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茶道 退休醫生懸「壺」會友

文、攝影 ◎ 吳雪兒
【字號】    
   標籤: tags: ,

年輕時回大陸追尋「理想」,意外緣結紫沙壺。行醫多年,李訪賢深諳好茶有益健康,在黑心茶充斥市場的當今,他藉由中環的紫沙壺特色小鋪推廣中國茶道,收穫了一班真心實意的朋友。

香港中環有很多特色小店鋪,隱藏在一幢幢的舊式大廈內。盧壺就是這麼一家特色小店。進入小店,大大小小的茶壺映入眼簾,紫沙壺特有的古樸大方襯著木框窗櫺,繪出一幅閒逸雅致的文人畫,古色古香。

店主李訪賢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越南華僑,已退休的醫生。他的最愛是收藏紫沙茶壺,因為年輕時回去大陸追尋理想,偶然遇上了紫沙茶壺,從此與之結下不解緣。開店的目的不為賺錢而是為了打發時間,同時認為中國的茶道很值得推廣,所以也免費開班教茶道。幾年下來,李訪賢認為,開店的唯一收獲就是認識了一班真心實意的朋友。

人生得一知己並不容易,李訪賢有一班知心朋友,他笑言上天對他還是很眷顧!採訪期間,小店內絡繹不絕,見到李訪賢正接受採訪,熟客朋友更主動幫忙招呼顧客。


清未民初造型比較特別的茶壺叫天馬行空。壺的設計 古樸,造型難度也高。


天馬行空壺內可以看到點點發 光的石英沙。


嘉慶年代供春壺。


嘉慶年代供春壺底部。

不肖茶商動手腳,要錢要命不道德

研究茶半世紀,李訪賢一開口便是滿腹茶經。他說,茶都是源自綠茶,因應製作的工具不同,發酵的程度不同而分為六大種,他認為年份越長越好喝。「第一年出來的茶是苦澀的,擺上十年以上,放在沒有空氣污染或異味的地方,要通風,茶不斷發酵了,這個茶才好喝,喝起來沒有苦跟澀,但價錢就比較貴。」

因為要等十年,利潤就低,為求快,會潑水加溫,加速發酵的速度。「過去香港酒樓喝的普洱都是這種發酵出來的。」

李訪賢說,天然發酵的茶源於茶馬古道,雲南的西雙版納到西藏拉薩這段路,當時運茶靠馬匹和騾子翻山越嶺,採出來的茶到了拉薩後,發現茶變得好喝,才發現發酵過的茶好喝。「如何發酵?因為茶在馬背上,有一定的溫度,經過日曬雨淋,在翻山越嶺過程中自然發酵。」

普洱是屬於後發酵的茶,即隨著空氣、濕度發酵。李訪賢指出,香港慣常喝到的普洱是熟普洱,是通過潑水加溫製造的味道,「發了霉的,沖出來是咖啡色的,可以導致直腸癌的!」很多人以為這是真正普洱的味道,行醫濟世大半輩子,李訪賢不屑那些無良茶商的行徑:「有人出書說這種製法的假普洱是真的普洱,那是誤導,這不是真正的中國文化,潑水加溫的做法是破壞了真正的那個味道,而且容易致癌,但利潤高。要錢又要命!不道德。」

紅茶屬於全酵的茶,即通過加溫發酵。香港喝的是錫蘭紅茶。李訪賢說,錫蘭紅茶製作時是加了其他香料如丁香,配奶或加檸檬。很多東南亞地區如印尼喜歡放糖喝。

烏龍茶是半發酵茶,鐵觀音也是烏龍的一種。原產地是福建,台灣有台灣烏龍,廣東有廣東烏龍。廣東烏龍屬潮洲茶。微發酵茶有黃茶、白茶,味道很淡,一般港人喝慣較濃的茶。

清明前的綠茶,沒有發酵,如明前龍井,李訪賢說:「綠茶中,以中國最驕傲,世界第一,國禮級送外國人的就是明前龍井。」

清明前氣溫比較低,有些地方甚至是下雪,沒有污染,在春天時,百花萬物生長時,長出一芽兩葉,在很嫩的時候就摘下來,六到七萬芽叉,才造出五百克龍井,所以很珍貴。「所以外面很多說是明前龍井,假的居多!」。如何分辨真假,李訪賢說:「你要喝過真的才知道什麼是假的!」可惜當天未能嚐到真貨,不過,李訪賢答應下次再拜訪他時,請品嚐明前龍井真貨!

