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纽约州教育厅督学罗汉中专访

学无止境 教育专才游于艺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12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陈天成纽约报导)深耕教育界30多年,来自台湾的纽约州教育厅督学罗汉中 (RhodaLowinger)女士,常在社区开办讲座,为新老移民家长详解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资讯及建言,为华人社区所熟知。工作教学之余,秉持终身学习的精神,罗汉中潜心研习绘画20多年,师从名师,取得纽约视觉艺术学院 (School of Visual Arts) 学士学位足够的学分后 进而拿到威郡新罗谢尔学院 (College of New Rochelle) 艺术硕士学位,多次参展,至今获奖无数,成功融入美国艺术界主流社群。

身为一位华裔移民,她是如何在美国生存并成功融入主流社会担任要职?从事教育的她,又是如何走进艺术殿堂的呢?接受专访的罗汉中督学,衣着朴实无华,眼睛炯炯有神,给人一个精干又实在的印象。她从家庭背景开始娓娓道来,分享经历故事,也启发勉励后进。

眷村生活 惜物重教育

罗汉中女士,在历史大背景下,出生不久便跟着父母随军队抵达台湾,住入“眷村”,在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没有亲人的陌生土地上一切从零开始。父亲因为身体不好,为了维持生计,母亲不得不学起裁缝手艺,为乡亲邻里缝做衣服挣一点钱,就是这点钱,维持了罗家一家六口的生活费和罗汉中四姐弟妹的教育费用。

生活在“眷村”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下,父母认为,孩子们只有读书,才能有希望。“父母非常重视对我们的教育。母亲曾对我们说:人生的财富不一定只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有的财宝,所有外在的东西都可以在瞬间毁灭和消失。唯有‘教育’才是身内之物,没有任何人可以从你身上夺走。这句话成了我终身学习的理念。”

罗汉中深深记得,很多个的大年夜的深夜,母亲都还趴在缝纫机上给顾客们赶制新衣服。母亲过世后,在处理台湾老家物品时,罗汉中的妹妹就说,什么都能丢,祇有母亲的缝纫机绝对不能丢。“因为那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浸透着母亲的血汗,和父母对我们无私无怨的付出与期盼。”罗汉中缓缓地说。

英语奇缘与五千美金之谜

美军协防台湾期间,罗父因为身体不好,提早退伍,在台南美军基地找了一份零工,以帮忙母亲养家糊口。因为工作上需要用到简单的英语,罗父在工作之余常常打开收音机收听《空中英语教室》,还常带回《Life》杂志给在念初中的罗汉中看,她因此和英语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很多单词都不认识,就查字典,查完后解释给父亲听,父亲就很高兴,不断给我鼓励。我对英文产生了兴趣,中学还参加英文比赛,大学念的是外文系,毕业后在学校教授英文。”罗汉中大学毕业第2年,父亲病故。

在嘉义县教授了几年英语之后,罗汉中发现自己的英文水平停留在一定阶段,无法进步,教学时把知识往外端给学生,却没有进来的东西。于是她决定到台北看看。“台北一行,对我日后影响很大,也就是在台北,我听说了‘托福考试’和留学的信息。我当即决定暂停嘉义的工作,准备考托福。我认为,一个人要上进的话,应该要到大都市闯闯,知道世界有多大,看到人才荟萃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原只是宇宙中小小的一个粒子。”

罗汉中当时就想,要到美国就要到最繁华的世界之都,纽约是首选,对比学费后,她报考了纽约州立大学。由于已有的英文基础,罗汉中以优异的托福成绩顺利地被位于奥本尼的纽约州立大学录取。

“母亲知道后非常高兴,不知从哪里找来五千美金交给我,这五千块钱的来源至今还是个谜。因为我深知父母一生勤俭,从未向人借过钱。当时村里人连什么是托福几乎都没听说过,更不要说母亲把这么一大笔钱花在一个女儿身上。但是母亲知道,她为什么这么做,因为父母一生中最看重的就是‘教育’。”

1980年,罗汉中带着仅有的五千美金,踏上美国留学之路。

珍惜打工机会 累积经验锻炼美语

来到美国后,罗汉中一心一意地学习,用钱也非常节约,除了生活费外,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母亲给我的五千块钱,我一直用到了现在。”罗汉中笑着说:“物质方面,以前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做,到现在,我对穿着打扮都没有太大兴趣,很多衣服都是穿了十多年的旧衣服,名牌更是一窍不通。现在的小孩都不太理解,因为时代的背景差得太远,但是我还是常常和孩子们讲述以前的故事,让他们珍惜现在所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来到美国后不久,罗汉中就找到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我非常感谢我的先生 Dr. Robert Lowinger,他当时是学校的博士生,他告诉我可以在学校里打工的消息。我看广告后,申请了在大学总务部的工作,做主管助理的助理。”罗汉中高兴地说:“这是我来到美国后的第一份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工资也涨得很快,大大地解决了我的生活问题。”

