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莲:独善其身的为官者――《陋室铭》评析

人气 160

【大纪元2013年03月06日讯】一. 作者作品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擢进士第。唐顺宗时,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刘禹锡的诗脍炙人口,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存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二. 文题背景

《陋室铭》是文学史上不朽之作。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陈诉公德的文字,本意是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本文是作者被贬至和州时所作的。作品以远在被贬之地,身居陋室的穷窘境况为背景,着力描写了“陋室不陋”。

三. 作品原文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 作品译文

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有美好的品德。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芳草把帷帘映得碧绿。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粗俗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也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就像那南阳的诸葛亮草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 作品评析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写法。通过写“陋室”,表达了作者独善其身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点明主旨,引起下文。先以山水双起分喻,一仰一俯,隐含天地之阔。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意在以虚(山水)衬实(陋室主人),表明“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然后承上二喻,落入题意。“惟吾德馨”,一语统领全篇,也是“陋室”不陋的原因所在。

第二层:从“苔痕”至“无案牍之劳形”。写陋室情况,叙修身自得,忘势自乐之情。

可分三小层。一是以“苔痕”“草色”写陋室佳景。由近及远,上阶之苔痕为近景,入帘之草色为远景,隐隐透出无限生机。清幽的环境,让人赏心悦目。苔痕在阶用一“上”字,草色映帘用一“入”字,可谓景中含情,静中寓动。以此屋外之景,衬屋中主人。二是以往来酬酢写陋室良友。用“有”“无”对举,实虚相映。“有鸿儒”是实写,“无白丁”是虚写。一正一反,为动态之描绘,而主人之渊雅,亦从交接之良友相衬而显。三是用“可以”二字转接,以调琴阅经写陋室雅趣。由“可”到“无”,仍用正反之法,而双起双收,情景交融。“无乱耳”写心,自“调素琴”来,“无劳形”写身,自“阅金经”来。可见主人情态脱俗,居陋室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再应“惟吾德馨”。

第三层:从“南阳”至结尾,收束全文,点明陋室不陋。先用诸葛草庐,杨子云亭类比陋室。上拟贤者,以古证今,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时空虽异,千载之下,高行相应,应首“惟吾德馨”。末句引圣人之言作结,内藏“君子居之”四字。末句总承全篇,再应“惟吾德馨”,反扣题目,将“惟吾德馨”推向极至。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章虽短,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崇高境界。当今中共体制下的为官者有几人能做到呢?网上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不贪污不受贿两袖清风;下联:不嫖娼不赌博一身正气;横批:难以为官。

纵观全文,借陋室以见其自得于德之意,为全文主旨。全篇神理在一“德”字,以一字立骨,辐辏珠贯,先即事说理,立总纲于前,次就陋室之动静情景,层层叙写,随处应照主旨,复追前贤之迹,末引圣人之言以证。

本篇幅虽短,而布局严整,层次变化颇多,首层以理证,次层以事证,末层以人证。而各层之中,情景、动静、内外、虚实、远近之转换,以及时间方面自唐溯汉,更上推孔子春秋时代,将本来没有必然关系的“陋室”和居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使文章立意不落窠臼。

本文排偶叙事,辞采弘润,字凝句链,骈多散少,其句法两两相俪,辞畅调响,整秩劲链而不流于板滞,末句以散句承结,有一柱擎天之势,益彰警策。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经世传诵不衰。

相关新闻
刘禹锡  陋室铭
【古代诗人的修炼故事】(四)刘禹锡
刘禹锡与《传信方》
历史故事: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患难真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