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立法院迈向新时代 王金平卸下17年院长

人气: 106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2016年02月01日讯】(中央社台北1日电)中华民国任期最长的立法院长王金平今天卸下职务,主持议事17年,他以“国会自主”为核心理念创建许多惯例和制度。如今院长换人,大家也都关注王金平如何续写新篇章。

民国65年2月1日王金平首次向立法院报到,88年2月1日王金平首度当选为立法院长。17年来,他一直秉持“国会自主”的理念,过去立法院曾数次动用警察权对付在野党,但王金平任立法院长后,即使在野党铁链锁门、夜宿议场,他坚持不用警察权,甚至引发国民党内不同意见,王金平都不为所动。

他曾说,处理事情必须综观全局,设法用智慧解决,让政局长远安定。国会是个自主的地方,不容许任何“外力”介入,让立委自行处理才是民主最基本的精神。

为了加速法案审查速度,王金平创立朝野协商制度。无论党团席次多寡,大党小党在他主持的协商中都有平等发言权。但这样的形式被外界诟病为“黑箱”,甚至封他为“乔王”;多数党则不满小党透过朝野协商“绑架”法案,为了想争取一个特定的法案,其他案子通通拒签、撤签。

但王金平反复强调朝野协商是立法院重要的一环,且是明文规定的立法程序。

每次王金平接待到立法院参访的团体,王金平总会发挥他“数学老师”的性格,细数各届立法院通过议案。他说,过去所谓“万年国会”45年间,通过议案共约1500多件。第二届、第三届立法院分别只通过240案、297案;但第四届他担任立法院长、实施朝野党团协商制度,3年内就通过642案,第七届、第八届的立法院甚至通过900多案。

王金平也曾在私下闲聊时对记者说“这些我常常说,你们也要写一写,不然民众不会知道”。

不过,法案的“量”未必跟“质”画上等号,且所有委员会初审的法案都可以进协商再推翻,相对弱化了委员会功能,并让参与朝野协商相关人士可在过程中涉及政治或非专业考量,常引发外界质疑。

王金平去年12月18日最后一次主持院会,晚间10时34分,院会通过最后一案、由他主持的教育经费编列与管理法协商条文。条文宣读完毕后,他宣告“修正通过”,现场守候的媒体纷纷捕捉他敲下议事槌的瞬间。

那就是王金平身为院长的最后一槌,同时他也为自己的院长生涯一槌定音。接下来“中国国民党籍立委王金平”以如何之姿继续在立法院扮演“公道伯”角色,也将在立法院的新页写上一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