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中國相聲史《老舍與相聲》﹙下﹚

1949年~1956年

3. 創作方面

雖然老舍在抗日戰爭期間,已經書寫出版過許多激勵人心的相聲作品。但他的相聲創作還是主要集中在共黨執政之後,總的算來有三十多段。歸納起來,老舍的相聲創作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1.)鮮明的時代氣息︰

和許多經受過「五四運動」洗禮的作家們一樣,老舍從美國回到北京之後,立刻以狂喜般的政治熱情投入共黨執政之後的創作活動。他把自己一生渴求民族復興的希望寄託在新政府和領袖身上,歌頌他們,為他們作傳。

這時期他寫相聲的主要目的也是利用相聲這個「文藝戰線上的尖兵」,和「表演藝術上的輕騎兵」,來宣傳社會主義為人民帶來的變化。於是他的每一段相聲都充滿著鮮明的時代氣息,通過巧妙的構思和生動的語言,對新生活熱情的加以歌頌。

令人遺憾的是,有時為政治生活裡的某些現象所左右,情感的信賴代替了理性的思考,在《神仙辭職》等作品中,有些脫離現實的表現,以及重複宣傳口號的現象。

(2.)擅寫文哏︰

做為語言藝術大師和戲劇藝術大師,老舍善於駕馭語言,運用豐富的知識。他的作品幽默含蓄、用詞優美、構思巧妙,提高了相聲的文學性。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他的相聲是耐在案頭上讀的「文學相聲」,而要拿到舞台上表演,還必須經過演員的再度創作。

這一點他自己也很清楚,他在《新文學工作者對戲曲改進的一些意見》裡說︰「沒有一位藝人,能夠寫出一篇不能增減一字的相聲。相聲的段子都是隨說隨修改,用多少人的聰明與相當長的時間,才會把一段話練得像個樣子了。」

(3.)舊瓶裝新酒︰

在語言技巧上,他精鍊的運用傳統的相聲形式表現了新的時代生活內容。除了「貫口」,還常常巧妙的運用「口技」、「繞口令」、「諧音」、「岔講」等傳統手法,表現一定的思想內容,使聽眾在笑聲中激發對新生活的熱愛。

(4.)濃厚的生活氣息︰

老舍在他創作的戲劇、小說中,自如的運用北京土話,使作品富有濃厚的北京風味,這在相聲裡則有所不同。他考慮到相聲的「宣傳教育」作用,於是儘量使用普通話,只是透過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敏銳的觀察能力,放下作家的架子,深入生活,依然繪聲繪色得描寫出了富有北京特點的相聲,提高了相聲的藝術品味。

*生平補充︰

關於老舍,是享譽海外的知名中國作家,他終其一生都以抒寫社會底層百姓的心聲為已任,這樣的認識是沒有錯的。但是成長於大時代動盪時期的老舍,其實是個剛強、義氣、具正義感、學貫中西的愛國青年;他在中共建制後,本著一顆火熱的愛國心,從海外歸國奔向革命。他多次說︰「一個讀書人最珍貴的東西是他的一點氣節」。

他寫的《茶館》、《駱駝祥子》等作品相當膾炙人口,一生筆頭很勤,是個多產作家。後來他也擔任北京市作家協會主席和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早年他曾經在1951年10月1日的《人民文學》上發表《新社會就是一座大學校》的文章,提到他為新的社會制度裡面的「控訴大會」鼓掌叫好,他為這種新的「鬥爭」方式熱情滿懷,讚美推崇。更把自己從「文文雅雅」的人,變成同群眾高聲喊︰「打!該打!」的過程一步步寫了出來︰「…和我一樣文文雅雅的人們:堅強起來,把溫情與文雅丟開,丟得遠遠的;伸出拳頭,瞪起眼睛,和人民大眾站在一齊,面對著惡霸,鬥爭惡霸!…」「…說真的,文雅值幾個錢一斤呢?恨仇敵,愛國家,才是有價值的、崇高的感情。」

*自盡離世︰

之後到了文革時代,1966年8月,原本住在醫院養病的老舍,因有人「帶話」給他,叫他

︰「參加運動,感受一下這次政治鬥爭的氣氛」。所以他還沒病好就出院了。8月23日,老舍只好前去北京文聯參加所謂的「運動」。

這天,老舍被大群「造反派」和「紅衛兵」批鬥、抽打、逼其彎腰示眾,遭受了第一回合的批鬥。接著又被押到北京孔廟進行「鬥爭」;被鬥的作家、藝術家和幹部全都跪在焚燒京戲服裝和道具的大火堆前﹙那裡正焚燒著珍貴的京劇行頭、戲箱等傳統文物),個個輪番被無數的人毒打,老舍的眼鏡被打碎了,臉上、身上都流著血。開始時老舍還抗辯,說:「我不是反革命,我寫的作品都是歌頌新社會和中國共產黨的。」但引來的卻是更狂暴的斥責、嘲笑和折磨。

在被毒打三小時後,老舍他們又被押回文聯,接著第三場的批鬥。經驗所有不堪忍受的污辱後,隔了一夜,8月24日夜,沒有留下隻字片語的老舍在北京西城的太平湖投水自盡了。第二天屍體打撈上岸後送去火化,卻因文革當局的無限權威,以致當時﹙1966年8月下旬﹚被鬥爭死或被批鬥完自殺的對象,都不准留下骨灰。於是,特別深愛祖國的老舍,就這樣連一點骨灰也沒能留下的走了。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