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傑明以良善的堅持 構築舞台燈光
初見鄭傑明,一百八十公分以上的身高,健壯挺拔的體格讓人印象深刻。原來,從小學四年級起,籃球便成為他每天生活的重心。清晨四點,太陽尚在沈睡,鄭傑明運球落地的聲音,已帶動人們一天的活力。就這樣,扣籃、轉身、投籃、防守,一次一次,直至日落西山。而他每天風雨無阻、毫不間斷的精神,也讓他縱橫馳騁於各大球場,成為叱吒風雲的籃球選手。
降低價格兼賣傳統飲料,曾國寶把一杯七百C.C的綠茶從市價二十五元降到十元,此一平價連鎖經營方式,把台灣的路邊涼水帶向新主流。
第一次上北山時,羊腸山徑盤旋著山腰宛延而上,我們看到了隱約在山嵐間的茶園小徑,我不禁恍然,這不就是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避秦化外之民嗎?…1991年,倪洪遠的獨生子哲哲即將要進小學讀書,倪家夫婦不想讓單純的兒子太早陷於升學壓力之中。機緣湊巧下,倪洪遠便和太太娘家的兄姊一起合資在北山買下了數甲茶園,決定帶著兒子遠離塵囂,隱遁山林改行當茶農。
多年前,剛畢業的思芳,一個青春美好的現代女子,一日午后,去郵局寄東西,行經遼寧街一條偏僻的小巷。巷裡有家店,思芳轉頭一瞥,一襲素衣迴旋,如花雨漫飛;蔥綠、嫣紅、靛藍、嫩粉、鮮黃,翩翩衣袖,粉藕衫裙…思芳看呆了。這時店裡老闆彩琳走了出來,淡淡約約瑩迴著一份遠古幽馨;彩琳以為思芳不好意思開口,大方地對未曾謀面、推著推車的思芳說:「沒關係、沒關係,如果妳真要外面那個紙箱,妳就儘管拿走好了。」
許勝哲心懷教育 腳踏實地
許勝哲出生賣魚世家,在市場長大。凌晨四點,他們就得摸黑趕去批貨,即使嚴冬清晨,為了保持魚的鮮嫩,也得咬著牙,將龜裂發紫的雙手伸進冷冽的冰水中,往復多次。如此賣力地工作,家中經濟卻仍入不敷出;為此,父母親常因缺錢而標會,但卻常常被倒會!求助無門的母親沒有體力生氣,也沒有時間欷噓,嘆了口氣,還得繼續到市場幹活。
著名演員薑文和薑武,一家兩個影帝,如此殊榮,最開心的莫過於撫養他們成長的雙親。但更讓薑家父母高興的是這哥倆從小的孝順與懂事,成名之後,薑文薑武更是加倍地對父母關心。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薑文兄弟倆卻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從未改變的孝心。
乍見小小--湯谷明,嬌小的個子、宏亮的嗓音,一身古銅發亮的肌膚,散發著充沛的活力。很難想像經年承接各種生態專案、赴各地演說、帶團旅遊於山顛海媚之間的她,從小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都市小孩。
秀朗蘭園位於花蓮市西郊沙婆礑水源地山嵐下,一處寧靜幽雅的地方,園主馬天官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花蓮人,經營佔地千餘坪的蘭園已20多年。從一開始對蘭花的研究到改良蘭花的品種都是其一手包辦,多年來精心努力,將蘭花的原始生態之雅、自然美麗之姿,融合了石雕藝術於其中。流連於花與大自然的對話中,讓人忘卻都市麈囂,並深深體會蘭花之美。
如今,升大學對許多人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但是來自家長的各方面感謝卻有增無減。對瀛海中學以及學校老師而言,學生、家長的每一份正面回饋,都代表了他們對學校的肯定,而瀛海中學正是在累積無數的正面回饋中,越來越受肯定,漸漸塑造出她的品牌,而且不斷提升這個品牌。
勇於嚐試也從不輕言放棄的個性,激發她努力學習的意志;面對生命之路難免遇到的風霜和冰雪,瓊文樂觀的勉勵自己:「只要給自已機會,就有希望!」
