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内在的风平浪静

作者:方静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风云诡谲、不可捉摸的四月,变化动荡、天灾人祸频传。首先,气候异常、脱序;接着,战争、炸弹威胁;然后,地震、瘟疫肆虐。这一切搅得人心惶惶、扰攘不宁。值此多事之“春”,才发现──原来人类所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的科技与文明,是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亲朋好友们聚会,少不了说世道、论人心。对眼前的状况,只有悲观的话语,和无奈的态度,整个氛围充塞着焦虑与不安,而结论总是书空咄咄、摇头叹息,然后也只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了。那日,听得大伙一番高谈阔论之后,我突然感觉到:人们就像是一个一个作茧自缚的囚犯,被拘禁在灾难的牢笼里,慌张不安、手足无措……

而何以至此呢?仔细的扒梳、整理,不难察觉到个中蹊跷,是因为我们对物质、对外界倚赖太深、太过,甚至到达予取予求、需索无度的地步,就像一匹脱缰野马,只顾向前冲刺,不知伊于胡底?须知: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啊!而古语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讽刺的是当今的许多天灾,即根源于人祸,一念之贪,后患无穷!

既然,世事多变、无常迅速,难以安稳、更遑论永恒;那么,该如何摆脱束缚和制约,不随之骚动、起舞,而能够安适自处,保有内在的风平浪静呢?有人透过知识探讨、有人透过哲学思辩、有人透过宗教冥想……,藉以缓和风起云涌、惊涛骇浪的心绪。但是,凡此种种有如药剂,效期一过症状未解,相信许多人都亲身体验过。

虽然,卑微渺小如我们,无法控制天灾,也无力扭转人祸;可是,却可以在自己小小的“方寸”上下功夫。佛家说:“心净则国土净”、“万法唯心,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六祖坛经》中有一则“风动、幡动、仁者心动”的故事,足以说明这个道理。唯有对一切现象不起执著,才不会生起悲喜爱憎之心,那就是真正自在的人。

那么,是不是可能做到幡不动、风不动、心也不动呢?其实没有必要。有风的话,幡一定会动,该掌握的是“心不动”,只要自己多加修行、护持,让心不随着环境起伏、不被外界牵着鼻子走,避免用主观的自我意识来观察、衡量和判断事物,也就能常常保有内在的风平浪静了。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在生命的旅途中,艰困、苦厄难免,重要的是练就“坚强到能认识自己的软弱;勇敢到能面对自己的惧怕”,拥有这般的睿智,那么,就足以一次又一次的顺利“突围”了。
  • (shown)真相是眼睛无法看到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透澈。
  • (shown)与爱相关的疼惜和敬重,存在于彼此温润、柔软的心田里,而施者与受者,都是有福分的人……
  • (shown)芸芸众生各有机缘、自有造化,何须多虑、多言,且放下牵挂,送上祝福吧!
  • (shown)风生水起、日昇月落,与大自然相对,更显得卑微与渺小,根本无法插手或置喙,所能做的只有欣赏与赞叹!
  • (shown)“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凡夫俗子能够看得开、放得下的寥寥无几。
  • (shown)在这崇尚感官刺激的时代,平凡、清淡之味,反而显得稀有、独特,殊不知,这原滋味、真滋味,也是深厚、隽永之味。
  •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人、事、物,也就是自微观转为宏观,空间开阔了......
  • 当你看到报摊主说道:“糟了!这下肯定拿不回来了……”,当时的你怎么想呢?这个当下第一时间酝酿而出的想法,当是反映了我们的人生经验构成的观念,但并不是这世界的全部。如果我们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触及的事物经纬,那么编织而成的世界,一定是以偏概全的结果。
  • 世事无常,且行且珍惜,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一点;那么,陷落低谷时,就不致于灰心丧志、一蹶不振,登上高峰时,也不会飞扬跋扈、盛气凌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