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民間國是會議提建言 能否化為政策待觀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22日電)民進黨在野後第一次召開民間國是會議,凝聚在野力量,區隔政策方向。不過,總統馬英九並未與會,國是會議雖形成共識,但仍屬參考方向,未來是否能化為政策有待觀察。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去年11月6日主導抗議陳雲林來台街頭運動飽受批評,隨即拋出籌辦民間國是會議的構想,經過3個多月來密集在北中南舉辦預備會議,蔡英文從未缺席;一連兩天的會議,蔡英文全程聆聽,中場休息,遇人總不忘詢問感覺如何?還有哪些該加強?

會議第一天,因馬總統婉拒出席,朝野隔空交火,勞委會主委王如玄無預警出現會場,引起媒體一陣騷動,王如玄態度謙卑低調,與會者高度肯定;當天下午財政部長李述德與會聆聽,被批只為富人減稅是史上最敗家的部長,李述德親上火線駁斥,外界視為踢館,但蔡英文認為是對話,朝野對話,政治才能良性發展。

蔡英文仍希望第二天總結報告,馬總統能夠抽空聆聽在野人士的意見,但位置保留,馬總統人未出現;且馬總統在總統府召開高層會議決定,推動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引發民間國是會議與會者砲聲隆隆。

台灣團結聯盟主席黃昆輝更在總結報告中表示,不惜發動罷免總統,雖贏得與會者的掌聲,但蔡英文對罷免案冷處理,僅強調「現階段仍以總統道歉、內閣改組」為主,避免兩天會議結論失焦。

對於兩天國是會議到底能收多少成效?前民進黨籍立委林濁水說,馬政府只是派人應付,因此對國家政策形成效果不大,但對下一階段國家新政策,蠻有意義。

林濁水表示,社會感受到執政者施政荒腔走板,且最大問題在於執政者不願承認自己缺失,社會感覺茫茫然,在此情況下,召開民間國是會議且有一定共識的形成,讓社會有一個參考方向,很有價值。

儘管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馬總統雖未參加國是會議,但會議相關結論出爐後,仍將會做為政府施政重要參考。不過,民間國是會議提出的延長失業給付等結論,要付諸實施,絕對需要行政團隊大力支持,如何讓國是會議不淪為「政治大拜拜」,會議雖落幕,但落實的路仍待開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