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组图:中国绘画选粹特展 台北故宫展出

人气: 157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3年05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钟元台湾台北报导)国立故宫博物院正展出“造型与美感-中国绘画选粹 ”特展,展期至6月25日止,展出宋、元、明、清的人物画、花卉翎毛画及山水画。

据故宫博物院介绍,人物画的典范在六朝至唐代(二二二~九0七)间,经由顾恺之与吴道子等人逐步奠定。山水画典范的成形约五代(九0七~九六0)之时,而且寓含着地理区域特质。例如荆浩、关仝画出北方山水风貌,而董源、巨然则有江南水乡山水的特色。在花卉翎毛画方面,四川的黄筌与江南的徐熙也形成两个不同的典范。

宋代(九六0~一二七九)山水画中的范宽、郭熙、李唐都在既有的典范基础上推陈出新,成为新的典范。此外,宫廷画院在宋代艺术帝王的倡导下形成空前盛况。当时的画家讲究对自然的观察,并添加“诗意”以增强绘画的内涵与意境。对实物的兴趣促成了建筑、船车等以器械结构为主的绘画类型,使其在十一世纪后跃上绘画的舞台。诗意的强调,则于南宋时期发展出书法、诗文、绘画三者互相搭配的册页精品。

在元代(一二七九~一三六八)文人画由赵孟頫、元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人以复古为标的。因复古而有更为多样的各种风格表现。这些风格逐渐成为绘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典型,在明清以后维持着持续的影响力。

明代(一三六八~一六四四)以后,不同地区的风格特色,成为艺术发展脉络中的重要环节。苏州的“吴派”从元四大家那儿变出优雅的文人风格,以浙闽画家为主的“浙派”则自宫廷绘画中脱胎,将南宋的典范变成粗放的水墨。松江的董其昌与稍后的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等人又接着在对古代典范的“集大成”中,以笔墨再造自然,形成影响深远的“正统派”。

清代(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帝王在推崇“正统派”作风之余,也包容欧洲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洋画法,立体与透视成为对古老典范的新诠释。宫廷之外的扬州则有标榜着“怪、奇”的一批画家。他们的笔墨与形象,成为后世追求变革的典范依据。

宋 李唐 炙艾图 轴。(故宫博物院提供)

宋 李唐 炙艾图 轴

此幅画行脚医生治病情形。病人龇牙咧嘴痛苦难耐,医生正设法以炙艾法将其脓引出。在画家巧妙的安排下,每个人物皆有出色的演出。 本幅的衣纹以中锋细劲之笔,即是所谓的“钉头鼠尾”的描法,表现出乡村百姓粗布衣裳的质感。在六人稍嫌夸张、诙谐的神态下,将乡间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炙艾图〉在用笔用色承袭宋代写实风格,是南宋院画中写实风俗画中之杰作。

宋 李迪 风雨归牧 轴。(故宫博物院提供)

宋 李迪 风雨归牧 轴

李迪,生卒年不详。钱塘人,为南宋孝、光、宁宗(1162-1224)画院画家,曾任祗侯。擅花鸟、竹石、走兽,画风写实清新。 画芦岸柳堤,两个牧童遇雨赶牛返家的情景,牛只与人物的动态相互呼应,富戏剧张力。用淡墨晕染,在画面上罩了一层迷濛的烟雾,表现风雨的晦暗阴沈。以中锋为主,叶细如针,浓淡相间,繁而不乱;牛腹以墨渲染,再丝出牛毛硬挺尖细的质感,具南宋典型风格。

宋人 却坐图 轴。(故宫博物院提供)

宋人 却坐图 轴

此画描绘汉文帝时史实。一日文帝偕后妃同游上林苑,中郎爰盎当面劝谏,指出慎夫人不应僭越妃子身份坐于帝王身侧。画中绘花园一角,帝后并坐,慎夫人则不愿就坐。文帝端凝倾听爰昂上谏。全图突出君臣互动,亦表现宫廷中各安其位的理想伦理秩序-皇帝虚心纳谏,臣子据理进言,后妃行止合礼,堪为后世典范。此画描绘人物的线条流利简洁,树石的刻划也严谨精工,推测与南宋宫廷画风相近。