此外,罗汉中还把在总务部的工作当成一个很好学习英语口语的机会,和同事们吃力的用英语沟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的加以锻炼,遇到俚语、常用语等不懂的词语,她就虚心求教。

谈到工作,罗汉中一字一顿地说:“给我一份工作,我就要当成一份工作来做,‘负责’是我做人处事的准则,这也是多年来我在不同岗位上都获得高度认可的重要原因。”

奥本尼州立大学的正式工作 人生转折点

正是因为罗汉中工作认真负责、做人虚心向上,在她研究所毕业后,学校总务部正式雇用了她。罗汉中的美国生活自此走入另一个阶段。

在州立大学总务部工作期间,罗汉中常做些水饺、春卷等中国菜给美国同事吃,大家都很喜欢。主管助理随后推荐罗汉中担任奥本尼高中成人烹饪班的教师,教美国人做中国菜。罗汉中回忆,她写出菜单,学生再去买菜,之后聚在一起做菜互相品尝,这段经历,是她在美国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也就是在这所学校,罗汉中结束烹饪班后,成了这所学校的第一位专业中文教师。

得知罗汉中(左二)要离开州立大学到州政府工作﹐同事们为罗汉中开了一个欢送派对。图为罗汉中和部分同事在欢送会上。

1980年代﹐罗汉中在纽约州立大学读研究所时﹐结识了来自各国的朋友﹐其中包括她的先生Robert Lowinger(左三)。她说﹐大家在一起就像是一个联合国﹐很有趣。

罗汉中后来陆续拿到了纽约州教育厅颁发的中文教师、英语教师和ESL教师执照,加上早期她在台湾的教学经验,让罗汉中在教学上如鱼得水。

身为资深教育工作者,罗汉中说,教学看上去不难,但要教好却是一门艺术,如何灵活教学、如何让学生真正受益、如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都是一门学问,其中关键又在于如何启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有了兴趣后,学生就会去自己钻研。

任要职 纽约州教育厅双语部门唯一华人

1984年,纽约州教育厅急需双语部门人才,州政府公开招考公务人员。罗汉中报考后,经过双语考核、面试、笔试和审查,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当时整个纽约州教育厅唯一被录取的中英双语公务员,1989年5月正式任职,因为职缺在纽约市,举家从首府奥本尼搬迁至纽约市。直到现在,罗汉中仍是纽约州教育厅双语部门唯一的华人。

督学工作在学区的运行与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各学区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课程设置、推进学校改革、促进监督学区发展的关键人士。谈到这个要职,罗汉中表示,因为教育厅在招考时要求就很高,必须要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硕士,数年教学经验、还要通过中英双语考试。考上分配后,还要通过一段试用期,才能胜任督导这个职位。能考取这个职位,一方面是靠机遇,另一方面也是她多年来勤学不倦,对自已严格要求努力的成果,没有辜负父母对她无私无悔的付出和期望。

浇灌20余年 绘画种子开花结果

在教育系统稳定任职多年后,罗汉中在90年代初,重拾儿时未完成的绘画梦:开始彩绘人生。在大纽约地区罗汉中从长、短不期的绘画班开始到1993年有系统地在视觉艺术学校(School of Visual Arts)正式入学学习绘画,并修完相当于一个学士所需的学分。本着学而不怠的精神,又花了4年的时间,进攻研究所,终于在2008年拿到纽约威郡新罗谢尔学院(College of New Rochelle)的艺术硕士,在另一个专业领域耕耘出枝繁叶茂的园地。

原来,罗汉中7岁就喜欢上了画画,让她真正产生对绘画的兴趣是在她12岁的那一年。

“那时,一出《粱山伯与祝英台》的电影大红台湾,达到万人空巷的盛况。乐蒂饰演的祝英台剧照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回到家我就开始涂鸦,把印象中的祝英台画了出来,画得颇像。父亲看到后非常高兴,就把这副画挂在客厅墙上,邻居亲朋一进门,都会对此画夸奖有加,让父亲很自豪,也让我感到深受鼓励。从那时起,在我心里就埋上了学习绘画的种子。多年后的1993年,我开始正式学习绘画,埋藏已久的种子发芽了。”

罗汉中的绘画作品。

罗汉中的绘画作品。

在家庭、丈夫、孩子和工作之间,罗汉中本已没有什么空余时间,但是她心中久远的梦想不仅得到她丈夫的全力支持,还为她四处找寻名师。后来,罗汉中师从 Leonard Gervitz、Daniel Slapo、Richard Pionk、George Thompson、Bruce Waldman 和已故的 Deane Keller 等名家,学习人物肖像、油画、粉彩、压克力、版画、木炭铅笔画等多种技法,还用艺术的眼光拍摄了很多摄影作品。由于勤奋和绘画天赋,她深得老师真传。