「另一種綠茶是碧螺春,但現在一些被下手腳,放了鉛鉻綠,是一種工業染料,喝了就致癌!」

李訪賢說,真正的碧螺春是很淡的金黃色,如果沖出來很「碧綠」的話就是假的:「要了你的錢還要你的命,所以就要知多點!」

五十年代返國門,從追尋到絕望

分享經驗與知識,李訪賢這一席談話與牆上一禎「以茶會友」的書法相應合。談起為何會喜歡紫沙壺,五十年代奔走於中國貧瘠鄉間的年輕身影隱現茶話間。年輕天真的李訪賢追求真正的「共產」主義,嚮望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自由的社會:「因為熱愛自己的國家,中國人沒有理不愛自己的國家,但後來(發現)都是一個幻想的社會……」

五十年代從越南到大陸後,李訪賢接受工農再教育,到了農村,與農民三同:同食同住同勞動。「農村生活要很樸素的,可帶回去都是新的衣服,為了標榜自己是革命份子,於是就在手肘、臀部補上一塊其他布以裝飾:「我也要保護自己,否則階級思想要批你的。 」

八三年改革開放時,走社會主義特色市場經濟,李訪賢說,資本主義道路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可以說死路一條,救不了中國的:「窮光榮、餓快活」。

李訪賢說:「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可以說是死路一條,救不了中國。通過這幾十年後,才發現我追求的共產主義都是幻想社會,道路不通,不能走上富裕。一九七九年我來到香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真正是富裕的道路,是比較先進的路,比較平衡。與世界溝通後才知道應該怎麼走人才富裕。」

下鄉勞動,意外愛上紫沙壺

五十年代李訪賢要去勞動。勞動時,要和農民一樣挑重擔,李訪賢不懂得挑,膊頭很痛:「我們手無拿雞的力,十多歲的學生,要擔穀擔糧,很辛苦。要消耗那麼大的體力,用什麼來彌補,當時吃得很差的,吃的都是醃菜,農村有青菜但都不會炒來吃的,而是醃來售賣。其實當時還有飯吃已經是很好了。」為了補充熱量,就喝糖水、義烏(一種天然紅糖,像麵粉一樣),加在紅茶放在茶壺內。「當時六毛錢一個紫沙茶壺,很便宜,現在要幾百萬一個。」

李訪賢在越南生活時已經喜歡放糖在茶內,農民不知道他喝什麼:「這樣可以保持和農民三同的形象,又增加了熱量。」

勞動結束後,李訪賢發現紫沙壺變漂亮了(因為整天拿來喝水,變得有光澤),於是收集一個又一個:「偶然在一個實踐中發現紫沙壺的可愛,所以理論和實踐一定要雙結合。有理論只有一半的知識,有實踐也是只有一半的知識!結合後,實踐比理論重要,因為實踐是檢驗理論的標準。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到現在李訪賢收集的茶壺有五、六千個,新的舊的,很多都是以前收集下來的:「那時候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喝茶是很奢侈的。玩紫沙壺也是很奢侈的。」

李訪賢把自己的醫學知識應用到紫沙茶壺去:「出土文物中也有紫沙壺,有紫沙壺一起同葬的也是達官貴人,紫沙茶非一般人能玩得起的。」與屍體埋葬在一起的紫沙茶壺能不能用?李訪賢說:「因為屍體腐爛後,蛋白質壞後變成屍氨,含劇毒,不能飲用,收藏還可以。」


用久的紫沙茶壺慢慢會玉化,看起來像玉一樣。這個玉化了的茶壺是清代的製作。


出自名家徐漢棠的紫沙壺,是李訪賢在香港收集的一個驚喜。


清代龍鳳茶壺,要入窯燒三次才完成,第一次是燒茶壺,第二次是上油再入窯燒、完成後再上一層光油,再入窯燒。

踏破鐵鞋,大陸香港掏到寶

李訪賢一有時間就到處去找紫沙茶壺,到全國的民間市場如骨董商場、花鳥市場,香港會到摩眾街、鴨寮街去收集紫沙壺,真是踏破鐵鞋的精神。

講到李訪賢的收藏,他倒試過在「垃圾堆」中找到寶。那是香港摩羅街雜架攤的垃圾堆(賤賣品)內找到一個茶壺,李訪賢看到壺底的印鑑,原來是名家徐漢棠的作品,李訪賢問老闆多少錢:「他(老闆)反問我要多少,我就知道老闆不懂。」最後李訪賢出價六十元買回來。他更特地找到原創者,想要一個證書,原來再造證書都要五萬塊!洗壺是不用洗潔精和漂白粉,飲下殘留物不健康。那個壺買回來,李訪賢單是把壺泡在水裏就兩個月,慢慢把壺變回美麗原樣。

李訪賢說,最早造紫沙茶壺是和尚:「和尚的智慧很高,他們做出來的事是不可思議的。」

紫沙茶壺可說是中國特產,因為全世界只有中國才有紫沙,在江蘇省,真正的紫沙含雲母、石英、氧化金屬、三氧化鐵、鎂、鉀,還有礦物質。經過一千度以上高溫燒製成,沒有高溫做不行,中國人智慧很高,當時就可以達到這種高溫來燒製茶壺,一兩百公尺高的窯,續層加溫。

