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然回首:中国书法震撼日本书画家之后

作者:允嘉徽
龙门二十品之一的《比丘尼慈香慧政造窟碑记》(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483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离日本东京上野很近有个莺谷站,那里幽静的小路上有栋二层楼洋房,带着上世纪的建筑风格,雅致而不惹眼的房舍,却藏着价值连城又连城的宝物。这里是东京都台东区立“书道图书馆”所在地,座落在早年东京的中心地带。说起“书道博物馆”渊源流长,和中华文化有着紧密的相系。

大约二十年前一度来过这里,一个转身,就是一个二十年!这趟再一探中华文物的无价之宝,冲积的记忆再度被刷新,悠久的时光长河中,汉字历史的轨迹更加真实凸显。

书道博物馆有本馆和新馆。新馆是中村不折纪念馆,典藏、展出创馆的日本书法家中村不折先生的艺术作品,本馆的展品是中村不折半生40年独力搜集来的贵重书法文物。中村不折先生收藏了不少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宝,使得“书道图书馆”成了日本研究中国及日本书法史的重镇之一,到今日还定期与东京博物馆联手办书法展。

中村不折生于日本,足迹则遍及欧亚,一生跨度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烽烟战火的时代。他幼年时虽然家境不好,但学过中国典籍和南画。21岁开始拜师学习水彩画,后来也习油画。这逆境的岁月中,贫与病是他的长伴。35岁时画作获奖而得以留学巴黎成为写实主义的西洋画家。

公元1895年,30岁的他在“日本新闻社”担任记者时,随好友正冈子规(日本近代文学家)当了从军记者,半年间走过中国大陆和韩国许多地方。在中国他第一次见到“《龙门二十品》[1] 、“淳化阁帖”等等中国书法碑帖拓本,他那艺术家的心灵深深被触动。这一趟经历成了他日后深入研究日本书道史起源──中国书法史的契机。

“龙门二十品”之一:《一弗造像》题记。(公有领域)

是怎样的一场命运的巧妙邂逅呀!当他进一步去发掘汉字书法之美时,发现汉字在不同时期的文物上隽刻出独特的风貌,记录了文明的蜕变史。从那以后,中村不折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的书法创作吸收了北碑书法的要素,他又融合艺术创作与中日书法史的研究于一炉。这个决心让他戮力搜集历史中重要的汉字文物作为创作与研究的对象,一生中深耕40年建立了丰富的收藏。

从他50岁时,就在自家住宅内设置简单陈列室,后来改设展览室;57岁时,在现址扩大成立书道博物馆,对外公开展示、分享、交流,积极促进中国书法和日本书道历史的研究。中村不折用自己的书法、绘画创作所得来开设博物馆,以及支持博物馆的开销,他竭尽所能将这些载记汉字文明的文物与大众分享。在关东大地震中,中村的住宅安然无损,在东京大空袭时,中村家的住宅和库藏遭焚,而住宅一边的博物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竟然安然无恙,想必是老天的眷顾与庇护吧!

初次看了中村不折的藏品后,受到强烈的震撼。跨越三千年见证历史的中国书法文物、难得一见的中华文明古宝,活生生特立眼前,只隔着伸手可及的距离。那些书本上的历史传说都在宝藏品上活过来了,在历史长河中给人蓦然回首的惊艳。

日本的文字源自古中国,经过了千百年,近代日本艺术家中村不折透过书道博物馆在日本书道和中国书法史之间搭起了桥,让人亲近丰富的中华文明及其涵化日本文明的影响。

******

日本画家、书法家中村不折(1868—1943年)。(公有领域)

中村不折去世后,后代把博物馆和中村不折毕生庞大收藏捐赠给东京台东区,其中包含不少“国宝”级和“重要文化财”的藏品。一般大众何其有幸,花个五百圆日币,就可以走入历史的时光隧道,一亲汉字文明绽放的风采。

虽然这里的收藏品多是媲美故宫、媲美东京博物馆的藏品,然而旧馆一、二楼几个展览室觑静无声,观客悠游自在穿梭于上古到近代之间的时空。殷商的甲骨,商、周的青铜器、玉器,汉代的石刻、瓦当、墓石画,南北朝的三体石经残片、造像碑碣、记事陶瓶,唐代的彩俑,历代的镜鉴、经卷文书、文房之宝……一个个展现彼时承载汉字历史的璀璨岁月。偶而出现几个参观的人,间有几个来自藏品原乡的,谈着藏品价值多少、几个亿呀等等的话儿……很快地来了又走,把安静又留给我和几千年的岁月对话。

*******

这位画家、书法家珍重文明历史,珍惜记载文明历史的文物。然而他爱人甚于爱古物“连城”的价值。中村不折留下的书道博物馆,无私遗爱披及人类子子孙孙,实为“子子孙孙永世用享”这一青铜器铭文作了注解。人类的遗迹只有以无私铸器,才能不受岁月侵蚀、不在岁月中湮没!

注释[1]  《龙门二十品》是从龙门石窟中3,600余品的造像题记、碑刻中精选出来的书法精品,因为都是造于北魏时期,所以也称为魏碑或北碑精品。(参见:《震撼日本画家的北碑书法 龙门二十品》@#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 在《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奇技的记载,说在西域之国有一个巧工匠偃师造出了一个“俳优”送给周穆王。这个“假人俳优”能动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么看就是个“真人”!后来它的一个动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处置它不可。这个“假人俳优”有什么奇特之处?
  • 张居正解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天下之事,必须谨之于初,而后可善其后。如与人以言语相约,本是要践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于义理之宜,将来行不将去,则必至爽约失信矣!故起初与人相约之时,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与义相近,则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见之于行,而自不至于失信矣。所以说言可复也。
  • 在一年中只有两个日子得天地之和气,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从春分开始,阳气蒸蒸日暖,正是化育万物、给予新生的最好时机。所以春分养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