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人生中場──暫停,再出發

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月初,才過了今年的生日。沒有一般人所說的「哀樂中年」的噓唏感慨;也不見馬克吐溫訴願的:「如果我們能出生時80歲,然後逐漸接近18歲,人生一定會更美好」的淒涼傷懷,只是靜悄悄的看著這一天過去了,和其它的日子沒有兩樣。倒是幾天後,電子郵件中的兩句話:「我們是否只是學習如何經營生活,但是沒有建造生命?只是在生命中加增歲月,卻沒有在歲月中增長生命」頗引發了一番深思……

想著想著,前一陣子,讀到的台灣統一企業集團總裁林蒼生《精神生日》一文,閃過腦海,其中他提到:「……身軀的生日過得愈多,身體便愈衰老。精神生日過得愈多,卻可以使自己的精神、靈性得到更新、洗滌,進而成為一個智慧充滿、目光炯炯的不同人物……」這一段話和郵件中的警語,互相呼應,提醒自己已到人生的中場,該暫停下來,好好的檢視與省思,或繼續或調整,然後再行出發。

大千世界,每一個人的人生中場落點都不一樣,有人在飛黃騰達時、有人在窮愁潦倒後;有人在大起大落時、有人在大悲大喜後。而很幸運的,我的中場,沒有驚心動魄的景致,只是在身體違和、心靈沮喪的因緣際會之下,落在了「修煉」這一個點上,從此之後,走進了較少人跡的一條路,使得一切多麼地不同!

修煉前,是一個自詡為多愁善感的文人雅士。春去秋來、花開花落,都足以牽動萬千思緒;時感青春之易逝、常歎年華之老去;因物喜、為己悲,惶惶不可終日。迷失於俗世之中,爭逐美名、貪圖利益、追求情感,在得與失之間,輾轉反側,不得安寧,日子過得很苦、很累,卻無法自拔。

而修煉後,才參悟到:「人要按照高標準做一個好人,逐漸將各種繁雜和庸擾人心的執著看淡、去除,使心境達到純淨無為,並依循法理的引導,擺脫外在的纏繞與繫縛,從人昇華成高層生命。」當然,在修煉中,困難與考驗不曾稍減,但是,會有一番嶄新的認知與態度,平靜安適的來應對所遭遇的一切,這種身心的舒緩與開闊,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能意會無法言詮。

今後,不妨將每一個生日,都當做人生的中場來看待,暫停,再出發。但願透過修煉,我們不只在生命中加增歲月,更重要的是在歲月中增長生命,讓自己不斷的歸正與提昇!@*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情世間,真實的故事最感人,特別是發生在周遭,能夠耳聞目睹的情節,格外令人動容。
  • 與妹妹、妹夫閒聊,談到老爸長久以來固執的想法,和專斷的行為,我愈說愈激動,忍不住抱怨了起來。這時,妹夫語重心長的指出:「老人家的身心狀況已在退化、衰敗之中,對一般人而言,這是不可逆轉的,所以,看似頑強的人,其實是一個弱者,我們常常理所當然的欺負弱者而不自知。」這一番話有如一記當頭棒喝,劈頭打醒了迷中人,反躬自省後,我感到汗顏、羞愧……
  • 早上出門前,發現鍾愛的手錶不見了!不捨與焦慮之情油然而生。緊接著,即展開「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搜索,樓上、樓下,到處翻箱倒篋,房間、客廳,東尋西覓,甚至連辦公室和常去的妹妹家都沒放過。
  • 你有多久不曾仰望夜空,凝視月亮了呢?觀月的心情,猶如文人聽雨的思緒一般,每一個階段,各有不同的況味,而皓月高懸,像是在對人娓娓的細訴、殷殷的叮嚀……
  • 陪小侄子看電視卡通,小熊維尼的戲碼,演的是「等待」的主題。從烤餅乾、燒開水、泡茶這些尋常瑣事中,教小朋友學習「等待」的功夫。劇情發展到最後是大夥兒開開心心的喝茶、吃餅乾,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這是等待的回報。故事溫馨而美好,螢光幕前的我們姑侄二人,似乎也感受到那一份單純的喜悅。
  • 葡萄奶奶,是妹婿好友的弱智母親,三歲的小侄子不經意間叫出來的別號。在妹妹家見過幾次面,她是一位六十多歲矮矮胖胖的老婦人,每一回的到來,總是讓氣氛在霎時間變得熱鬧非凡,因為,她天真自在的舉手投足,迅速的渲染了周遭,歡聲笑語立即在時空中瀰漫、迴盪……
  • Jessy是朋友介紹的美髮師,從少女時期開始,就一直找她整理頭髮,至今已超過二十年了。不過,朋友殷切的提醒:她的客人不少,一定要儘早預約,以免向隅。好不容易排定了時間,前往一試,果然,身手不凡。幾次合作過後,發現她不僅有極好的技藝,另外,還有一股與眾不同的吸引力,那就是──溫柔敦厚。
  • 從有關「鬼月」、「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這些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
  • 秋是代表成熟,對於春天之明媚嬌豔,夏日之茂密濃深,都是過來人,不足為奇了,所以其色淡,葉多黃,有古色蒼蘢之慨,不單以蔥翠爭榮了。這是我所謂秋的意味。……
  • 大人們的貪婪、愚昧、鬥爭、敵意把我們的時代還原到了石器時代──迷信、無知、野蠻、粗暴、非理性,那麼這些孩子還能期待什麼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