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如:《三字经》读书笔谈(五)

人气 896

【大纪元2018年03月14日讯】

【原文】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字词义解释】

(1)香九龄:香,指黄香,东汉时江夏人;九龄,意为九岁。
(2)能温席:温,作动词用,把东西弄温暖之意;席,是指席子,睡觉时铺垫的草织物。
(3)孝于亲:亲,就是父母的意思。
(4)所当执:当,是应该、应当之意;执:执行、实行。
(5)融四岁:融,指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为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
(6)能让梨:让,礼让、谦让。
(7)弟于长:弟,同“悌”,指友爱兄弟;长,兄长之意。
(8)宜先知:宜,应该的意思。

【译文参考】

黄香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在寒冷的冬天夜晚,用自己的身体先把席子睡暖了,然后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因为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应该做到的本分。

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谦让的道理,把大的梨让给兄长吃,自己吃小的梨。友爱兄长,是做弟弟妹妹的从小就要先行懂得的道理。

读书笔谈

一、孝敬父母为先

记得上一课,《三字经》开始直接面对孩子讲人要从小接受教育,是因为“人不学 不知义”。要学习义理,懂得做人的正理,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教导孩子要“亲师友 习礼仪”,亲近良师益友,跟他们学习良好的礼仪和为人处世的正理。

因此,这一课的八句话,接着就以古代最为典型的两个孩子的真实故事作为榜样,告诉孩子首先应该从哪里做起。要想懂得为人处世的正理,最开始的两个做人的基本要求首先要牢记,那就是对待家中的父母和兄长要讲孝悌二字。对孩子首先教导的就是孩子要以孝悌的心态面对自己身边最亲的,并处于“年长”的人。这是一切为人的基本。

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矣!”也就是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一切仁爱的根本。

中国汉字里,孝的本意,指对父母的敬爱之心、感恩之心,是下对上的义理,是将来出到社会后面对别人父母、与自己父母同辈的人和一切长辈,或者是职场中面对上司、长官的基本态度。这一切都基于在家对父母的孝心。养成最基本的敬上谦卑、有涵养的为人礼仪和态度。

二、以孝治国的文化传统

孝,上边是老,下边是子,专门用于子弟面对长辈的老人和师长,所以辈分不同,用孝来表示下辈对上辈的敬爱的态度。因此广义的孝,会推广于整个社会,让你面对所有的长辈和老人,都要敬重仁爱。整个社会都能这样,国家就会安定,因此从汉代开始,就留下了帝王以孝治国的传统,帝王面对自己的父母,也要做出表率,并以这样的仁爱之心,照顾天下百姓。

因此古代推荐人才为官,多有举孝廉一说,人们最欣赏也最信任孝子,认为一个人在家懂得孝敬父母,才会有仁爱之心,才会懂得感恩和照顾作为衣食父母的百姓,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放心地把照顾百姓的任务和职责教给他。

三、悌的内涵

悌,同样有敬爱之意,同样是下对上的基本态度和修养,不过与孝不同的是,它不是面对长辈和上司,这些辈分和职位都高于自己的人,而是专门用于跟自己同辈,但是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当然首先就是面对家中自己的兄长,要懂得礼敬,友善。也是一种仁爱之心。懂得这种关系和基本态度后,言行要礼让谦恭。

四、做人为何首讲孝悌

那么,很多孩子会不服气,为何要首先强调下对上的态度,而不是上对下的慈爱之心呢,其实,上对下,父母和兄长,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照顾和关心,那是发自内心的视为珍宝一样的爱,那种为了孩子奉献一切,操心竭力的亲情,是天性使然,太过自然了,反倒容易溺爱,让孩子变成不知感恩的、理所当然享用父母所给的败家子。

再者,人活世间,无条件付出的爱,唯有父母能做到,人们也一直把他人无私的爱比喻为父母般的爱心。比如师父,师长的教导之恩,也如父爱般伟大,所以被人尊称为师父。这份恩情,怎能不知感激。如果连最爱自己的父母,都不懂敬爱,侍奉。也就不配为人了。

