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车

翔龙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黄河水车又叫“兰州水车”、“天车”、“灌车”、 “老虎车”,曾是黄河中上游地区灌溉农田的主要工具。

黄河水车起源于明嘉靖年间,是由明朝进士段续在南方水车的基础上创新制造的。博学多才的段续本是兰州人,曾在南方数地做官,在出任云南道御史期间对当地的筒式水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产生了在家乡的黄河上使用水车的想法。

于是,段续让人绘了筒式水车图样保存在身边,晚年回归故里后致力于水车的研究与仿制,经过多次反复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西元一五五六年)成功创新制造出适合于兰州当地使用的黄河水车。

段续研制的黄河水车,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冲击力运转的半自动化水利设施,制作水车完全没有照办南方龙骨水车采用的种竹类为原料的制造技术,而是因地制宜改用当地生产的榆木、槐木、柳木等作原料,因此黄河水车在造型上与龙骨水车不同,远远看去其整体造形犹如巨大的古式车轮。

水车架在河边的小石坝上,这个石坝既可以固定架设水车的支架又可以使水车下面聚引河水,在水车的高处一侧横空架有通往水渠的木槽。

水车轮辐直径大的有20多米,小的也有10余米,轮辐中心是直径近一米的圆木为轮轴,轮轴周边装有两排并行的是辐条,辐条也是选择使用又直又长的原木,每排辐条的尽头装有一块刮板,圆轮里侧的刮板之间斜挂着安装有40至50个长约1米、宽和高约30至40釐米以活动的长方形水斗,以及比木斗多一倍的横板。

急流冲击圆轮上的横板时车轮便缓缓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水斗会依次舀满河水并随水车转动缓缓上升,待升到轮子顶端正中时河水就会倾入事先置好,有20米左右高的木槽之中,然后空斗又随圆轮返回水中,进行下一个回圈。而水斗内的水进入木槽后再被导入水渠,又由水渠将水引入田间。

古老的黄河水车有单辆车、双辆车和多辆车等类型,黄河水车虽然完全使用木头制作,没有使用一颗铁钉,由于采用一种特殊结构的榫接方式,不仅不会被强大的黄河水流击毁,而会随着水流的冲击使得水车结构更加紧密坚固。

这些水车立于黄河两岸,黄河水量大时便利用自然水流助推转动;水量少时则需要用围堰分流聚水的办法,通过堰间小渠的河水自流助推,一般一辆水车便可灌溉农田七、八百亩。

黄河水车曾是西部黄河两岸人民的骄傲,据统计原从青海省的贵德途经甘肃兰州,再到宁夏的中卫都的黄河沿岸,所使用的水车共有三百五、六十辆。现在人们也许可以通过想像,感觉这是怎样的一种壮观,怎样一种美丽,或许这完全可以称其为是中国的水车王国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即杭州)后,制扇工艺更为发达,形成了许多的著名商号,如“徐茂之”、“青茂”、“陈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后,杭州制扇业极为发达,与丝绸、茶叶齐名,被视为“杭产三绝”,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线、杭烟、杭粉、杭扇)之一。
  •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而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一些诗人词人,除了饮酒作诗,经常边摇纨扇边吟诗作赋。历代文人墨客们还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抒情言志,形成了独特的“扇子文化” 误点成蝇 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汉恒帝曾赐曹操一柄“九华扇”,十分名贵,其子曹子建特为此写了一篇《九华扇赋》。 曹操便请杨修为他画扇,不料杨修不小心将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将扇上的墨点画成一只欲飞的苍蝇,曹操看后竟误以为真,忙用手去拍打。从此,“误点成蝇”的典故流传至今。 唐伯虎巧画扇面 唐伯虎很擅长画扇面,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有好事者不服气,就故意出难题刁难。 一天,有人来请唐伯虎画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画上画100只骆驼。唐伯虎什么也没说,点点头就开始画了起来。只见他先画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间画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随后在山的左侧画了一只骆驼的后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挡住;在山的右侧画了一只露出前半身的骆驼,正被主人牵着。画完后,唐伯虎放下了笔。 来人一看就急了,说:“这可不够一百只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笔来,在旁边题了一首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一看,哑口无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没过几天,又一个秀才模样的人让唐伯虎画扇。他自己命了一个题,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点点头,就在扇面的右边画出几片绿叶来,一群蜜蜂,一只蝴蝶,正飞了过去。然后,唐伯虎在扇面上题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赞叹不已。◇
  • 【大纪元2011年03月18日讯】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箫源自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其音量较小,常用于独奏、琴箫合奏或丝竹乐演奏。由最初的四孔发展为现在的六孔(前面五个按音孔,后面有一个吹音孔)。 在秦汉至唐,“箫”一词主要用作指编管的排箫,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即直箫。 现代的箫可分为洞箫、南箫和琴箫。传统洞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箫为8孔,为改进后降低声音,适宜与古琴合奏;南箫,由中国唐代尺八发展而来,与日本目前流行之现代尺八分别为唐尺八所不同的两个支派,目前仅见于民间和传统南音音乐。 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却适合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
  •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弹弦乐器,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传统筝曲古朴雅致。
  • 一张八仙桌,或四边摆四张长凳、或两侧放两把椅子,吃饭饮酒、喝茶待客,显得稳定平和。
  • 埙(音同熏),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一种吹奏乐器,也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埙一般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因此又叫“陶埙”。这种乐器除了陶土制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制成的。
  •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在古代八音的乐器分类中(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笙属于匏类。
  • 九州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中国的泛称,其来源于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
  • 徽州民居的白墙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蕴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称为“徽州三绝”,已经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宝贵遗产。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说:“徽州三绝,牌坊为最。”
  • 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创始于隋,又延续至元、明、清三代,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