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有神论

亦华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 , ,

海内外华人都在议论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但在议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有意或无意的回避了一个问题,即中国传统文化与有神论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按时间先后我把他分为两部分,即老子前文化和老子后文化。以老子的《道德经》问世为分界线,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在此以前我们暂时把它叫做老前文化,或黄帝文化。在此以后,就是道、儒、释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河图、洛书、八卦学说以及现在能看到的《易经》、《黄帝内经》、《山海经》等等,都是属于老子前文化。更多东西已经失传了,留下的这些,我们也很难彻底把它搞明白了。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圭臬。孔子问礼于老子,他把老子的理论世俗化,使之更接近世人,更容易为常人社会所接受。道、儒两家就本质上来说是一家。汉以后从印度传来佛教文化,经过融合吸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道、儒、释是汉以后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如果说我们中华文化有5000年的话,前2500年是老前文化,那么后2500年,就是道、儒、释文化。这两期文明渗透到我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前文化也好,老后的道、儒、释文化也好,都是有神论文化。道家的道,佛家的法,儒家的天命,和西方基督文化的神,基本是同义的,就是主宰一切的。都体现了对道,对法,对天,对神的尊崇、虔诚和敬畏。

现在我们能在神州大地上看到的文化遗产,如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峨嵋山、青城山、五台山、九华山、北京的天坛、西藏的布达拉宫等等……都是有神论文化留下的遗产。没有有神论就没有传统文化,不仅中国如此,全人类传统文化莫不如此。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信史以来的商周时代到最后的封建王朝大清,过程中都遵从着天道。改朝换代时对前朝的宗庙加以保护(少数篡权者除外)。可见,天人合一是古人生平而守持的境界。
  • 音乐中所蕴含的道德内涵,远超音乐的本身,也是一个社会应具有的文化内涵。故传统文化中把乐和礼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礼乐文化体系。礼乐充盈于天地,合于阴阳,通于鬼神,极其高远深厚,规范着人类社会的一切。使人心向善,纯化社会风气,从而求得长治久安。
  • “和”的本意是和睦、协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的内涵十分丰富,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要讲“和”;人与自然之间也要讲“和”。
  • 古代不管多少乐舞、节庆,不管多少祭典、礼仪,全都是依“礼”而制、依“礼”而舞、依“礼”而祭、依“礼”而行的,一切都以“礼”为依归。它是中国固有文化中,影响最深远,也最重要的一环。
  • 中国古代乐器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文化底蕴很深,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变化万千,独具风格,美不胜收。
  • 《三国演义》讲了一部断代史,重点讲了一个“义”字。所以历史不但要留正面的例子,还要留反面的教训,其实都是留给今天的人做参照的。
  • 中国古代被誉为礼仪之邦,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
  • 印度早期的佛教活动场所多为石窟式建筑,无论是精舍还是石窟,主要的用途都是让出家僧人在其中修行和居住,因此起初里面并没有现在寺院中的塑像和经卷。原因是释迦牟尼佛讲法只是口传,并没有文字书籍的流传;而且佛陀禁止造像崇拜,要求修行者依佛法之本而不是依靠外在的权威。
  • (shown)“琴、棋、书、画”四艺因其清、和、淡、雅的风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既为修身养德,亦为经世济用,造诣深者都有着相当高的道德境界。
  • 扇子承载着中华文明历史,除有搧风去热的功能之外,其雅致精巧的构造以及精美的扇面书画艺术依然为知识分子所喜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