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籍华人历史展4月19日结束

陈雪媚:华人如不讲自己的故事 大块历史将丢失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5年04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林丹纽约报导)由纽约美国历史博物馆主办的“美籍华人:排华/包容”(Chinese American:Exclusion / Inclusion)展览从去年9月26日始展出,历时半年,将于4月19日(周日)结束。祖籍广东台山的第三代华裔陈雪媚家族的故事是本次展览的焦点,其家族是华人移民美国历史的一个缩影。4月12日,陈雪媚在美国华人博物馆与来宾分享了她筹备展览的起源、过程与收获。

因缘际会促成展览

陈雪媚是“华埠共同发展机构”的文化特别顾问,她说自己的家族历史在纽约美国历史博物馆展出是机缘的巧合。由于工作关系她认识了纽约市历史博物馆负责展览的副总监雷文(Marci Reaven),策划这次展览的雷文听说她父亲留下了一本《移民培训手册》,这是在她父亲去世后在他放存款的箱子里发现的。结果雷文发现陈雪媚还有很多家族档案,便问她是否愿意把这些档案实物拿出来展览。这个大胆的设想让她又惊又喜,惊的是她家有这么多的宝贝,但她从来没想过要展出;喜的是,因为她知道:“如果要选择一个家庭作为华裔移民典型在纽约市博物馆办展览的话,我敢肯定,我的家族是第一选择。”陈家多年来保存了大量的文件和实物,“这些物品是很多家庭会丢弃的,但我们保存了。比如无数的照片、旧机票、退税表、免疫记录、破烂的手提箱、旧文件、信件、现在已不存续的组织的会员证等……”,陈雪媚说。

排华阴影促使华人保留档案

在分享会上,陈雪媚分析了她的父母为什么保留了这么完整的档案资料,她说:“他们不是出于乡愁或对过往多愁善感的留恋,而是出于恐惧。他们从排华时期过来,使他们总是觉得要保留着这些东西去证明他们是属于美国并且有权利留在美国。这个念头在他们的头脑中一直存留着。”从中可见排华给华人留下的心理阴影。

筹划本次的展览,使陈雪媚体会到个人记录历史的重要性:“当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强调著名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我们不常想到我们自己。但是我(通过展览)开始意识到,正是我们所有个体的故事构成了历史,如果我们不讲我们自己的故事,大块的历史将会丢失。”

陈雪媚家族档案资料。(林丹/大纪元)

华人来美国已超过150年,但只有很少的故事被写进主流历史书籍。比如,在一张记录横贯东西的北美大陆铁路完工的照片上,一个华人都没有。“当时很多铁路华工不会写字,也没有人想着要把他们的经历像写日记那样记录下来,所以有很多历史缺失了”,陈雪媚遗憾地说。

陈雪媚花了很多时间收集和挖据资料,用线索把它们连系起来,对资料的真伪进行甄别。例如她知道她的祖父有两个妻子,她的叔叔Dick是她爸爸同父异母的弟弟,但在《移民培训手册》上,只写了他有一个妻子,为免引起一夫多妻的问题。她还发现了一张华人洗衣协会的会员证,上面写着1950年,她想应该是她祖父的,因为她父亲1951年才来美国,但后来她仔细研究以后才发现,那是民国纪年,所以指的是1962年。

展览资料。(林丹/大纪元)

展览资料。(林丹/大纪元)

展览资料。(林丹/大纪元)

为了挖据更多的资料,她除了从图书馆、档案馆追踪记录,请教地方和州立的历史学家之外,还写信给国防部、国土安全部等政府部门索取更多的记录,她发现原来政府部门保留的个人信息实在惊人。她从国土安全部、移民和海关执法局获取了关于祖父多达300页的档案资料,包括移民局谈话记录、身份申请书等等。她说,实际上,在排华期间(1882年至1965年)进入美国的中国人都有一个“排华案卷”。不过虽然那里有大量的信息,但有很多信息还是需要怀疑甄别的。她还运用网络搜索,这些网站包括:familysearch.org;ancestry.com;NYSHistoricnewspaters.org等。

“美籍华人:排华/包容”展至4月19日(周日)结束,开放时间为:周二~周四、周六:上午10点至下午6点;周五上午10点至下午8点;周日上午11点至下午5点。其中本周五下午5点至周六下午2点因其它活动暂停开放。纽约美国历史博物馆(New-York Historical Society)地址:170 Central Park West at Richard Gilder Way(77th Street)NY10024,电话:212-873-3400。展览的网站是:http://chineseamerican.nyhistory.org。

责任编辑:钟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