李訪賢說,一千度燒製出的紫沙壺,結構是鏈狀,透氣,不容易發霉,泡的茶不容易變餿。燒製好的紫沙,沙與沙之間形成沙孔,透氣,喝茶的時間越長,沖好的茶,茶壺給主人的回報就是一種滋潤,壺變得有光澤,人手的觸摸,還有茶汁滲透進沙孔,鮮而不豔,好比玉是石之最美,通過手上把玩,玉會變得有光澤。紫沙壺也是要常常觸摸:「一定要摸,趁有(沖茶的)餘熱時摸,從而產生潤光。」

李訪賢說,沒有經過一千度的窯溫燒出來紫沙壺都是假:「一千度來燒玻璃就會溶化掉,一千度燒低溫土會爆炸,紫沙就不會,因為它的土的結構是這樣的。」

李訪賢認為,每一個紫沙壺都有生命,它的外觀會隨著在被使用中不斷變化。而一個壺泡一種茶,泡出來特別香和醇:「喝茶是有益的,好的紫沙茶壺要用好茶去泡,而好的茶也一定是用好的紫沙壺來泡。」

「喜歡的是寶,不喜歡就是草。」無庸置疑,對於李訪賢來說,紫沙壺是無價的。◇

──轉載自142期《新紀元周刊》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時飲茶開始由粗放走向精工,集歷代茶藝精華、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藝專著的...
  • 很多人認為喝茶可以去油膩助消化,甚至喝對方法可以瘦身,這是真的有科學根據,按照國內最新的醫學研究顯示,只要茶飲中含有的茶多酚比例越高,的確有幫助人體調節血脂和體脂肪的功效,市面上茶飲料百百種,到底該怎麼喝才對?其實最主要的就是看茶飲中的茶多酚含量,因為根據研究顯示,當茶多酚比例越高,它越能幫助人體代謝體脂肪,以及調節血脂,而且現在還有國家認證,找對茶喝,想要維持完美曲線,一點都不難。
  • 清晨6時半,天仍矇矇亮,在香港最南端的隱世小島上,人稱蒲台島「島主」的島民羅金樹(樹哥)已經開始駕著小艇出海捕魚,除了炎熱和惡劣天氣外,每天清晨一次,下午一次,日日如此。樹哥是土生土長的島民,一生都不願離開蒲台島去其它地方生活。今年73歲的他,身體依然健朗。
  • 筆者曾於國家圖書館查找抗日戰史資料,發現一本全新改版的《中國陸軍作戰各大戰役實錄》珍貴史料,然而此書在各大書局中卻未發現販售,因此只得聯絡作者,想購買此書。2009年,筆者與友人一同拜訪作者楊濬彥先生,因此發掘了這位已高齡九十九,一生反共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的精采故事 ,他的一生彷彿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
  • 中國第一貪江澤民家族斂財萬億;嫡孫江志成躲貓貓起家坐擁5千億資產;江志成借毒生財,涉核酸收割;江澤民死失靠山,江志成榮登殺豬榜頭號追蹤目標。
  • 與西方基督教相關的聖誕老人(Santa Claus)和東方的壽星老人一樣都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傳說人物。不同於只留在傳說中的東方老壽星,每年聖誕期間,世界各地都會有成千上萬的聖誕老人同時出現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與大家共慶聖誕。
  • 戰爭中的的神蹟,一人俘虜132人怎麼做到的?為神服務與向國家效忠,在戰場上如何兩全?懸崖上的軍醫,硝煙中如何一人救下75名傷員?
  • 出生於俄羅斯的亞歷山大‧格拉博維茨基(Alexander A. Grabovetskiy)很早就發覺木雕十分迷人。大約五歲,他就對當地的禮品店中那些手工製作的木雕玩具——雕刻的熊及其它小動物,深深著迷。他還記得他不停地問自己:「它們是怎麼做出來的呢?」當時,小小年紀的他一點也不知道木雕會成為他的世界,而一把簡單的木刻刀會是他在蘇聯與美國的救星。
  • 方形臉上戴著方形眼鏡永遠掛著和藹笑容,奉獻台南藝術文化教育一甲子,獲頒「台南文化獎」、「教育奉獻獎」等,教育家兼藝術家潘元石是台南許多人敬愛的潘老師,也是奇美博物館親切的潘館長。
  • 中國人權活動家、新公民運動成員之一的張寶成在2013年那次被抓之前,曾經對當時的未婚妻劉珏帆說過一句話。他說:「中共這堵牆看著很高、很堅固,可是如果我們每個人用適合自己的方式,在自己能承受的壓力範圍內做公民維權這些事的話,哪怕你轉貼、圍觀、哪怕拿牙籤去摳牆縫呢,每個人都對著這堵牆使勁,那麼這個獨裁專制制度結束的日子就不遠了。」 劉珏帆回答說:「我沒有你張寶成的勇氣去坐牢,那我就做一根牙籤吧,去摳牆縫,讓這堵牆早一點倒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