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艺大师的教诲 先人格修养 后文艺学习

李叔同的文艺观 先器识而后文艺

文/林帆
font print 人气: 1616
【字号】    
   标签: tags: ,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这首著名的歌曲,唱响天涯地角,作词的艺术家李叔同也因此留在许多人的年少情怀中。

在中国近代文艺史上,李叔同(即弘一法师)的名字留有不可磨灭的印迹。这位“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才子,集诗词、书法、油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创近代中国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曾创立中国首个话剧社春柳社,并亲自登台扮演茶花女,成为中国话剧的先驱;他是中国最早习画油画的人,且登堂入室成为大师;他把西方音乐引入中国,不仅擅长弹奏钢琴,还自己谱曲填词,一曲送别至今传唱不衰;他也精通书法及金石篆刻,并皆卓然成家,其书法尤为文化名人竞相收藏。更可贵的是,他还为近代中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音乐、美术及教育人才,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都是他的学生。

回顾他在艺术领域的成就,丰子恺曾说,“文艺的园地,几乎被他踏遍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才华横溢、学贯中西的才子,却在他艺术创作最辉煌的时期一昔遁入空门,勤苦修行,除书法之外,放下一切曾经衷爱的艺术,直至六十三岁安祥圆寂。

他对于人生与艺术到底是怎样的看法呢?是消极避世了断红尘而放弃艺术,还是为追寻生命真谛而求索不息呢?如今,透过他的生前好友、学生的纪念文章和他的往来书信,我们尚可寻觅到他一路留下的足迹,尝试体味他对艺术、人生和道德修为的独特感悟。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这是李叔同在致晚辈、金石家许霏(晦庐)的信中,反复强调的文艺观。他的学生、著名画家丰子恺在其回忆文章中也谈到同样的教诲。

“李先生虽然是一个演话剧,画油画、弹钢琴、作文、吟诗、填词、写字、刻图章的人,但在杭州师范的宿舍(即今贡院杭州一中)里的案头,常常放着一册《人谱》(明刘宗周着,书中列举古来许多贤人的嘉言懿行,凡数百条), 这书的封面上,李先生亲手写着“身体力行”四个字,每个字旁加一个红圈,我每次到他房间里去,总看见案头的一角放着这册书。当时我年幼无知,心里觉得奇怪,李先生专精西洋艺术,为什么看这些陈猫古老鼠,而且把它放在座右,后来李先生当了我们的级任教师,有一次叫我们几个人到他房间里去谈话,他翻开这册《人谱》来指出一节给我们看。

‘唐初,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有盛名,人皆期许其显贵,裴行俭见之,曰: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章,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他红着脸、吃着口(李先生是不善讲话的),把“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意义讲解给我们听,并说明这里的“显贵”和“享爵禄”不可呆板地解释为做官,应该解释为“道德高尚、人格伟大”的意思。翻译为白话,大约是“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更具体地说“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可见李先生平日致力与演剧、绘画、音乐、文学等文艺修养,同时更致力于“器识”修养。他认为一个文艺家倘没有“器识”,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所以他常诫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

人生三层楼

李叔同以这种德在先、艺在后的态度谆谆教导学生,而他自己更是这一原则不折不扣的实践者。丰子恺关于“人生三层楼”的看法,正是通过对老师李叔同的回忆,而总结出来的。

“人生的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其次,就爬上二层楼……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竞……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

在丰子恺的眼中,李叔同就是一层一层走上三层楼的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

如果以李叔同未出家前所讲的“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态度来看,其出家正是对个人道德修养和人生目标的更深一层追求。自幼出身于津门官宦富商之家,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颖,让他成长为一位多才多艺的翩翩佳公子;青年时,抱着“是祖国,忍孤负”的一腔热血,他留学日本,搞戏剧、学油画、习音乐,希望把“新学”带回中国;回国后,他的艺术却不被重视,于是他毅然脱下西装、换上长袍,兢兢业业地当起艺术教员,以言传身教竭力培育年轻一代。而就在他于艺术领域攀上高峰之时,他忽然了断红尘,遁入空门,精进修持,努力复兴失传数百年的南山律宗,直至二十四年后于“悲欣交集”中安然圆寂。当时不少人为其出家扼腕叹息,认为他的出家是由于家国不幸而悲愤厌世,但如丰子恺一样亲近了解他的人却都看到,这正是他努力探寻人生真谛的必然结果。

