已经无药可救了。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膏肓是在人体的什么地方?为什么“病入膏肓”就无药可救?这成语是出自哪本古籍?
  • 《听故事的天使》,每天都有好故事。每位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天使,在价值观不断变化的时代里,《听故事的天使》节目制作群愿意为您的孩子撑起一片纯净的天空。
  • 老虎,百兽之君。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先民以老虎表达不同的心声,演绎为固定成语,其中既有先人对生命的慈爱与认知,先贤的威武和勇猛,也有处理兵事的机警。虎君演绎的正反两派,在历史上深入民心。
  •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这话儿是从哪里来的?后人减缩成“千虑一得”的成语,其中显现了晏子的机智,比机智更可贵的是他的好德的修为,智仁勇兼备又谦冲自持,淡淡定定看破财的诱惑,尚俭守德、不造业。
  • 季文子是个怎样的人物呢?孔子在听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之后,反应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孔子说这话是否另有所指呢?
  • 据《后汉书‧羊续传》载:羊续,后汉泰山平阳(今山东泰安)人,为官清廉奉法。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羊续被任命为南阳郡太守。在此之前,江夏兵赵慈反叛,杀死了原任南阳太守,并攻陷元县,一时间人心惶惶。羊续毫不畏惧,身边只带一个小书僮微服前往,他“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到任后,快刀斩乱麻,迅速平定叛乱,人民欢欣鼓舞,得以安居乐业。
  • “信”是人际关系的基石,历代也流传了许多典故,本系列文章将列举成语中有关“信”的故事,让我们看看古人对信的看法。
  • 东汉张楷的志向就是修道,屡次辞了征召不任官。他能作“五里雾”,而他自己是最能看清人生迷雾的有道之士!
  • “信”是人际关系的基石,历代也流传了许多典故,本系列文章将列举成语中有关“信”的故事,让我们看看古人对信的看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