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随笔: 那些忧伤的华裔孩子

文/樱子

人气 18

【大纪元2015年05月04日讯】班上新转来一个女孩儿,叫小晗。她长得清丽,走路轻柔,喜欢穿淡黄色的衣服,看起来像极了一颗柔软的长着绒毛的杏子。

小晗大约十二三岁,柳叶眉,大眼睛跟王菲一样黑白分明。无论上课下课,总是安安静静自己坐着,看着课桌上的东西,不大说话,也不和同学们交朋友。她这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拘谨和安静,令我觉得异样,于是讲课时便留意她的表现。有几次无意间遇见她的目光,蓦然发现她的大眼睛里蒙着一层迷雾,柳叶眉也微微蹙着,连身子似乎都在缩着。什么事?令小晗如此心有千千结!

我是第一年教这个初中升高中的中文考试班——GCSE中文班。英国的GCSE语言考试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我没有经验,多少有点压力。辅导学生备考口语表达和写作时,我会一对一地进行,这样更有效率。小晗完成的第一篇写作练习是《我的家庭》。

周末的中文学校,从来都是热闹而匆忙的。小晗的家长从来没有找过我,我也一直没有机会见到他们。文章里,小晗说她家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她和弟弟。她写道她的爸爸在中国工作赚钱养家,妈妈在英国照顾她和弟弟,兼打些零工。她每天都在想念爸爸,盼望爸爸早点回到英国,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读完文章,我的心变得沉重起来,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女孩子那么忧伤。她坐在教室里,似乎被一大团迷雾重重包裹,她困苦,却无法突围。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是她的太阳,照亮和温暖她的整个世界。一旦身边的父母缺少一个,天空就不再那样明亮,世界也不再那样温暖,她的内心会抑郁到不见天日。

其实,小晗不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英国“华裔留守儿童”,我之前教过的几个班里也有三四个这样的孩子。其中有一个男孩,他写的作文与小晗如出一辙。不同的是,男孩家庭经济条件十分优越,他就读的不是英国的公立学校,而是一所有名的收费高昂的私校。为了支付他不菲的学费及他和妈妈在英的生活费,他的爸爸只能留在中国运作自己的公司来赚钱。

无论经济条件是宽裕还是窘迫,生活层次是高还是低,在中国赚更多的钱,是造成英国“华裔留守儿童”的唯一原因。英国人常常说一句话:“ This’s life”,这就是生活。生活是残酷的,有些情况你无法改变,你必须做出取舍。一些人不得已做出这样的抉择,宁愿夫妻分居两国,也要子女留在英国接受教育。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很热爱英国的教育。小小的他们,即能辨识出这是更人性更文明并且更有价值的教育。然而父母不在一起,孩子们的世界不再完美。他们一方面彻骨地想念身在中国的父亲,一方面幼小敏感的心也在担忧父母的关系会不会有问题,自己在英国的学业及生活能否为继……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这是多么沉重的心事!

想起从前那些和小晗一样的学生,他们眼里同样的深深的忧伤和绝望,我很想对小晗说些什么,却前所未有地觉到,语言竟是如此苍白无力。但作为她的老师,我必须说些什么,我应该给她力量让她坚强。我不能说:“This’s life”,尽管小晗早已感受到生活的残酷,但这不能由一个老师在这个时刻告诉她。

我对小晗说:“你真是一个坚强的孩子!中文学得这么好,小作文写得很棒!相信我,你的爸爸在中国是暂时的,他也很想念你和弟弟,还有你们的妈妈。他一定会想办法尽早回来,你们一家会团聚的!” 。

当我说完走回讲台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心里一片虚空。但愿我说的都能早日成真!

责任编辑:曹莺飞

相关新闻
英伦随笔:一个小男孩儿眼里的世界有多诗意?
英伦随笔:彼得和昆妮的生活与往事
英伦随笔:剑桥学车记
英伦随笔:房客阿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