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聖人之道 為而不爭

font print 人氣: 1348
【字號】    
   標籤: tags:

人世間的紛爭不斷,說到底都是為名、利、情而爭。一個人如果不爭名、不爭利,有些人就可能認為他軟弱無能,其實不然。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在《道德經》最後收筆時又寫道:“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第六十六章中則明確指出了“為而不爭”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所產生的最終結果就是“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記得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生活在中國北方農村的我經常處於饑寒交迫的狀態。有一次鄰村為一個過世的人舉辦葬禮,事畢之後喪主就招待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吃一頓飯。我與比我大三歲的堂哥一起參加葬禮,當時被邀請同桌吃飯。

一個飯桌上共坐有八個客人,開始時上了幾道非常簡陋的素菜,大家倒也沒爭沒搶,慢條斯理的一邊吃、一邊聊天。可是最後一道菜是豬肉炒粉條,那個年月豬肉在農村可是非常奢侈的珍品,所以這個碗中大部分是粉條,上面只有四小塊豬肉。我正在猶豫八個人怎麼分吃四塊豬肉時,桌上五個眼明手快的年輕人已經同時操起了筷子,都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豬肉放進自己的口中。其中有兩個人同時夾住了一塊肉,連拉帶扯兩方都不肯放手,最後由於爭搶把剩下的粉條也打翻在桌上。等我與另外兩個老年人緩過神來時,碗裏已經空空如也,連粉條也沒有了。事後堂哥以教訓的口氣對我說:“你不爭不搶,永遠吃不到嘴裏。”

後來看到好吃的食物或好玩的玩具,雖然我也有了想爭的念頭,但是比我大三歲的堂哥在體力上佔有絕對的優勢,因此每次都是他捷足先登,當時也只好忍氣服輸。然而,終於在大學招生統一考試的成績公佈那一天,堂哥第一次沒能依靠他的體力爭過我。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讀書,他卻必須繼續在故鄉做農民。

自那以後我吃豬肉的日子就逐漸多了起來,堂哥再也無法用爭搶的方式來奪走我碗中的肉。後來我偶爾回鄉時看到他,雖然他仍像幼時那樣見利必爭,但是農村的大環境就已經註定了他與富裕的生活無緣,爭搶的作風又大大的破壞了他的人際關係,再者他也不是每次都能爭得過別人,因此大部分日子都是與粗茶淡飯為伴。時至今日,慣於爭搶的行為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大的收穫與快樂,四十多歲時就已滿頭白髮,五十歲不到牙齒就開始脫落,腰痛、腿痛、頭痛等各種雜病也隨之而來。

“天之道,利而無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末尾的這句話,讀起來就能感覺到這位中國古代的大先知對生活在世俗中的人們的最後一次叮嚀。在聖人的心目中,人世間為了名利或物質享受所發生的爭爭鬥鬥,就猶如人在觀看兩隻螞蟻在爭奪一塊腐肉一樣,不值一哂。所謂“不爭”,就是指不爭功、不爭名、不爭利。如果說“善者不辯”是提醒人們注意修口的話,“為而不爭”則是勸人們修心向善。

“不爭”,並不是讓人無動於衷而無所作為,而是勸人們凡事要順其自然,不要一味的強取豪奪。人世間的覺者也都是“為而不爭”的心態,默默的為他人奉獻而不求回報,與他人沒有任何紛爭,對社會與自然沒有任何索取,那確實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德敬天的民族,歷史上的漢唐王朝也曾是聞名於世的禮儀之邦,在遼闊的神州大地上,道德之風源遠流長。中國五千年輝煌的傳統文化都與道德有關,中華文化就是道德文化。
  • 一個人在他23歲時為人陷害,在牢房裏呆了9年。後來冤案告破,他終於走出了監獄。出獄後,他開始了常年如一日的反復控訴、咒罵:“我真不幸,在最年輕有為的時候竟遭受冤屈,在監獄裏度過本應最美好的一段時光。那樣的監獄簡直不是人居住的地方,狹窄得連轉身都困難,惟一的細小窗口裏幾乎看不到星點燦爛的陽光,冬天寒冷難忍,夏天蚊蟲叮咬……真不明白,上帝為什麼不懲罰那個陷害我的傢伙,即使將他千刀萬剮也難以解我心頭之恨啊!”
  • 在現實社會中,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不管走到哪裡,都會得到許多人的仰慕。然而,至於這才華來自何處,卻很少有人去認真的思考過。其實真正的有才華的人都是有德之士,而且也都具有崇高的信仰。說到近代社會中的有才之人,大科學家牛頓與大音樂家莫札特應該當之無愧,他們在科學和音樂領域中的成就足以讓所有的人為之嘆服。如果觀察一下這兩位才華橫溢的偉人的一生,就會發現他們的才華的源泉就是其崇高的信仰。
  • 成功帶給人的歡樂就如洶湧的海潮,潮起之後自然潮落;人的至高境界則是精神的淡然空靈...
  • 我以前寫過許多篇關於鈴蘭和蘭花的詩文。有一天有一位年輕的朋友用開玩笑的口吻對我說:“一種花竟然讓你寫了那麼多的文章,以後再看到蘭花時就沒有什麼好寫的了吧?”然而,不知為何,每當在遍開的鈴蘭花叢中悠然漫步之時,我就會即刻靈感迸發,那些靈感可以輕而易舉的落於紙上化為一篇新的詩文。因此,在人們所說的梅、蘭、竹、菊這花中四君子之中,我感到唯獨與蘭花有一種不解之緣。
  • 據理力爭而沒有慈悲心的話語無法打動人心。即便是義正詞嚴的表述,如果用責備或命令的語氣去講,就難以令人信服。善心加語氣的慈悲之語,猶如三月的春風,能給人帶來平靜祥和的溫暖,正直而溫柔的話, 才能度化人心。我在認識這層道理時,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 我很喜歡靜心遙望暴風過後的海面,更喜歡凝神觀看大雨初晴的天空。暴風過後的海面風止浪靜,令人心曠神怡;大雨初晴的天空潔淨如洗,使人頓感萬物清新。從立志修煉的那一天起,我就感到人的修煉就如同玉器的磨礪一樣,在磨難與痛苦中才能得到靈性的昇華。「梅花香自苦寒來」,在巨難之下挺立不倒,在重責之下忍辱負重,越是嚴酷的環境就越能造就大德之士。細思之,人世間發生的任何事對於修煉人來說都是好事,只要金剛不動的堅守自己的信仰,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 心貪人忙碌,

    貴在常知足。

    義士不重利,

    修德有真福。

  • 以前結識過一些能言善辯、巧舌利嘴的人,當時曾認為那是他們的一種才能,並沒有認真考慮過善辯與善惡的關係問題。後來又結識了一些忍辱不辯、寡言不爭的修煉人,就感覺到了他們的精神境界差異很大。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的最後收筆之言:“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頓時感到恍然大悟。是啊,巧言令色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辯才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
  • 無私無我境界高,

    無憂無懼膽氣豪。

    無怨無恨心清淨,

    無欲無求自逍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