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命力 】無毒放山雞 凝聚一家人

棄守了50年蛋雞場家業,田清江閒居山林養雞種菜。大女兒想換個方式養雞的一念,讓一大家子共同把無毒放山雞養得有聲有色。
文、攝影/賴友容
font print 人氣: 39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7日訊】養蛋雞半世紀,退休後的田清江一家人在台南關廟改放養山雞,以各樣天然的食材調配雞食,補充雞隻所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纖維及脂肪等,加上長時間的放養,讓雞排掉預防針的藥毒,這種講究天然養生的無毒放山雞,近年來頗受青睞,意外開啟田清江另一段養雞生涯。


潺潺溪水清澈,從養雞農場旁流過。(田乃彣提供)

生態農場 不施藥不除草

位於關廟的生態農場,放養前已通過土地、水質檢測,而租來的雞場則讓它廢棄年餘之後才開始放養。這時不施藥物的農場已逐漸長出特殊植物,包括可供雞療病的藥草,吃了藥草的雞,能使不嚴重的病情快速轉好。


無施藥的自然鳳梨園。

農場也種植牧草、葉菜和玉米等農作物作為雞的飼料,但不施藥也不除草,玉米從種下至收成,卻少有蟲害,收成的玉米大又甜。不過,草長得高過農作物,常惹來鄰居的取笑。田清江不以為意,他說,蟲的食物是雜草,草被除光了,蟲只好吃農作物。


養雞農場清晨景致怡人。(田乃彣提供)

健康雞 風險大成本高

一般雞場的雞養不過3個月就賣掉了,因此風險少,折損率在3%以內。但進入青春期的成雞喜爭鬥而死傷慘重,還有大範圍的放養易於走失、掉落山谷等無法預測的損失,而讓這家人養的雞不到八成的成功率。一般雞養到8週後就不太會長大了,而且食量變大為之前的2倍,他的雞需養足5個月,過程不用藥使風險變高、成本也提高數倍。


利用擋土牆搭建的簡易雞舍。


田清江與親手搭建的工寮。

有些雞農會在配方飼料裡加賀爾蒙把雞變成乖乖雞飼養,以減少雞隻爭鬥的損失。沒有吃荷爾蒙的公雞異常兇猛,因此必須將公、母雞分開放養,除避免母雞背部肌肉受傷結疤失去美味外,減少母雞無謂的死亡。

除購買的農場外,田清江另外租了3個林野養雞場,供低密度放養,倚山傍水、有峭壁的崎嶇不平山地是其共同特色,這樣的地形才能使放養的雞加大運動量,但卻苦了他,下雨天變成光滑的禿地讓他滑倒摔過幾次。運動量足的雞發肉率越低,雞隻只會越來越健康結實、骨頭越硬,使骨質裡的結締組織分布密度高。


雞隻休息架,其左方是溪谷。


山野雞場的斷崖,雞隻喜好在此上下運動。

「健康雞不好養啦!如果放山雞好養早就很多人跟著養了,沒有人願意養那麼久時間、死那麼多雞,剛養時遭附近的人罵我們神經病。」隔行如隔山,養蛋雞50年,田清江深知養雞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改養健康雞時許多狀況令他措手不及,都是在放養過程發現了問題才從中改善。

取經歐美日 健康雞把全家凝聚一起

田清江因承接父親負債的蛋雞場,全家生活艱困,孩子們小時候過得很辛苦,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堅守了50年蛋雞場家業,最終還是經營不下去,讓田清江倆老很失志。2005年已厭倦補教業的大女兒田乃彣想換個方式養雞,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不僅倆老重拾養雞專業,弟弟、妹妹也投入經營行列,一大家子共同把無毒放山雞養得有聲有色。


無毒放山雞。

田乃彣說,雖然從小就在摸索畜牧這行業,沒想到要認真去經營的時候,會有那麼多事項要一一處理。帶著對有機雞的狂熱,她開始和先生上網查找美洲、歐洲的有機雞農場經驗,也專程前往歐美參觀學習有機雞畜養。

起初直接套用國外的經驗,投注心力畜養有機雞,結果失敗了。這才發現亞洲人跟歐美人養雞的習慣完全不一樣,歐美人需要的是嫩雞,在短短的2、3個月時間內即可養成。而為了遷就國人講求咬勁的口感,在仿照歐美有機雞的自然放養方式的基礎上來養無毒放山雞,許多因素需要重新考量,包括放養的時間更長、如何更有有咬勁等問題。

自家經營農場,供貨問題成了一個重要環節。在日本有很多消費者向農民直接購買農產品,田家也開始朝這方面發展。回想頭一年一步一腳印走得艱苦卻踏實的情景,田乃彣說:「要讓人家認識我們要有個過程,將近一年多的時間吧,我們的收入非常微薄,那段時間是最辛苦的,甚至連父母都想過要放棄。但我想日本能成功,我們也可以吧。」就這一份堅持,讓田家開創了新局。