2003年SARS爆發期間,抗菌產品炙手可熱,台灣第一抗菌品牌華宸公司沒有趁機調漲抗菌產品,而是捐贈了許多抗菌口罩、洗手乳等給各醫院和孤兒院,並喚起大眾正視抗菌的重要性;為防止有資金的大戶壟斷資源,華宸把抗菌資源平均分配給少資金的小戶。這些義舉贏得業界推崇,華宸老闆魏翌濠因而有「抗菌教父」的美譽。
養蛋雞半世紀,退休後的田清江一家人在台南關廟改放養山雞,以各樣天然的食材調配雞食,補充雞隻所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纖維及脂肪等,加上長時間的放養,讓雞排掉預防針的藥毒,這種講究天然養生的無毒放山雞,近年來頗受青睞,意外開啟田清江另一段養雞生涯。
雲林縣向來重視社區營造,因此成就許多相當出名的社區。我在今年的5月來到雲林縣文化局服役,接觸了社區營造這一塊,親身體驗其魅力與精神之所在。
「山水龍吟」,這透著一股仙氣的名字,是一間沒有廣告、山路迂迴,連招牌都隱隱不現的山中茶館。但是只要去過一次以後,那清雅古樸的池畔小築、甘美鮮甜的茶香餐點,以及主人溫馨的人情味,就會在你腦中繚繞不去,使你願意再度呼朋引伴,回到這間隱於山谷中的茶館。只因為它實現了你心中好山、好水、好茶飯、好地方、好朋友的夢想。
幾年前的大考夏日,埋首應考的小女兒因沒有食慾而日漸消瘦,善廚的父親心疼之餘,著手調理出乳香濃郁、富水感而又兼具營養的鮮奶布丁,作為女兒的餐點……堅持「不加一滴水,以鮮奶替代水」的依蕾特布丁,以濃郁的奶香,細緻的口感,甜美的色澤和典雅的包裝,入選台南十大伴手禮,並透過黑貓物流全台熱賣。談起做布丁,兩道濃眉,一臉淳厚的老闆方穀派謙虛的表示:完全是無心插柳。
家具能代表一個人的身分,其教育、文化及生活品味也在其中透漏一二。台灣家具業界耆老葉泰欽認為每個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台灣人要用符合台灣人生活習慣的台灣家具,以家具的角度也可觀查出文化對人的價值,比如移民海外的台灣人使用台灣家具,一看家具就知道從台灣來的。
對偏遠地區、物資缺乏的孩子而言,大量「閱讀」原是件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在一群有心人的推動下,兩年多來「愛的書庫」從南投擴及全台16個縣市,讓和念晨一樣的小朋友也能享受讀書的樂趣,而學校與老師,是他們彌補缺憾改變未來最大的寄託,這也是許多熱心的老師願意不辭辛勞去「愛的書庫」借書的原動力!
早年曾任高師大教授的大漢酵素總經理黃伯誠是大漢酵素的創始人,也是台灣生物科技業的先驅。
樹石老人的盆景創作只送不賣,因為他種樹就像栽培小孩一樣。儘管桃李滿天下,老人說:「我從不去想種樹能有什麼成就,但我因樹石緣而快樂、健康並得以回饋社會,人生至此已然知足。」
轉載自《新紀元周刊》第32期【人物特寫】欄目
劉文煌的竹藝作品除了精緻之外,還有「玄機」的巧思;他的竹藝生涯也含藏了台灣竹藝再創高峰的「玄機」。
已故攝影大師許蒼澤的一生及其家族的攝影故事,包括了長達一百年的相機發展史。許蒼澤的寫實攝影為早期台灣社會留下最真實的紀錄,以及藉由攝影傳遞的人生哲學,就像耐人尋味的老照片,餘韻不絕。
中年轉業,他們夫妻倆首要的考量是健康。經營鱻魚店,有時候買不到新鮮健康的好魚,他們寧可關門不賣,一定要為顧客的健康把關。
經過在美國在協會台北辦事處(AIT) 的一次面談、四次補件張羅健康、財務等各種資料後,罹患「裘馨氏肌肉萎縮症」的罕病兄弟曾奕凱、奕棋終於取得美國簽證,今天搭上飛往紐約的班機,他們終將看到並畫下自由女神像,有機會的話,還可能看到王建民站在紐約洋基球場的投手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