出家后的李叔同将别的文艺都屏除,唯一保留的就是书法和金石,以为与人“结缘”。金石家许霏说,李叔同出家后,“其书法更脱略形迹,敛神藏锋,拙朴平整,笔力聚于毫端,没有一丝践人履迹,那一种冲淡静远的韵致,没人比得上他。他的字完全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他对艺术的放弃,完全是在努力道德上的进修,而把别的居于次要的缘故贵……。”

李叔同的人生之路,正是一条以艺术为依托、在精神与道德层面不断感悟、升华的探索之路。越是了解他的艺术成就者,就越是钦佩他为人的道德、智慧与勇气。他真的做到了“使文艺以人传”的理想。◇

责任编辑:文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神与我们并肩作战,高智晟,维权
    二○○三年以来,不断发生类似太石村及陕北油田事件般官员虐民的冷血事件,受到残暴伤害的公民规律性地状告无门,和平的抗争必遭野蛮报复,中国的出路何在?中国人的出路何在?
  • 神与我们并肩作战,高智晟,维权
    对中国公民而言,尤其对具有法轮功修炼者身份的中国公民而言,他们的人身自由甚至是生命,实际上是处在一种完全不能确定的、恐怖的风险状态中,当当局感到有任何的“不安全”——有时根本就是一些官吏偶然的臆症发作——灾难即会降临。
  • 香港拥有一百年的殖民史,东西文化交汇,曾和很多文人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1974年,台湾诗人余光中赴港任教,写下“姑且叫它做家吧”,其后他有11年时间在港度过,这段时间是他的黄金创作期,沙田山居成为他生命中最愉快的日子。
  • 神与我们并肩作战,高智晟,维权
    在当今中国社会里,由于完全不受监督和制约,公权力的专横与任性已完全发展成了一种日常性的政治生态。一些政府部门奉自我利益为圭臬,非法、野蛮劫夺公民的法律利益,成了一些政府部门的首要政治任务。以至在现实生活中制造出一起起按中国现行法律规则来衡量为荒诞不经的事件。
  • 对于不孕患者来说,一项综合性研究显示,他们更容易感到忧虑、焦虑,以及羞耻、内疚、自卑等负面情绪,而身心疗法有助于舒缓压力,并有可能提高怀孕概率。
  • 神与我们并肩作战,高智晟,维权
    从七月十二日始,针对尽早结束陕西省榆林市及靖边县三级地方政府非法、野蛮关押国内外著名维权律师“朱久虎”及其他“十一名涉油经营者”的局面,我及许志勇博士、滕彪博士、李和平律师一同抵陕北靖边县。
  • 一贯讷言的杰斐逊先生偶然地去了,同样偶然地,被约翰‧亚当斯提名,将这位年仅33岁的年轻律师拎出来,加入了以富兰克林老人为首的写作小组。这个小组的任务,是要起草一份宣扬议会主旨,且有理有据的文书,代表美国大陆议会向宗主国和全世界宣布:思来想去,美国独立!
  • 神与我们并肩作战,高智晟,维权
    上个月,我参加了几十家媒体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的一个涉“圆明园防渗工程问题”的研讨会,会后一记者问我此时想对政府说点什么,“当今的政府不做事,是对中国公民的最大善举。”我如是回答。
  • 神与我们并肩作战,高智晟,维权
    长久以来,被人们视作安全的学校,现在也存在危险——危至夺人性命,且非偶然发生的意外。我在两年时间内接下的、造成鲜活生命死亡的沉重事件即不下十起,这足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 神与我们并肩作战,高智晟,维权
    被中外艺术界誉为媲美法国艺术家聚居地“蒙马特高地”的广州“小谷围艺术村”已被广州市及广东省两级人民政府的恶行摧毁。但,还未彻底摧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