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相士”有方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59
【字号】    
   标签: tags:

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很善于相士。

他的一生有三乐:一是读书时发出金石般的声音;二是辛苦劳动下来好好地休息;第三就是识才、用才,奖励人才,让他们一天一天进步。

俞樾《春在堂随笔》曾说曾国藩:“湘乡出入将相,手定东南,勋劳之盛,一时无两,而尤善相士,其所识拔者,名臣名将,指不胜屈。”

曾国藩“相士”有口诀十二个字 :“长方昂,稳谨称,村昏庸,动忿遁(同‘遁’)”。

“长”是体格魁梧的表现;“方”是形态端方的表现;“昂”是精神奕奕器宇轩昂的表现。三者皆伟男子的表征,自是第一等人物的表征。

“稳”是不偏不倚,不走极端,立得稳、走得稳、坐得稳;“谨”是顾虑周到,小心翼翼,说话不乱、做事不乱;“称”是恰如其人、恰如其分、恰如其位、恰如其事。三者皆固守岗位,负责安分的表征,亦即中坚人物的表征。

村 头村脑,昏昏庸庸,碌碌无所短长,所谓因人成事之人也,这是普通人的表征。最下等人物的表征,便是“动忿遁”,“动”是心无主宰,见异思迁,朝三暮四;“忿”是严于责人,薄于责己,不问是非,动辄发怒;“遁”是逃避责任,委过他人,见义不前,见利恐后。三者即不负责任、不守纪律,二三其德之人。”

曾国藩相士故事

关于曾国藩精于相士的故事很多,其中最有名的一则见于《古春风楼琐记》。

淮军初立时,曾国藩指派李鸿章训练淮军。李鸿章曾带三个人往见曾国藩,听候派遣。适值曾国藩饭后三千步之时,李鸿章入内,令三人鹄候于外。及三千步毕,曾国藩入内休息,李鸿章即请传三人。曾国藩说:“不必传见。”李鸿章惊问其故。

曾国藩答道:“右边之人垂首不敢仰视,此谨厚之人也,可任保管之责;中间之人值余面则正视不苟,背余面则左右探视,乃阳奉阴违之人,不可任事;左边之人始终挺直站立,双目正视,不亢不卑,乃大将之才。各人见我出来,都改容屏息肃之。只有那左边麻面少年见我走过,昂然而立,眉宇间似有不平之色。此人胆量与才气,都远在诸人之上。”

后三人果如曾国藩所言,而那位大将之才,就是后来的淮军第一名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此事一出,海内之士,无不佩服曾国藩善于“观人”。

独特识人眼光和标准

曾国藩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四句话,体现了他独特的识人眼光和标准。

端庄厚重是贵相,
谦卑涵容是贵相;
事有归着是富相,
心存济物是富相。

“端庄厚重为贵相”是指一个人如果是很端庄厚重,这个人就会尊贵,在社会上有地位。

“谦卑涵容是贵相”是说一个人要“谦卑、涵容”。进退有节的人一般比较谦虚谨慎,收敛自己的个性,控制个人的喜、怒、哀、乐,这才是尊贵之相。

“事有归着是富相”就是做事情沉稳有序、有着落,如果有头无尾、虎头蛇尾,或者若撒出一张大网,最后却无法收拢,这种人都发不了财。

“心存济物是富相”就是心里存着“济物”之心,不是时时只想到自己,还要去想着其他的人,关心别人、关心社会,即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这样才可能致富。

简言之,曾国藩相信内在修为会引导“相随心转”,庄重能容自然贵,踏实有同情心自然富。曾国藩当年以一在藉侍郎,仓卒之时起而带兵,四海豪杰之士,竞相依附,其幕府人才之盛,古今罕有其匹。观其识人识士之道,可看出其事业之成功,绝非偶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女儿们的幸福秘诀,如果出嫁时的锦囊里只能放进去一个字的妙计,婆婆与妈妈一定建议“忍”这个字...
  • 称鸡为“五德之禽”,所以大年初一便被定为鸡日....
  • 有了正确的金钱与理财观念,又具备了锦囊秘笈──忍耐的工夫之后,首先应该谈一谈“食”这件事...
  • 古代的闺阁女子从皇宫到百姓之家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一定要学裁缝绣花。台北故宫博物院里有一个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亲自缝制送给他的荷包,在孝贤皇后死后乾隆特别让人里外三层做了一个精致的木匣收藏着...
  • 如果让幼儿们画画,题目是“家”,我们经常会发现图面出现一个红瓦白墙,篱笆花园的家。但现实社会中有多少人住得起这样一个梦幻理想的家?
  • 趋吉辟邪,在今天的中国,有着广大的信众,其群体效应显着。人们在潜意识中认为有危害自己的而自己又看不到的生命。怎样能有效取得防范它,躲避它的具体方法,从远古时代就是人们刻意追寻和努力实践的目标。
  • 书中草莽英雄仗义除害,使读者得到满足,是《水浒传》深受喜爱的重要因素。大快人心的情节、生动的人物面貌,与宣扬忠义的小说宗旨,得以让此书辗转流传至今。
  • 神兽,是代表平安吉祥的图腾式动物,比如龙、凤、麒麟、貔貅等神兽,它们是中华神传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它们的相貌各具特色、气质神圣威严,且充满灵性。它们从各个方面已溶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
  • 祭祀,中国神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周礼.天官.大府》记载:“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左传.文公二年》中也提出:“祀,国之大事也。”也就是说,国家所征的税赋,就是用于祭祀的,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大事。祭祀是敬天地,不忘先祖的重要表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