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碗盘达人简杨同 实现博物馆梦

人气: 237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3年11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台湾宜兰报导)基于对地方文化、文物的一份兴趣,简杨同从20年前就开始收藏陶瓷,后来发现台湾陶瓷的别具特色,转而收藏在地的陶瓷如碗盘、花瓶等,至今有16年的时间,约收藏了2万多件。去年更将这些陶瓷给它们一个家,成立了独一无二的台湾碗盘博物馆,馆区目前展示的只约其总收藏的1/4而已。此博物馆位于宜兰员山乡枕山地区,就在雷公埤及枕山派出所旁,他将喜互惠闲置工厂再活化,将碗盘及古物的美一一呈现。他筹备了半年才开张。

简杨同说,陶瓷是“火与土的艺术”,过去台湾手工彩绘碗盘兴盛,无论胎土、釉料或彩绘、装饰方式都具台湾味。不论是象征年年有余的鱼、或是椰风海景、梅兰竹菊、福禄寿喜及龙凤呈祥等吉祥图案,都是社会生活文化的表现,不但呈现台湾在地特有的办桌文化、饮食观念,更是一种共同的生活记忆。

在台湾碗盘博物馆馆长简杨同眼里,台湾常民碗盘,代表这块土地上“土”与“火”的交融,深具珍藏价值。他说台湾的手工彩绘碗盘极具台湾在地特色,是珍贵的文化资产。
简杨同说,从小老人家见面就问:“吃饱也未?”这是关心的问候,也说明民以食为天。吃饭的碗盘,是与民众最密切的生活文化器物,早期台湾陶瓷作工略微粗糙,却有着古朴素雅风情,成立博物馆是要保存与分享台湾在地的朴实文化。

碗盘是官方博物馆不会重视的品项,却是台湾常民生活的重要记忆。

馆内展示以50年前台湾一般民众使用的碗盘为主轴,这年代正是简杨同个人的成长记忆、也是台湾陶瓷蓬勃发展时期。“台湾不产高岭土、原以陶土当作窑烧的原料,近50年才有进口瓷土,才开始有洁白瓷器。”他还有不少创举“以旧房拆卸下的红桧木再利用,装置全馆成特色”、“宜兰多地震,以弹簧、软管等自行研发碗盘吊挂避震方式”。

今年他跟文化部申请开发宜兰碗,会取宜兰土,融合宜兰元素,用宜兰旧城门“平安顺兴”的图案,将后会送给游客做纪念。

展馆约500坪,设有展示区、体验区、文物交流区,年代从明朝、清朝到民国,国、内外都有。博物馆参观资讯可电洽03-9223699,全年无休。

台湾碗盘博物馆。(谢月琴/大纪元)
碗墙。(谢月琴/大纪元)

[[5]

(责任编辑:郑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