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敬天

智真
font print 人气: 35
【字号】    
   标签: tags: , , ,

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是神传给人的,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以道家、儒家和后来传入中国的佛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规范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使敬天、敬神、修德、爱民等道德观念深植人心。

古人认为,天地在造就万物的同时,也把生生不已的德性赋予了万物,这种生生不已的内在力量,使万物生机盎然,竞相成长。

“道”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要遵从宇宙的特性及其生生不息的运行规律;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兴焉,万物育焉”、“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孟子讲知天、敬天:“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世间万物瞬息万变,“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唯有天道永恒不变,人们的行为应该效法天道,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才能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天下才能清平、祥和,也才能够长久。

要真正达到“天人合一”,就要通过修身养德来实现,因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修身传统。君子每天都要修身、反省自己所为是否符合天理,如果不修德,就会放纵个人的欲望,就会因迷失自己而堕落。

《大学》中记载:圣人商汤有一个洗沐用的盘子,上面刻着这样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人的身体,每天都会染上灰尘,所以每天都要洗,与此类似,人的精神,也必须每天都濯洗一番,体现出君子的自省精神和严于律己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传统的仁德观念和日新之道。

曾子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知天、敬天,达到崇高境界、具有博大仁爱胸怀的必由之路。

人应效法天的这个榜样,学习天地的品德,天之真实不欺,至公至正,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人应思真思诚而与天道相通,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做人要真诚坦荡,明辨是非,有浩然正气,才能同义与道相融合,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

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心是最慈悲、仁爱的,《诗经.旱麓》中描写万物生机勃勃的样子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天地永远不停的运动,覆载一切,给予万物,使万物共同生长,自身却不接受任何事物,质朴、谦逊,博大无私,这种至德至善是人应效法的根本人生之道。

要学习天地仁德、包容的慈悲心怀,坚定为善的意志,正如《周易》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珍爱生命,爱护他人,爱宇宙万物,希望万物都能欣欣向荣。君子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以正派的品格、道德人格感化他人,偕同别人一道行善,使一切归于天理正道。

所以,古代人们敬天敬神,安分知命,积德行善。儒、释、道都告诫人们:信神敬天,从善惜福,感恩知报,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才能得到上天的庇护。

传统敬天文化体现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人们都相信善恶有报的真理。人积善,天降吉祥,积不善,天降灾殃。所以人们不断修正自身,回归正念,积累最诚挚的心意来感动上天的心。

那些道德高尚的圣贤君子,感悟和实践真理的修炼人,无不顺天意而行,他们之所以出类拔萃超群出众,是因为他们勇敢的承担起维护道义的使命和责任,而为天地正气之所钟,堪为世人楷模,也为人们所敬重。

--摘编自明慧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从信史以来的商周时代到最后的封建王朝大清,过程中都遵从着天道。改朝换代时对前朝的宗庙加以保护(少数篡权者除外)。可见,天人合一是古人生平而守持的境界。
  • 音乐中所蕴含的道德内涵,远超音乐的本身,也是一个社会应具有的文化内涵。故传统文化中把乐和礼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礼乐文化体系。礼乐充盈于天地,合于阴阳,通于鬼神,极其高远深厚,规范着人类社会的一切。使人心向善,纯化社会风气,从而求得长治久安。
  • “和”的本意是和睦、协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的内涵十分丰富,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要讲“和”;人与自然之间也要讲“和”。
  • 古代不管多少乐舞、节庆,不管多少祭典、礼仪,全都是依“礼”而制、依“礼”而舞、依“礼”而祭、依“礼”而行的,一切都以“礼”为依归。它是中国固有文化中,影响最深远,也最重要的一环。
  • 中国古代乐器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文化底蕴很深,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变化万千,独具风格,美不胜收。
  • 《三国演义》讲了一部断代史,重点讲了一个“义”字。所以历史不但要留正面的例子,还要留反面的教训,其实都是留给今天的人做参照的。
  • 中国古代被誉为礼仪之邦,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
  • 印度早期的佛教活动场所多为石窟式建筑,无论是精舍还是石窟,主要的用途都是让出家僧人在其中修行和居住,因此起初里面并没有现在寺院中的塑像和经卷。原因是释迦牟尼佛讲法只是口传,并没有文字书籍的流传;而且佛陀禁止造像崇拜,要求修行者依佛法之本而不是依靠外在的权威。
  • (shown)“琴、棋、书、画”四艺因其清、和、淡、雅的风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既为修身养德,亦为经世济用,造诣深者都有着相当高的道德境界。
  • 扇子承载着中华文明历史,除有搧风去热的功能之外,其雅致精巧的构造以及精美的扇面书画艺术依然为知识分子所喜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