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蓮:獨善其身的為官者――《陋室銘》評析

人氣 160

【大紀元2013年03月06日訊】一. 作者作品

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唐德宗貞元九年(793)擢進士第。唐順宗時,被貶為朗州司馬,以後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劉禹錫的詩膾炙人口,白居易稱他為「詩豪」。存有《劉夢得文集》傳世。

二. 文題背景

《陋室銘》是文學史上不朽之作。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陳訴公德的文字,本意是寫出來放在座位右邊用以自警的銘文,叫「座右銘」。本文是作者被貶至和州時所作的。作品以遠在被貶之地,身居陋室的窮窘境況為背景,著力描寫了「陋室不陋」。

三. 作品原文

陋室銘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 作品譯文

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會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就會有靈氣。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有美好的品德。苔蘚碧綠長到台階上,芳草把帷簾映得碧綠。談笑的都是淵博的學者,往來的沒有粗俗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閱覽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聽覺,也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就像那南陽的諸葛亮草廬,西蜀楊子雲的亭子。孔子說:有甚麼簡陋的呢?

五. 作品評析

本文運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懷的寫法。通過寫「陋室」,表達了作者獨善其身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全文分三層。

第一層:從開頭至「惟吾德馨」。點明主旨,引起下文。先以山水雙起分喻,一仰一俯,隱含天地之闊。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意在以虛(山水)襯實(陋室主人),表明「陋室」也有「名靈」的性質。然後承上二喻,落入題意。「惟吾德馨」,一語統領全篇,也是「陋室」不陋的原因所在。

第二層:從「苔痕」至「無案牘之勞形」。寫陋室情況,敘修身自得,忘勢自樂之情。

可分三小層。一是以「苔痕」「草色」寫陋室佳景。由近及遠,上階之苔痕為近景,入簾之草色為遠景,隱隱透出無限生機。清幽的環境,讓人賞心悅目。苔痕在階用一「上」字,草色映簾用一「入」字,可謂景中含情,靜中寓動。以此屋外之景,襯屋中主人。二是以往來酬酢寫陋室良友。用「有」「無」對舉,實虛相映。「有鴻儒」是實寫,「無白丁」是虛寫。一正一反,為動態之描繪,而主人之淵雅,亦從交接之良友相襯而顯。三是用「可以」二字轉接,以調琴閱經寫陋室雅趣。由「可」到「無」,仍用正反之法,而雙起雙收,情景交融。「無亂耳」寫心,自「調素琴」來,「無勞形」寫身,自「閱金經」來。可見主人情態脫俗,居陋室自得其樂,獨善其身,再應「惟吾德馨」。

第三層:從「南陽」至結尾,收束全文,點明陋室不陋。先用諸葛草廬,楊子雲亭類比陋室。上擬賢者,以古證今,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況。時空雖異,千載之下,高行相應,應首「惟吾德馨」。末句引聖人之言作結,內藏「君子居之」四字。末句總承全篇,再應「惟吾德馨」,反扣題目,將「惟吾德馨」推向極至。

文如其人,言為心聲。文章雖短,字裡行間體現了作者安貧樂道、獨善其身的崇高境界。當今中共體制下的為官者有幾人能做到呢?網上有這樣一副對聯,上聯:不貪污不受賄兩袖清風;下聯:不嫖娼不賭博一身正氣;橫批:難以為官。

縱觀全文,借陋室以見其自得於德之意,為全文主旨。全篇神理在一「德」字,以一字立骨,輻輳珠貫,先即事說理,立總綱於前,次就陋室之動靜情景,層層敘寫,隨處應照主旨,復追前賢之跡,末引聖人之言以證。

本篇幅雖短,而佈局嚴整,層次變化頗多,首層以理證,次層以事證,末層以人證。而各層之中,情景、動靜、內外、虛實、遠近之轉換,以及時間方面自唐溯漢,更上推孔子春秋時代,將本來沒有必然關係的「陋室」和居室主人的「德馨」聯繫在一起,使文章立意不落窠臼。

本文排偶敘事,辭采弘潤,字凝句鏈,駢多散少,其句法兩兩相儷,辭暢調響,整秩勁鏈而不流於板滯,末句以散句承結,有一柱擎天之勢,益彰警策。是一篇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經世傳誦不衰。

相關新聞
劉禹錫  陋室銘
【古代詩人的修煉故事】(四)劉禹錫
劉禹錫與《傳信方》
歷史故事:柳宗元和劉禹錫的患難真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