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爸爸的智慧 每天只问孩子 4 句话 就能走进他的内心

【大纪元2017年11月22日讯】天下父母心,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优秀。但是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并在适当的时机提供孩子帮助却是不少父母的难题。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名父亲如何透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关心女儿,并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希望能对身为父母的你有所帮助。

这四个问题是:

1. 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 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 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4. 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其实就包含了许多关爱、关怀在里面。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了解孩子的价值观,知道她心里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让孩子能回想自己做过的好事,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不管好和坏,都能让她回顾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让孩子知道父母很关心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和父母商量、讨论。

亲子互相扶持,孩子愉快成长。(pixabay)
亲子互相扶持,孩子愉快成长。示意图。(pixabay)

亲子互相扶持 孩子愉快成长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

如果家长能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信任,孩子能理解家长所有的指正、表扬、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好,那么这种关系就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孩子便是最简单的事情。

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家长也不能理解沟通。

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pixabay)
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pixabay)

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件事:

1. 避免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

2. 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就应该给予孩子精神与心灵上的爱,而非物质的满足。

3. 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

4. 用正面的态度与方法教育和鼓励孩子。

5. 注重孩子品格和精神的培养,而非一味的追求分数。

6. 检视、调整好亲子关系,让孩子敢于表达心里话,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如果能理解以上六点,对孩子的教育便不难了。

给予孩子精神与心灵上的爱,而非物质的满足。(pixabay)
给予孩子精神与心灵上的爱,而非物质的满足。(pixabay)

父母有慈爱的德行修养 子女便会有善根福德

孩子生长于包容中,便学会了忍耐。

孩子生长于赞美中,便学会了欣赏。

孩子生长于接纳中,便学会了爱人。

孩子生长于肯定中,便学会了自重。

孩子生长于认同中,便有确定目标。

孩子生长于分享中,便学会了慷慨。

孩子生长于公平中,便学会了公义。

孩子生长于诚实中,便学会了真理。

孩子生长于安全中,便充满了信心。

孩子生长于友爱中,便将乐于生活。

孩子生长于鼓励中,便学会了自信。

父母有慈爱的德行修养,子女便会有善根福德。(pixabay)
父母有慈爱的德行修养,子女便会有善根福德。(pixabay)

“说教”过多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适得其反

孩子生长于批评中,便学会论断人。

孩子生长于敌意中,便学会攻击人。

孩子生长于恐惧中,便学会了焦虑。

孩子生长于无助中,便学会了抱憾。

孩子生长于荒唐中,便学会了羞愧。

孩子生长于嫉妒中,便学会了怀恨。

孩子生长于羞辱中,便形成罪恶感。

“说教”过多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适得其反。(pixabay)
“说教”过多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适得其反。(pixabay)

教育是三分教 七分等

三分教,是指教诲要适量。

七分等,是指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天赋秉性、成长步调,对孩子要保有耐心,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去失败、去成功。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陪伴,也需要时间学会自我探索。(pixabay)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陪伴,也需要时间学会自我探索。(pixabay)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也需要时日和世事的打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反而得不偿失。

——转自网络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