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 美丽雄伟

文、摄影╱张羽良、李昕
font print 人气: 77
【字号】    
   标签: tags:

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 ——北魏郦道元

北魏文成帝相信太武帝灭佛遭报,故极欲重振佛法。他听从北凉高僧昙曜的建议,于武州塞开凿巨型石窟,此为云冈石窟创建的由来。


云冈石窟正门。


公元446年春天,仇恨佛教的北魏太武帝,听信大臣崔浩的谗言,颁布残忍的〈灭佛诏〉,诛杀长安城内的所有僧尼,摧毁各地所有的佛教经像。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灭佛之举,太武帝得怪病惨死,崔浩更是遭到满门灭族的报应,其惨酷据说史上大臣被戮辱者无人能及。

2001年3月9日,在阿富汗也发生了震惊世人的摧毁佛教文物的野蛮之举,神学士政权炸毁了位于巴米扬的两尊大佛。这座与敦煌石窟、印度阿旃多石窟并列为世界三大佛教艺术最珍贵遗产的文化遗存,就此从地球上消失。对中国人来说,仿佛唤回对“文化大革命”浩劫的记忆。

汲取犍陀罗雕刻艺术精华

云冈石窟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精华,创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佛教艺术的兴起,正值印度与波斯、希腊文化交流的孔雀王朝时代,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诏令凿窟建塔。犍陀罗人汲取并发扬光大古埃及、希腊、罗马、波斯的雕刻手法,形成表现美的比例、和谐的几何形体和洋溢着生命力的人体雕塑艺术。3世纪以后,犍陀罗雕刻艺术向西传入阿富汗地区,并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新疆及内地,著名的巴米扬石窟,即被公认为是后期犍陀罗艺术成就的代表。

佛教艺术的初传中土,尚保留着外域传入的风格,雕像上有着蓄胡、卷发和通肩袈裟的犍陀罗风格表现,其后才开始有本土特色融入。到南北朝时期,进入佛教艺术史上第一个高峰,不仅有大型石窟工程的陆续开凿,并在北魏汉化政策的推动之下,带入汉式的表现作风,加速了佛教艺术本土化的变革。

异域色彩见证中外情谊


(上图左)巨佛掌下的金刚力士。(中) 彩色雕塑是云冈石窟的特色。( 右 ) 北魏时期的雕刻。


2001年12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冈石窟,在中国各大石窟中,以造型美丽、雄伟著称,因建在武周山最高处的云冈得名。武周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2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前后动员4万余人参与开凿,连当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佛教徒都加入此一举世闻名的伟大创作。

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釐米,远望石窟就如布满蜂洞的超级蜂巢。石窟分东、中、西3个区,东区有4个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区有9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区有40个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

第3窟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崖高25米,中上部凿有12个长方形石孔,窟分前后两室,后室雕一佛二菩萨像,体态丰满、衣纹流畅,从雕造手法判断,应为隋唐时期的作品。第5窟为清顺治8年(公元1651年)建造,窟内中央端座佛像一尊,是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高17米,佛像的膝上可站立120人,一只脚上可站立12人,大佛的周围雕满小佛,蔚为壮观。

第7窟窟顶刻满飞天的浮雕,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生动活泼。第12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手执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神情迥异,是研究中国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5窟雕有万余尊小佛座像,又称万佛洞。第20窟如来大佛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佛像跏趺端坐,呈慈悲、庄严、欢喜、思维、入定等22相,吸引中外人士争相目睹。

石窟艺术是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的综合体。纵观云冈群佛的形态,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面向游人。这些佛像、飞天、供养人的面目、身上、衣纹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同时,还明显地流露着波斯色彩,是中国古代人民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本文转自21期【新纪元周刊】“世界遗产”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26/index.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峨眉山古时称做蒙山、牙门山,被誉为“震旦第一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中国名山之一。她位于峨眉山市境内,距成都160公里,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因大峨、二峨山远望相对如娥眉,故称峨眉山。
  • 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的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其山势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群峰间散布着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景色奇美。
  • 王屋山,位于河南济源县城西北45公里处。它北依太行,南临黄河,是古代济水的发源地。其山势雄浑,平均海拔1715.3米,它有三十六座奇峰秀岭,二十八个神洞名泉,主峰天坛峰,更是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很多人都知道愚公移山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发生地就在王屋山。现在人们仍然可以看到,在王屋山南面的山梁中间,确实断开了一条很大的山口,这大概就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所在。
  •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东部,绵亘于天台、临海、宁海、新昌、嵊县五县之间。在天台县境内则包括天台、赤城、桐柏诸山。元末明初的《天台山志》记载:“今言天台者,盖山之都号,如桐柏、赤城、瀑布、佛垄、香炉、华顶、东苍,皆山之别名。”《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二十九云:“天台山,自县北二(疑'二'当为'之'——引者注)神迹石起,历国清、赤城、桐柏,至于华顶,皆名天台,实一邑诸山之总号,一名大小台山。”其主峰华顶,海拔为1094米。
  • 风景以“雄、秀、幽、奇、绝”著称的鸡足山,位于云南省宾川县牛井镇城西北40公里。鸡足山又名九曲岩。前列三峰山脚相连,而另一边向三面分开,三座山峰峻起,气势像要与天相连接,又因山势顶耸西北,尾掉东南,形如鸡足,所以名为鸡足山。
  • 明代文人章元梅曾有诗《望雁山》,赞美了雁荡山的雄伟奇特。


    雁山高与海天接,海雁南飞古荡秋。
    雁飞一夜渡海去,雁荡之峰何邃幽。
    四十九折盘鸟道,三千余尺飞龙湫。
    芙蓉面面削寒玉,长使骚人举目愁。

  • 据说多智和尚因建寺无人运瓦而发愁时,竟迷迷糊糊做起梦来,结果何氏九仙显灵,瓦片奇飞。“出米石”讲的是山民黄阿山家中贫苦,祖母挨饿,忽梦见石竹山上的石木皇里尽是白米,梦醒后到山上一看,果然如此。
  • 浮山,又名浮渡山,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北36公里的浮山镇,海拔165米,景区面积为200平方公里。据《大明一统志》记载:“西南有独峰,直上千仞,大江环绕,望之若浮”,故名浮山。山上有36峰、28怪石、36奇岩和72奇洞。
  • 朝日峰西侧有一高20米的悬崖绝壁,令人称奇的是:在绝壁中央有约50厘米的坐佛图案一尊,以坐佛为中心,绝壁上呈现出圆形的光环图案,直到绝壁边缘。当阳光照射在上面时,便会熠熠生辉,好像佛光普照人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