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荟萃】

浅谈气韵

刘平衡
font print 人气: 259
【字号】    
   标签: tags:

南齐谢赫把绘画的最高境界,称之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还在其次,然而“气韵”是什么?大家多不知道,我以为好比人的外表,气质最为重要,我们说某人的气质好,并不一定说她长得漂亮,漂亮和气质相差甚远。因此有些女孩追求漂亮,画睫毛、擦口红、涂指甲、穿好看的时髦服装、染头发…,结果倒不如一位朴实的少女,只求其韵味,这是最高的境界。

然而人的气质和画的气韵都不能强求而得,我们常常看选美,有些女孩过分打扮却适得其反,当然有些人是天生丽质,但是适当的修饰比过分打扮是好的。但是画的气韵又从何而得,有没有天生有气韵的画家没了气韵又如何去追求哩!

简单的说,气韵是发自画家的内心,由内心传之笔端,它没有一定的格式,所以绘画,必须静心、养气,修身…才能脱去俗气,俗气脱去自然高雅之气就会多起来。为了达到此境界,古人常教导我们要多看、多读、多反省。多看是常常看名家的画、看古人的画、看自然界的山水和实物,看古人的画可从画册中欣赏,更可以去博物馆欣赏,台北的学画人最幸福,故宫近在眼前,我们每月看一次也不费多少是,要知道中国有多少水墨画家没见过故宫,读画册也很方便,中央图书馆藏有古今名家画册,大家都去参观了吗?更重要的是要看真山、真水、游遍大江南北,自然心胸宽阔,画起画来自然增加了生动。

多读就是多读书,不一定读画论,任何书都可以读,读书让你长知识、长智慧、长人品、长境界…,读书让你成为文人画家,有气质的画家。

多反省又是什么哩?就是时时要在内心探讨、去推敲、去研究…,不要只顾死画,不停的画,画成公式,十年如一日,三十年不变,这就不好了,会被人说是没有思想,没有思想的画严格说起来就是不负责任的画家。

古人中有许多有气韵的画,如元朝独倪云林,人称不食人间烟火,其实他的画就是没有火气,好像出家脱俗的方外,烟火不食,只吃些青蔬、野果,那样地脱俗,这种境界我们是追求不到的,但是我们在心中存有那种境界,作为我们的目标去进行。如四僧中得八大和石涛,一个是墨韵的脱俗,一个是笔韵的超脱,都是我们的目标。


元,倪瓒,容膝齐图,轴74.4×35.5cm,纸本水墨(图片:艺文荟萃提供)


元,倪瓒,疏林图69.8×58.5cm,纸本墨画(图片:艺文荟萃提供)


元,倪瓒,松林亭子,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图片:艺文荟萃提供)

八大以画花卉,翎毛为主,以淡墨为主,他作品中的墨色高雅脱俗,我曾经在古人画册中提到,墨色如添点藤黄,也可达到一样的目的。


清,八大山人,仿倪山水图177x93cm,纸本设色(图片:艺文荟萃提供)


清,八大山人,荷花双鸟图,轴,上海博物馆藏(图片:艺文荟萃提供)

石涛的山水画是从自然观察而来,是脱俗的,其用笔没有一定的格式,因为明代画家发明皴法,各家都规定自己的法则,各守门派,石涛打破了这个法则,自称胡天胡地没头没脑皴,其实是自然界对象是什么形象,我就用什么形象笔法去画它,所以皴在他来说只是笔法而已,而不是家法传授的皴法。


清,石涛,黄山图,纸本墨画,纳尔逊美术馆藏(图片:艺文荟萃提供)


清,石涛,山本立轴,纸本设色77.5×52.1cm,1704年作(图片:艺文荟萃提供)


清,石涛,长干风塔图230x99cm,纸本水墨,1699年作(图片:艺文荟萃提供)

他们三人都给了我们有气韵的画家的典型目标,值得我们追求。

文章图片提供:艺文荟萃第七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彰化县文化局即日起至11月14日,在文化局四楼画廊,举办美术家接力展--许文融创作个展。展出许文融的复合媒材、水墨及雕塑作品24件,欢迎喜爱艺术的民众,踊跃欣赏。
  • 近日偶读傅心畬先生“山居远望”诗画作品:“晚天风雨近黄昏,野水明沙到客门,行尽白云溪上路,远林红叶几家村。柳阴谁系木兰桡,远望长天正落湖,两岸霞明沙似雪,芦花归雁雨萧萧。”心中有感文人画者俯仰天地,放怀于山水间,以笔墨诗文咀嚼胸中千壑,远观白云行无尽,归雁芦花飘,近看流水村家闲,沙岸柳荫回之山居岁月,清景无限,诗意间流窜一种思古悠情,让观者同游文人笔下的画境,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想空间中得到一种舒展。
  • 南北朝齐时的谢赫,是当时鉴赏的大家,他由佛画的创作理念中,归纳了人 物画品评的法则,六法的首条“气韵生动”,指人物内在的神气涵蕴于画面,而第二条的“骨法用笔”,我们可以分二个层次来解释。骨法依汉书中的说明,是指相法,人物的贵贫良贱,可由相法上判别,所以专工人物的大家,多少对相法略有涉猎。但“用笔”则指线条,所以骨法用笔二者合在一起时,应解作以线条 结合出衣着线形的结构。自古及今,人物绘画大都应用于政教,谢赫便曾道及:“图绘者,莫不明劝戒,着生沈,千载寂寥,披图可见。”唐画多见于寺壁,唐 人张彦远在所着的历代名画记一书中,忠实地记述当时长安、洛阳两京毕壁画之盛及名家创作状况,更开章明义地说明:“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
  • 龚贤(1619-1689),字半千,号野遗、半亩、柴丈人、清凉山下人、钟山野老等,大约明亡以后又名岂贤,江苏昆山人,十一岁时随父迁居金陵(今南京),所以不少史料称他是南京人,为清初文坛知名的诗人;又长于山水画,用墨浓郁苍润,居清初画坛“金陵八家”之首。他的字“半千”,寓有“五百岁一贤者生”之意;号“野遗”,乃是“野有遗贤”之意。有《香草堂集》、《画诀》、《柴丈人画稿》、《龚半千授徒画稿》等及书画作品传世。龚贤作品的画面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特出于时代潮流,所谓“寓安于奇”,此与其身处明末清初动荡不安的时空背景环境有极大的关连。
  • 艺术教育,来自大众生活审美价值与历史传承知识的认同。换言之,它不能忽视文化体的繁衍,也不能失去现实的社会活动,在精神兴物象感应上,如何达到美学所阐释的艺术创作,是值得说明的。
  • 知名艺术史家、书画鉴定家傅申教授于16日辞世,为缅怀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将于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书画题跋纪念展”的绘画篇,之后于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书法篇,欢迎民众前往参观。
  • “寻找国宝新感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推出“沉浸故宫数位展——捕捉灵光:寻找新感动”新媒体艺术展,结合投影、互动科技与沉浸式剧场等创新体验,全新演绎故宫《谿山行旅图》等经典文物。故宫欢迎民众阖家莅临参观,感受艺术的灵光。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开,正是春游好时节,故宫北部院区推出第二季“国宝聚焦”等珍品,邀请民众品味书画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时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离,举凡君臣、师生、亲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现空间。故宫南院“翰墨空间–故宫书画赏析”12月30日起以“情为何物”为题展出26(组)件书画,呈现人世间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爱砚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砚石各具风格,件件值值细细品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