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无德 梦中断舌

作者 : 史鉴
font print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沈约,南朝人,南齐东昏侯永元年间任司徒左长史。沈约左目重瞳,腰有紫痣,聪明过人,发明四声谱,藏书二万卷,是著名文人。

沈约自负高才,渴望荣华。他与萧衍原来是老朋友,萧衍位极人臣后,不免做起了皇帝梦。沈约揣摩到萧衍的心思,想博取荣华的机会来了。

一天,沈约旁敲侧击,萧衍默不作声。沈约不甘心。他日,沈约又进言说:“如今与古代风气不同,再拿古风来期待万事万物太迂腐了。朝廷攀附您的士大夫,都希望能为您建尺寸之功(拥您称帝),好永保富贵。如今田野牧童都知道齐国运数已终,何况变天的征兆自永元年以来尤其明显,有预言说‘行中水,作天子’,说的再明白不过了。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啊。”萧衍说:“我刚刚考虑。”

沈约说:“您刚刚起兵平乱的时候应该考虑。如今您王业已成,还考虑什么?以前武王伐纣,刚入境人们便称之为‘吾君’,武王不违人意,也不多想,就接受了。您抵达京师已经这么久,比起周武王真是太迟了。如果您不早定大业,使众望有归,倘若一人捷足先登,您便威望有损。何况人非金石,不会一直对您忠心耿耿,时事变化难以预料。您眼前的权力,岂能传给后世子孙?如果天子回到京城,公卿各就其位,那时君臣名分已定,谁也不再起异心。那时候,天子明察于上,众臣尽忠于下,还有谁会跟您做乱臣贼子?”沈约三寸不烂之舌说的萧衍怦然心动。

沈约告辞后,萧衍又召范云商议,范云也主张称帝。萧衍说:“真是智者不谋而合,你明早叫沈约一起来。”范云出去告诉沈约,沈约骗他说:“你一定要等我一起进去。”范云答应了。谁知第二天沈约早早一个人进去,萧衍就命令他起草禅位诏书。沈约诡秘一笑,掏出怀中起草好的诏书和人事安排,萧衍一字不改,就这么定了。

不久范云来到殿门,在外面徘徊,说:“怪事怪事”。沈约出来后,范云忙问:“怎么安排?”沈约举手向左(表示虚左相待,给你留了个好位置),范云笑道:“不负我望。”萧衍后来说:“我起兵三年,诸将功劳实在不少,但帮我成就帝业的,还得数沈约、范云两人。”从此沈约飞黄腾达。

沈约于是有当宰相的志向,舆论也认为沈约是块当宰相的料。可梁武帝萧衍始终不用沈约。沈约于是请求外出为封疆大吏,梁武帝也不准。沈约捞不到实权,竟吃不好睡不好,害起病来,写信给朋友徐勉说:“我每经过几十天一百天,腰带就经常要移孔;我用手握臂围,大概每月小半分。”

徐勉跟梁武帝说情,请给予沈约宰相的待遇,梁武帝竟然也不肯,只增加了沈约的乐队而已。沈约心灰意冷,为官十多年,未尝举荐什么人才;大家讨论政事得失,他也不提什么意见,完全在混日子。

梁武帝之前与张稷有怨,因为梁武帝酒后讥诮张稷弑主,张稷回敬梁武帝篡位。张稷死后,梁武帝就跟沈约说起这事。沈约说:“张稷因此由左仆射出作边州刺史。已经过去的事,还提它干什么。”

梁武帝以为沈约在骂他是昏君,怒骂沈约:“你说这种话,是忠臣吗?!”起驾返回后宫。沈约吓的失魂落魄,没有发觉梁武帝已经起身离去,还呆呆坐着。后来沈约恍恍惚惚回到家,还没到床上,沈约就一屁股坐在门下,于是一病不起。

病中,沈约梦见被梁武帝篡位的齐和帝挥剑斩断自己的舌头。召能看见鬼神的巫师来看,巫师说的情况和梦里一样。沈约赶紧叫道士写赤章上奏天庭,称禅代的事,是梁武帝的意思,不关自己的事。偏偏梁武帝派黄穆之探病,黄穆之趁机东游西逛,晚上才回宫,没有马上告诉梁武帝。

他怕梁武帝问罪,就把沈约向天庭上奏赤章的事捅出来,又把沈约以前的过失统统翻出来。梁武帝大怒,派宦官几次三番登门谴责沈约,说明明是你唆使的,怎么推到我头上?

沈约吓得一命呜呼。梁代齐本是天意,但沈约其心可诛。 @

(据《南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扶桑拥有不少雅号,如朱槿、赤槿、日及、宋槿、照殿红、二红花等, 几乎终年花开满枝,红花绿叶相配,显得特别鲜艳照人, 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极具代表性的花卉。
  • 晴耕雨读”一语融会了三国时期一代高人诸葛亮的心血与人生智慧。在中国古代,农人们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下雨天大家用来休闲,有志向的人则用来阅读诗书。幼时我在乡村偶尔也有看到冒雨耕作的人,在大雨滂沱之中施肥除草,但我总觉得那样的做法是逆天而行,得不偿失。
  • (shown)走进桃花林, 将世俗的尘嚣抛诸脑后, 沉浸在如诗如幻的仙境里,夫复何求?
  • 起汉唐大帝国,中华人无不豪情满怀。
  • 谦虚、忍耐其实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也是古人做人的必要之法。
  • 时想想人生真像是一部电影,在演绎的过程中,又会不断地产生额外的花絮。
  •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
  • 社会教化随祭祀仪式的完成而完成,这也成为中华文明在民间的主要传承形式之一,不仅在于其对经典文明的代代传承;更在于其能够渗透到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导人们修身正心,走出迷惘困顿。
  • 国时,魏国的法律规定:不许随便打猎,违者严厉惩处。
  • 熹字元晦,号晦庵、考亭先生,南宋时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人。十九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力主抗金,恤民省赋,不畏权贵。他学识渊博,对儒学、史学、文学、佛学、道学等都有研究,著作颇丰,以弘扬道统思想为己任,强化“三纲五常”,一生热心于教育,无论身在何地都孜孜不倦地授徒讲学,是孔子、孟子以来的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世称朱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