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火星申请今截止 报名人数不及预期

2022年启程 预期百万但仅16万人报名 单程旅行有去无回 水和氧气火星上制造

人气 140
标签:

【大纪元2013年08月31日讯】导言:有人戏言,大多数人一生有两件事情是希望完成但无法完成的: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后者,或许没有什么比“走,去火星”更加令人兴奋的吧,不过兴奋归兴奋,正如“奋不顾身的爱情”大多存在于电影中一样,正在筹划在2022年启动“火星移民”的民间组织“火星一号计划”日前宣布,在截止日期临近之际,他们收到的申请数不如预期。

(大纪元记者海宁编译报导)火星探测车“好奇号”2012年8月登陆火星,发回了大量火星表面的照片,满足大批火星迷的“好奇心”。如果说对这些照片的第一感觉,可能很多人会说,觉得这不是在单程“车程”5亿6千万公里之外的另一个星球,而是56公里外的一个光秃秃的郊外。

如果你想在有生之年进行一次去火星的伟大“郊游”,今天可能是最后的机会。正在筹划载人火星探索并在2023年殖民火星的民间组织“火星一号计划”日前宣布,迄今已有超过16万人报名参加单程去火星的探险计划,包括三万多美国应征者。而今天是官方申请的截止日期。

*申请过程和经费来源

根据规则,任何年满18岁的人都可以申请。申请费取决于你的国籍。美国人的申请费是38美元。但如果你是墨西哥人,申请费仅为15美元。合格的申请过程要求应征者缴纳申请费、上载一个关于自己的录像、填一份问卷并上传自己的简历。

CNN报导,火星一号计划总裁巴斯‧蓝斯多普(Bas Lansdorp)称,这十多万已经报名的人还不是全部,还有更多人正在申请过程中,但这个数字显然无法达到预期中的一百万。他没有透露有多少人缴纳了申请费。目前,该计划尚面临财政以及其它现实问题,比如人类是否能在火星生存。

蓝斯多普表示,申请费是根据各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确定的。目前的申请费足以让申请者仔细考虑,但又能让任何严肃申请者负担得起。火星一号计划将耗资60亿美元。除赞助商之外,愿意转播的媒体将支付转播费以及付费播放关于宇航员在地球上训练并最终殖民火星的纪录片。

蓝斯多普称,人类去火星定居并开始建设一个新地球。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他们想向整个世界分享这个过程。

*8年训练选8人 两批出发

火星一号表示将在今年选出40名来自各大洲的宇航员。其中4人(两男两女)最终将在2022年9月出发,并于2023年4月在火2022年启程预期百万但仅16万人报名单程旅行有去无回水和氧气火星上制造星登陆。2025年,第二支由四名宇航员组成的队伍将踏上征程。所有八人将不会再返回地球。

宇航员们将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点进行8年的训练。根据火星一号网站,他们将学习如何修补居住地建筑、在有限空间内培育蔬菜并治疗常见和严重疾病,比如牙齿护理、肌肉拉伤、和骨折等。

火星一号的着陆器可以携带2.5吨的有效载荷。八次发射一共可以运送20吨物资和宇航员到达火星。着陆器本身则可以用于居住。

蓝斯多普说,食物和太阳电池板将通过着陆器运送,但是水和氧气则会在火星上制造。宇航员会从火星土壤中制备水,然后通过电解水制造氧气和氢气。氧气将用于在居住地形成一个含氧大气。这个过程在人类到达前将由火星漫游车启动。

这听起来像创建仿地球生存环境(terraforming),但蓝斯多普称,他们只是在宇航员驻地创建大气层。在整个火星上创建仿地球生存环境需要几百年的时间。

去火星是个令人鼓舞的设想。你也可以去报名。但是记住:这是趟单程旅行;你再也回不来了。

*旅途风险重重 辐射问题严重

星际旅行自然充满风险,但蓝斯多普表示对整个计划的可行性很有信心。但是一些太空专家称执行载人火星任务风险太大,人类从未航行过从地球到火星那么远的距离。辐射是一大问题。美国航天局(NASA)允许其宇航员接受一定的辐射,但其因辐射量而引发癌症几率上升必须低于3%。

NASA辐射安全官艾迪‧西蒙斯表示,为了遵守NASA的辐射标准,太阳活动最小期时,宇航员在太空中能待300到360天;太阳活动最大期时为275到500天。但是最近NASA的研究表明,如果宇航员飞到火星然后回到地球,其受到的辐射将超过NASA标准中一个宇航员一生所能接受辐射量的最大值。

虽然火星一号是单程旅行,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根据宇航员停留时间的长短和屏蔽条件的不同,火星上宇航员会承受更多的辐射。辐射会给细胞中的DNA造成损伤,导致细胞凋亡或DNA永久改变,引发癌症。但西蒙斯指出,一个人受到辐射后,其后代出现严重变异的几率不大。

德州大学卫生科学中心的罗伯特‧雷诺玆称,宇航员在外太空轨道中时,比在地球上经受更多的宇宙背景辐射、大气上层被捕获带电粒子的辐射以及太阳的辐射。如果一艘飞船进入行星际空间,宇宙射线和来自太阳的粒子就更多,非常危险。

