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藝術紀行

【朗格多克-胡西大區2】 米地-庇里牛斯山區(上)

著/饗庭孝男、譯/蔡麗玲

標籤:

不只是朗格多克-魯西永地區(Languedoc-Roussillon),只要是在法國南部做東西向移動時,總是會看到如屏風一般綿亙天際的庇里牛斯山脈,彷彿一張舞台背景的畫布——淡藍色的山影,白雲在山上飄浮。二千到三千公尺高的山勢起伏相當壯觀。當然,有好幾個山巔可以通往南方的西班牙。一九七九年夏天,我第一次橫越山巔,從法國這頭的山腳登上西班牙的高原再往山下爬,總共花了八個小時。

雖然是夏天,但山巔卻飄著細雪,還可以看到幾台掉落深谷的車子。法國這一邊是綠意盎然的平原,但西班牙那一邊卻是氣溫四十度以上的茶紅色高原,喝下去的水變成汗,瞬間就蒸發了。

我曾經在一九六七年夏季,在庇里牛斯山西側的貝阿恩(Béarn)地區的波城(Pau)待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參加波爾多大學和土魯斯大學在那裡舉辦的夏令研習。那時我借住在城北的公寓。波城市內有很多從前英國人為了來避暑而擇地建設的地方,每到暑假就會有很多人從英國、德國和北歐來到這裡。在義大利風格的波蒙公園(Parc Beaumont)裡,有好幾棵巨大的洋玉蘭(Magnolia grandiflora),大片的白色花瓣灑落在碧綠的草地上面。波城有亨利四世(Henri IV)的城堡,也以掛毯(tapestry)的集散地而知名,此外,小巧的美術館裡還收藏了幾位著名畫家的作品。從城市高處遠望,正好迎向庇里牛斯山脈,搭纜車下去,就是波城車站。就在那附近,庇里牛斯山脈融化的雪水匯聚成波城河(Gave de Pau),清冽地流動著。早晚,我都在這個氣氛高雅的城市裡散步。因為即使在冬季時也多為晴天,所以博得「海之最為拿坡里(Napoli,即那不勒斯),陸之最為波城」的稱譽。夏天時,即使到了晚上九點半,天都還亮著,聖馬丁教堂輕柔的鐘聲在玻瑰色的天空中傳向遠方。

我從波城出發,前往東北方向約十三公里,位於緩丘地帶的莫拉斯村(Morlaàs),並得知聖芙瓦教堂(The Sainte-Foy)是最早的羅馬式教堂。教堂位在鄉下,被葡萄園所圍繞,在法國南部的透明陽光下,我親眼看到了自古以來便生活在自然與信仰中的村子,因而感動不已。現在回想起來,那就是我追尋中世紀羅馬式建築之旅的原點了,已經遙遠的往日歲月啊!

我最初前往的是經由波城東邊的塔碧斯(Tarbes),移動約八十公里而抵達的聖居斯特-德-瓦爾加布雷大教堂(Basilique Saint Just de Valcabrère)。那是一個在遼闊的玉米田中央,被濃綠絲杉圍繞的墓地教堂,它擁有加泰隆尼亞風格的堅固樓塔,耀眼的陽光從小小的窗戶射入微暗的室內。這一帶有著往昔高盧.羅馬時期(高盧地區被羅馬統治的時代)的遺跡,現在依舊繼續進行考古挖掘。在中殿西側的牆壁上,嵌進一塊從教堂後殿背後的墓地出土,上頭刻了三四七年之年代的墓碑,墓碑上刻的人名是一位基督教徒。在位於高地上的聖貝特杭-德-科明吉教堂(Saint-Bertrand-de-Comminges)旁邊,有一間收集高盧.羅馬時期之出土古物的小博物館。

被聖居斯特教堂之側廊外側穿過的入口兩旁,立著四位聖人的人像:聖居斯特(Saint-Just)、聖艾蒂安(Saint-Étienne)、聖艾倫、聖巴斯德(譯法待確),感覺上就像是這個教堂的精神支柱。在他們頭部上方都有刻有其殉教場面的柱頭雕刻,堪稱是化為石頭的信仰之劇。在過去似乎是彩色的,但現在只留下淡淡的痕跡。

最吸引我注意的是:這些雕像的容貌和姿態都像羅馬時代一樣,讓人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希臘精神(Hellenism)。正如我在普羅旺斯地區的章節中所陳述的一般,因為法國南部到第七、八世紀,都還保留羅馬帝國制度,所以,應該也擁有一樣的石雕技術。凝視著這些石雕,我想起了位在義大利拉文納的加拉.普拉西迪亞陵墓(Mausoleo di Galla Placidia)裡面的拜占庭壁畫中,那位被羊群包圍,宛若羅馬青年般的耶穌。

聖居斯特教堂我來過好幾次,偶爾內殿會擺著平台型鋼琴開起演奏會。因為暑假的時候,鄉下有很多這類的活動,我也曾經在聖米歇爾-德-居扎修道院(Abbaye Saint-Michel de Cuxa)參加過類似的音樂會。

摘編自 《在法國,遇見我自己》 山岳文化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3】遙遠的羅馬式建築之旅(上)
【朗格多克-胡西大區2】 米地-庇里牛斯山區(下)
新西蘭國際南極中心遊記:不容錯過的體驗
【1000步的繽紛台灣】高雄五星級度假酒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