元人 画四孝图 卷。(故宫博物院提供)

元人 画四孝图 卷

“四孝图”描绘故事四则,以图文相间的方式表达。第一则述王武子之妻割股作羹汤,治愈婆母寒疾;第二则述三国陆绩因其母好食橘,乃于进谒袁术席间,怀橘以奉母;第三则述晋王祥为母病中思食鲤鱼于冬月,而至江上卧冰求鲤;第四则述后汉曹娥之父溺毙江中不得尸灵,至娥投江,三日后方抱父尸出。是皆孝心感人之事迹,卷末并附李居敬四孝图序,论孝之精义。通幅人物,以匀称之线条为主,细挺而有力。

元 吴镇 清江春晓 轴。(故宫博物院提供)

元 吴镇 清江春晓 轴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浙江嘉兴人。生于至元十七年(西元一二八○),死于至正十四年(西元一三五四)。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大家。 梅花道人山水学自巨然,受巨然影响很大。本幅以长披麻的笔法皴画山石,笔力圆劲。渍染多用淡墨,清淡雅逸。画树木、屋宇、人物用笔粗壮,笔锋微秃,虽每一笔并不紧密连接,但意趣已足,也许是画法中的“意到笔不到”,并且全幅具有豪迈的气势。

元 王蒙 谷口春耕图 轴。(故宫博物院提供)

元 王蒙 谷口春耕图 轴

王蒙(西元一三0八-一三八五年),浙江吴兴人。赵孟頫外孙,自号黄鹤山樵。与黄公望、倪瓉、吴镇并列元四大家。 画中描绘崇山峻岭中的谷口田畴,山石用董巨皴法,但构图已不似他早期作品般保守稳定,画家正尝试在狭长画幅中追求堆叠组合的变化。不过,皴法尚未发展为扭曲蠕动的牛毛皴,空间结构也还未大胆的从自然景象中解构,应该是早于〈青卞隐居图〉的四十至五十岁间的重要作品。

清 赫达资 画丽珠萃秀 册。(故宫博物院提供)

清 赫达资 画丽珠萃秀 册

此册十二开,各有签题,描绘西施、秦罗敷、秦弄玉、汉李夫人、卓文君、蔡文姬、吴丽居、寿阳公主、木兰、公孙大娘、红线、红拂女等女性人物。画家题为赫达资,推测为院画家,但其生平不详,画风则继承焦秉贞仕女样式。左幅是文臣梁诗正于乾隆三年(1738)抄录古人诗句,或直接、或间接应和着画面所描绘的女性事迹。画面虽是宫苑仕女图式,但若对照诗句,多流露出颂赞不同妇德的寓意。

清 王原祁 秋山图 轴。(故宫博物院提供)

清 王原祁 秋山图 轴

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江苏太仓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得祖父王时敏指点画艺,精擅山水,更出于蓝。此轴成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意在仿拟一幅传为黄公望亲笔的秋山图。王原祁实无缘亲见该作,但曾多次采用同一画题。画面构思布局始自两年之前,经多次修改而成;右侧山体略可见笔痕。画中笔墨灵动多样,构图亦有新意,是一融汇元人风韵的成果。

元 王蒙 花溪渔隐 轴。(故宫博物院提供)

元 王蒙 花溪渔隐 轴

王蒙(西元一三0八-一三八五年),浙江吴兴人。赵孟頫外孙,自号黄鹤山樵。与黄公望、倪瓉、吴镇并列元四大家。王蒙名下同此画题的作品院藏共计三件,曾经学者研究指出有“嘉庆御览之宝”印者最佳。本幅则是钤“乾隆御览之宝”,并有乾隆皇帝甲戌年(一七五四)题诗,笔墨品质次之。画中描绘一低缓坡岸河景,据画家诗题推测,此为霅溪风光,岸上屋舍、桃树隐约可见,呼应着桃花源意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