但雷诺玆表示,宇航员死于癌症的几率低于一般人,原因是他们身材比较好、膳食优良、不抽烟并接受医生的经常性检查。但是,迄今还没有人去过火星。西蒙斯强调,NASA的研究针对去火星表面登陆的短期调查任务,而不是火星殖民的健康影响。

====================
火星载人飞行 专家辩论可行性

火星一号并非是想送宇航员去火星的唯一组织。“激励火星基金会”(Inspiration Mars Foundation)预计在2018年送一男一女宇航员去火星,然后再回到地球。航程将耗时501天,宇航员不会在火星上登陆。

NASA辐射安全官艾迪‧西蒙斯表示,这一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辐射,非载人航天不用过度考虑辐射问题,但载人飞行则需考虑。这种火星往返旅行所受到的辐射量将超过安全线。他说,如果不能缩短航程或者开发出能更好屏蔽辐射的飞船,现有技术送人上火星完全不可行。

但是“火星一号计划”总裁蓝斯多普坚持说该组织将在2023年实现载人登陆火星。他表示,载人太空旅行本来风险就高,辐射不是他们的首要问题。

*火星自然条件相对宜居 资源和能源都很丰富

根据目前的探测结果,火星上现时的自然状态并不适合人居住,但在维持“移民”生活角度看,其拥有的资源和条件并非不可能。虽然目前在火星上还看不到液态水,但迄今探测发现的大量水流痕迹,至少说明火星上曾经有过滔滔大水。而且科学家们也发现火星两极有大量的冰存在。

此外,火星上的绿黏土和火山灰,有利于植物生长;火星大气中有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能,使农作物获得比地球上更大的丰收。火星上到处都是氧化铁等氧化物质,可还原出氧气来。

火星上有丰富的能源。如风能比地球上要丰富得多;火星上有地热能;还可利用二氧化碳和氢制造甲烷燃料;也可用重氢进行核发电等等。火星上有火山活动和水流冲击形成的各种金属富矿,这比散布在土石中的月球金属元素优越得多。

火星小档案:
半径:地球的53%
体积:地球的15%
质量:地球的11%
表面重力:地球的38%
大气密度:地球的1%
自转周期:24.63小时
公转周期:687地球日
大气成分:95%二氧化碳,3%氮
四季气候:冬季最低温-125℃,夏季最高22℃,平均气温-63℃

====================
火星移民申请者中国人排第二

根据最新数字,目前申请参加“火星一号计划”的申请者超过16万5千人,其中来自美国的申请者最多,为37,852人,从比例上看,大致可以确定首批赴火星的4人中会有一个美国人。中国以13,124申请者排第二名,意味着单纯从比例看,两批8人中会有一个中国人。

排名前十国家还有:巴西(8,686)、印度(8,107)、俄国(7,138)、英国(6,999)、墨西哥(6,771)、加拿大(6,593)、西班牙(3,621)和菲律宾(3,516)。

*香港和大陆人提出申请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导,申请火星移民者中包括平面设计学生Singh Jujhar。Singh表示他从记事起就对太空旅行着迷,他表示自己会想念家人,家人也会想念自己,但和早期移居其他大陆的欧洲移民不同,首批火星人将能和地球保持联系。

当然电话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你的话说完了,最少需要20分钟另外一方才能听到,但电邮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根据“火星一号计划”的计划,所有的火星首批居民都会是地球上的超级明星,因为他们在火星的移民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实景秀”。

在大陆,云南大学学生蔡玉洋(音:Cai Yuyang)也认为不间断的“实景秀”对那些留在地球的亲人会是一个安慰,27岁的她没有敢把自己的决定告诉父母,但她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和一些朋友。她表示自己的丈夫说她疯了,但她认为自己的未来自己决定。

申请火星旅行在几乎人人希望移民的大陆极为受到欢迎,以至于当局在今年5月份通过官方媒体称整个计划是一个“恶作剧”,但蔡玉洋表示并不相信当局对这个计划说的那些坏话。《南华早报》在报导说“火星一号计划”应该值得信赖,因为他们获得众多重量级人物的背书,其中包括荷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荷兰空间学会主席,和实景秀大佬等。

*报名火星之旅原因各异

即使10年后幸运的从16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登陆火星的人选,又即使计划10年中没有遭遇意外,此去火星依然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有去无回单程之旅,但仍有很多人提交申请,愿意到火星生活,在那里度过余生。

他们中有些是老年人,但从小就对火星怀有深切的感情。想去火星的人中自然少不了“星际迷航”系列影视片的忠实粉丝。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一味乐观,19岁的Connor Martz表示害怕永远不能回来或再看到家人,并将死在火星,“但我认为好处胜过坏处”。他的母亲Linda Martz则不这么看,任务有去无回令她担心,她希望儿子渐渐放弃这个念头。◇

相关新闻
闭关4个月 火星食研员出关
测试火星食谱 科学家到夏威夷火山体验四个月
火星计划单程票 报名者众
MTV美国录影带大奖  贾斯汀入围六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