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文〉
方林
font print 人气: 155
【字号】    
   标签: tags:

几千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人世代安身立命所遵循的准则。从中国古人留传下的大量家训可以看到,这种由私及公、由己及他、由小我及大我的自我境界的推进、提高和升华,是古人对自身,乃至家族后辈的一个具有指导性和传承性的道德遗产。

三国时期的大军事家诸葛亮,毕生鞠躬尽瘁,一道〈出师表〉,道尽了诸葛孔明的忠信风范而千古流芳。〈诫子文〉是另一篇诸葛亮告诫和教育子女的短文,虽然寥寥数言,却句句发人深省,细嚼其味,令人回味无尽。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致远。
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在〈诫子文〉中提出以修身和养德为要,以治学和淡泊为径,静心治学以修身,淡泊俭约以养德,这可以说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一个总结。

翻开史页,诸葛孔明出仕前乃一介布衣,耕读于南阳卧龙乡间,“不求闻达于诸侯”。研读经籍,向往先贤,与三五友好吟咏诗歌,甘于恬淡。即使在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踏入到纷繁复杂的乱世,“夙夜忧叹”于“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也一直洁身自好,修身养德于兵戎和治世的纷扰之中。

诸葛亮所实践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达观的一生,可以说是为后人诵读〈诫子文〉留下了一个最好的注脚。

在步步讲速度、事事要效果的今天,欲望和追求把人们拖入越来越浮躁、浅薄的忙碌中。人们在疲于奔命、追名逐利的社会发展潮流中,活得越来越累,捧起〈诫子文〉无异于掬起一捧清泉,帮助你我洗净在滚滚红尘中被迷尘遮住的双眼和心灵。@*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当天夜晚,他梦到县城隍到省城南门,撤走随从,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驾驶马车,并告诉农夫说:“你暂且跟我去参加会议!”于是,农夫便跟随他,来到一个省府县城隍都在的地方。
  • 古人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重在实践,讲求无倦与精进,学贵有恒,最忌一曝十寒。也就是对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功到自然成,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 看似一个简单的“德”字,却紧密联系着朝代的兴衰。明君有德而国兴,昏君无德而亡国。历史大量的篇章,足以见证德的价值何其威严。
  • 古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然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比常人更善自省和改过迁善,所以他才伟大而英明。
  • 书生余某,浙江鄞县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外祖父,梦见自己进入文昌宫,见文昌帝君亲自送一位身材魁伟的男子走出殿阁,前有旌旗仪仗开路,后有节幢长队护拥,真是威仪万方,十分气派。
  • 杨溥,明朝湖广石首,授以翰林编修,后为当朝首辅,以有雅操、质直廉静而出名,被后人誉为一代贤相。
  • 亭,有顶无墙,是中国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样式。《园冶》中说,亭“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到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 宋朝的赵康靖非常重视纯净心意,他曾用一个瓶子投放黑豆、白豆的方式,来检查和提高自己的心性…
  • 云是古代诗歌常见意象之一,如同自然界的云,五彩斑斓,形态万千,古代诗歌中的云意象也具有丰富的意蕴与文化内涵。
  • 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是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深明大义,励子从戎,并鼓励岳飞精忠报国,被传为千古佳话,世尊贤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