那么兄长呢,付出虽不如父母,但是一样会担负起一部分照顾弟妹、教导弟妹的职责,帮助父母分忧。出了事,还会被父母首先问责没带好弟妹。中国有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的古训,就是说,兄长会为了照顾弟妹,而承担很多责任,会为了家庭付出很多的牺牲,因为年长,就没有弟妹的相对任性和自由,所以弟妹同样要懂得感谢,同样要尊敬和谦让兄长。

对长辈上司如父母,对年长的朋友如兄长,进退合宜,谦恭有礼,人生顺遂,就来自家庭的孝悌之心。

所以孔子才强调:“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矣!”

中国的整个做人的礼仪文化,核心都是守护仁义二字,这个道理,首先在家庭的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长大后,出到社会,才会懂得如何对待别人。所以,所谓的“亲师友,习礼仪”,就是要首先懂得礼仪的核心,在于仁义,仁义之基本,又在于孝悌。

我们知道日本特别讲究谦卑、感恩 、礼敬先辈和客人,就是因为他们从隋唐开始受教于中国的传统做人的理念。并保持至今,从未损毁。

【故事天地】

(一)黄香扇枕温衾

黄香是东汉江夏人,从小就非常孝顺,地方上的人都称他为“小孝子”。九岁时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孝顺,每天抢着做比较费体力的工作,好让父亲有更多休息的时间,想方设法让父亲过得舒适一些。

夏天天气炎热,蚊虫又多,黄香知道父亲怕热,常热得睡不着觉,又被蚊子叮咬,因此,每天晚上父亲就寝前,黄香就先用扇子把枕头和席子扇凉,把蚊子赶走,再请父亲去睡。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怕父亲受冻,就先躺进冰冷的床铺,温暖了被窝、席子(衾:音同亲。被褥、棉被),然后请父亲上床安歇。

不久,他的孝行传遍了整个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时流传着一句赞美他的话─“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这句话的意思是:像江夏黄香这样孝顺的人,天下没有第二个。当时的江夏太守听说了这件事,觉得非常难得,便上表请皇帝表扬黄香的孝行。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千古一黄香。”是后人对黄香敬重的赞美诗。

(二)孔融让梨

孔融,东汉末年豫州鲁国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天性淳厚,从小就懂得谦让。四岁时,有一天有人送来一篮梨子,他父亲叫孔融先挑一个吃。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问他:“孩子,你为什么不挑大的梨子呢?”孔融回答说:“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哥哥年纪比我大,应该吃大的。”宗族中的人知道这件事后,都对他另眼相看,赞赏不已。

以上两个故事,都是孝悌做的非常好的榜样,父母面对这样的孩子怎能不欣慰,从而更加觉得自己的辛苦操劳有价值呢?兄长面对这样懂事的弟弟,不就更加觉得没有白白疼爱弟弟,愿意承担自己的职责,多加付出照顾好弟弟们了吗?一个人懂得感恩方能孝悌,也必会感动身边的人,矛盾就不会有,关系也就和谐了。这里举出的例子,都是强调下对上的态度,非常重要,古人认为上对下是养育、照顾和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是有恩于下的,所以才如此强调下对上的态度。

看看今天的社会,子女多不孝,父母如奴如婢,年轻人嘲笑老者;婴幼儿被人残害或遗弃,人伦关系混乱不堪,各自的本分、道义抛掷脑后。敬老爱幼的传统荡然无存,更有甚者,父子相残,父子、兄弟皆成不义之徒,沦落至此,实在不配称作人了。

三字经》资料来源:正见网

责任编辑:南风

相关新闻
千年《三字经》国度 大陆六成小学生“无礼”
文化课教材(初级):三字经 (四十四)
陈丹青:我为何不看中国的联欢晚会
中国人不文明行为 道德败坏需问责中共
纪元商城
这种肥皂不会耗损 永远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里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这种杯子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个被捕
这些亚马逊好物 让你生活品质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