口碑建立起來之後,田家的無毒雞與雞精逐漸地供不應求了。父親專責養雞,母親滴雞精,3戶6口一家族分工合作。就這麼,養雞把全家凝聚在一起了。

*****

進入雞場注意防衛安全

雞是個弱肉強食的群體。在雞群中經常發現到,突然間一隻較弱的雞欲衝出雞群,卻遭幾十隻雞自後追擊,以嘴啄、腳踢攻擊牠,這隻雞的下場不是奄奄一息、就是遠遠躲避著雞群。

田清江在雞場裡也常遭到無謂的攻擊,大腿經常被啄得多處瘀青。他說成雞有跟隨人後走的特性,由一隻漸漸地增多成一群,然後伺機飛高以腳側踢、用翅膀拍打、或以嘴啄方式攻擊人身,在雞場裡工作隨時要注意背後的動靜,發現有跟隨的雞隻必須速予驅散。

因此,田清江提醒進入雞場時為了自衛,隨手拿著長條物隨時驅趕雞隻,不過效果也不大,不害怕的雞隻仍然會挺身逼近人身。養雞場通常以荷爾蒙解決雞隻好鬥問題。

*****

田乃彣說,她從小挑食,對美食要求甚高,因此母親以傳統燒木炭、隔水法滴雞精為她補身子。但以往熬出的雞精含有腥味難以下嚥,直到喝了父親養的健康雞的雞精才滿意。


改良燒炭烘爐的大陶窯,滴雞精不用到水。

雞精是中國傳統社會休病、養身的古老補品,她說服母親以滴雞精的古法大量生產,嘉惠需要的人。把傳統的燒炭烘爐改良為大陶窯,一樣放木炭以15小時、攝氏250度以上的高溫長時間悶蒸,可讓雞肉的精髓完全熔出。剩下的肉渣則做為雞的飼料。


大陶窯仍以炭火為燃料。

手工傳統雞精 滴滴辛苦

高溫可將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讓人體易於吸收,放山老雞富含熱殘存膠原蛋白,還有雞在惡劣地型活動所激發產生的微量元素,經慢火悶蒸的雞精鈉含量低,這些有益健康的好處,鼓舞著田乃彣和家人繼續往前走。


結凍的雞精。

陶窯滴雞精靠經驗放入適量的木炭,放少不能把雞精華滴乾淨,放多則把湯蒸乾了,過程中隨時開關通風口控制火候,維持在適溫的狀況中。田媽媽滴雞精從早到半夜、天天忙得辛苦,但聽到喝她雞精而改善身體的感謝電話,讓她覺得很欣慰,很值得。@*(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偏遠地區、物資缺乏的孩子而言,大量「閱讀」原是件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在一群有心人的推動下,兩年多來「愛的書庫」從南投擴及全台16個縣市,讓和念晨一樣的小朋友也能享受讀書的樂趣,而學校與老師,是他們彌補缺憾改變未來最大的寄託,這也是許多熱心的老師願意不辭辛勞去「愛的書庫」借書的原動力!
  • 家具能代表一個人的身分,其教育、文化及生活品味也在其中透漏一二。台灣家具業界耆老葉泰欽認為每個民族有自己的文化,台灣人要用符合台灣人生活習慣的台灣家具,以家具的角度也可觀查出文化對人的價值,比如移民海外的台灣人使用台灣家具,一看家具就知道從台灣來的。
  • 幾年前的大考夏日,埋首應考的小女兒因沒有食慾而日漸消瘦,善廚的父親心疼之餘,著手調理出乳香濃郁、富水感而又兼具營養的鮮奶布丁,作為女兒的餐點……

    堅持「不加一滴水,以鮮奶替代水」的依蕾特布丁,以濃郁的奶香,細緻的口感,甜美的色澤和典雅的包裝,入選台南十大伴手禮,並透過黑貓物流全台熱賣。談起做布丁,兩道濃眉,一臉淳厚的老闆方穀派謙虛的表示:完全是無心插柳。

  • 「山水龍吟」,這透著一股仙氣的名字,是一間沒有廣告、山路迂迴,連招牌都隱隱不現的山中茶館。但是只要去過一次以後,那清雅古樸的池畔小築、甘美鮮甜的茶香餐點,以及主人溫馨的人情味,就會在你腦中繚繞不去,使你願意再度呼朋引伴,回到這間隱於山谷中的茶館。只因為它實現了你心中好山、好水、好茶飯、好地方、好朋友的夢想。
  • 當原始的傳統逐漸被淡忘,杵音文化藝術團,以最純真自然的方式,演出原味歌舞,吟唱部落故事。不但傳承原文化,也揚聲海內外,傳遞台灣原住民力與美的生命活力。
  • 僑居法國的台灣人對台、法兩地的生活有什麽樣的體會?在全球經濟與政治局勢緊張的境況下,他們對未來又有什麽樣的打算?爲此,筆者采訪了三位生活在法國的台灣年輕人,他們分享了在異鄉生活、求學和工作的經歷。他們置身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在不斷吸收法國文化與精神價值的同時,始終保留著對台灣的熱愛。其中一位受訪者說:「法國和台灣都非常自由,但自由的方式不一樣。」透露出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國家,因民族思想與傳統習慣的不同,而有著其差異。
  • 玫瑰花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很多國家將這個紀念日定為法定假期,以慶祝女性在經濟、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女性在這個世界上占了一半的組成,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一樣可以有所成就,為國家社會奉獻一己之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