“绘画中,我觉得正统的写实人像最难画,也最具挑战性,所以我选择专攻这个部分。因为从最难中,能学到的东西也最多,当然也代表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人物肖像画大师 Daniel Slapo 在给我指导时非常耐心,不藏私,一个小地方他会多次反复强调,直到我完全改正过来,就像王羲之练字一样,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有一天在一次人像画的展览会上,有人看到我的画,说很像 Daniel Slapo 大师的作品,我知道我做到了,但我还会继续努力,艺无止境。”

学习无捷径:产生兴趣、坚持、努力

如今,埋藏在罗汉中心里的种子不仅发了芽,开了花,还结下了累累硕果。1993年开始,罗汉中陆续参加各类展览和比赛,先后获得法拉盛艺术联盟(Flushing Art League) 会员展第一名、法拉盛艺术家2003年展览粉彩画第一名、花卉公园联盟(Floral Park Art League) 室外展览第一名、巴比伦艺术展 (Babylon Citizens Council on the Arts) 木炭画组第一名、山水画第一名、新罗谢尔艺术协会 (The New Rochelle Art Association) 阿道夫展览会彩色蜡笔画第一名、国家艺术联盟(The National Art League) 会员展银牌奖等多个知名艺术奖项。

几年来,罗汉中加入多个艺术家协会,在取得美术老师执照后,罗汉中收了一批中、小学生,在绘画艺术的天地里,再继续着她的教育人生。

2008年﹐罗汉中(前排左)获得威郡新罗谢尔学院 (College of New Rochelle) 艺术硕士学位﹐图为罗汉中和先生Robert Lowinger(前排右)﹑妹妹罗肇英(后排左二)﹑艺术家赵兰芬(后排右一)﹑前中华民国驻纽约台北经文处夏立言处长夫人郑丽园等在毕业典礼后合影留念。

罗汉中(右一)应邀参加著名书法家林滢及夫人赵兰芬(右二)的书法美术展。

罗汉中认为,画画是对生活的调剂,一种美感的表达,一种心灵上的安静和快乐。通过参加比赛找到差距,才会有更多进步的空间。“在艺术领域里的成功,除了家人的支持外,还要得益于父亲当年的鼓励,让我受用一生。”

她鼓励新移民和年轻一代的朋友要脚踏实地往前走,在学习方面要想成功,首先需要对所学的“产生兴趣”,然后要“坚持”,同时还要“努力”。“从读书到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如果你努力,花同样或加倍的时间,你也可以有这样的成就。自己认真学到的东西,将永远是自己的财富。”罗汉中微笑着说。

罗汉中的摄影作品。

罗汉中的摄影作品。

==============
副篇:

守中华品行 融入美国主流

【大纪元记者陈天成纽约报导】督学工作任务重,手续繁多,罗汉中本着华人传统的一股认真负责的劲儿去完成。“常常要到各个学区学校视察,向校长、老师甚至家长解释联邦、州和市等与教育相关的法规细则,确定学校符合这些教育法规,教师教学情况,教师是否有合格的教师执照,家长是否满意等等。尤其是各个学区的年度报告递交到教育厅后,更是繁忙。虽然我在美国住了32年,但骨子里我仍是一个华人,还是一个传统和保守的华人。正因为我本着华人特有的这种负责任的工作精神,使得我在工作上得心应手。”

2000年﹐假纽约圣约翰大学举办第八届北美华人教育研究及策划协会国际会议﹐罗汉中(右二)时任该届大会主席﹐在致词﹑演讲后﹐和现任皇后社区学院亚裔事务主任吴经端(右一)﹑辅导老师黄金利博士(左一)等与会者合影。

2000年﹐假纽约圣约翰大学举办第八届北美华人教育研究及策划协会国际会议﹐罗汉中(左一)与现任皇后社区学院亚裔事务主任吴经端(左二)等与会者合影。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罗汉中还利用周末开展义务讲座和培训,给予华人家长诸多协助。“因为我自己的移民背景,所以我能感受到新移民来到美国后,对教育体制的不了解而出现的困惑。”

罗汉中表示,身为华人,在美国传播中华文化是理所当然的,她认为“身教”非常重要,是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途径,而良好的品行则是华人融入主流社会所应具备的。

“什么是弘扬中华文化?华人本身的表现就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方面。要让西方人看到华人这个群体是一个优秀的群体,他们自然有兴趣了解华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如果西方人成天看到的都是华人坑蒙拐骗、投机取巧,那怎么让他们想去了解中国文化呢?那所谓的歧视不就产生了吗?越被人看不起或越不被人了解,是不是就越应该加倍努力、自强起来呢?当然,美国是个法制健全的社会,华人要对自己的义务和权利有所了解,如果按规矩做事而遇到不公平待遇时,要据理力争。”

在一次教育座谈会后﹐罗汉中(前排右二)与几位教育专家合影留念。

罗汉中语重心长地说:“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首先要安分守己,本本分分做好一个中国人,把中华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精神表现出来,这就是华人的优势,在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就会有朋友,受邀参加他们的派对多了,对主流文化的了解也就更深,相处之间求同存异,就会逐渐融入主流社会。”

(责任编辑:索妮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