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篇之八(中)

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 (十二)饮食之道

作者:陈彦玲

仓颉像。(素惠/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499
【字号】    
   标签: tags: , ,

《汉书·郦食其传》上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方寸之口除了说话、歌咏就是进食。依孔子之语能使天下人祥和相处,若遵其饮食之道也定能品自然之醍醐甘味。说到“甘”则点出了正道饮食的灵魂。

甘的甲骨文是“”,篆体是“”,《说文解字》上说甘是“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真是太传神了。孔子的饮食之道在《论语 乡党》中如此记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孔子的伟大不只在于体悟朝闻道的可贵,还能于日常生活中依循自然之道。然而,若世人不解文字的深意,容易对孔子所言产生误解。譬如食不厌精,就是一例。许多人一谈到食要“精”可能就联想到过度精制的加工食品,那些繁琐的精制过程将食物的营养做了不可回复的破坏,殊为可惜。但是,我们仔细看一下精这个字,她是“米”、“生”和“丹”三个甲骨文字一起完成了精这个字。意思是优质的食物肯定能给食用的人更大的能量,因为“丹”是产生在小腹部位的能量团,与精制的意思大异其趣。所以,孔子认为饮食之道不在讲究口腹之欲,更不是要人去吃精制的食物,而是要人知道饮食的态度与规矩,才能善尽食物对人应有的帮助。

孔子在《论语 乡党》指出饮食之道从吃当季的食物(不时,不食)到如何对待祭拜的食物。以变色、恶嗅、正形、对时、适量还有态度来衡量是否合乎饮食之道,若心中感恩上天的赐与则定然约束己心对物欲的过度,在平静圣洁的气氛中当能深刻体验到食物真正的甘美滋味了。(待续)@#

点阅【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篆在我们当今社会中,已经不再是一种实用的字体,但是它的艺术价值和存在意义依然经久不衰,它的精神内涵、神性特点和传统艺术价值,通过许多归属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传下来的古人佳作,发挥其影响力。
  • 新年元旦新桃换旧符,家家户户最常见的单字斗方春贴是哪个字呢?摘冠的当属“福”字。这个福字不仅是庶民百姓热爱,也为朝廷皇室钟爱。为什么从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华文化中“福气”到底从何而来?
  • 在两周金文书法中,《虢季子白盘》铭文与众不同,艺术性相当突出。它流淌着创意者与书写者的人生境界及道德标准,负载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气息,隐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且具创意精神。《虢季子白盘》铭文在章法上,兼具传统和独特的审美性,寓古寓新、亦古亦新的境界显示其表现技艺之炉火纯青。
  • 神传汉字还有许多妙解法,类似各种灯谜的作法。拆字、合字、妙会等等是汉字具有的特色文化之一,在灯谜中常用,古代读书人也喜爱玩玩这种文字游戏,透过玩字、猜字也能预测考题,端看猜者的妙解智慧。
  •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大盂鼎》,被列为“四大国宝”之一,非但其铭文字数多、书法艺术精彩绝伦,它本身的造型雄浑,工艺精湛,堪称一流的宝鼎。
  • 关于鸡蛋有个回旋不尽的问题——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考倒古今众生的问题,可以从汉字的起源中找到答案。就来看两个关键——存在。有神论与无神论结出的果实大不同。
  • 散氏盘是西周厉王时期的经典之作,清乾隆初年陕西风翔出土。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 我们可能天天在看字、写字、打字,然而我们真的懂得汉字内蕴的义涵吗?来一趟甲骨文和金文之旅吧,从文字的始初意义和生命的意义接轨,这是一趟又有趣又深刻的神传文化之旅!
  •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是特定礼器,高贵华典、古意盎然,与散氏盘、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四大国宝。
  • 虽然现今“贫穷”常并列出现,“贫”与“穷”也都有缺钱少财之意,不过贫、穷意义并相同。生活清贫无须担忧,如果走到“穷”的境况,那才真正考验意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