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丹:从官方数据看中国人过年的消费

人气 2393

【大纪元2019年02月12日讯】据中共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新年黄金周增长8.5%”。

尽管中共官方向来爱把中国人集中消费的这7天长假称为“黄金周”,但若按“近14亿人口(2018年末)”来算,平均到每人也不过才花了700多。要知道,这7天不仅是难得的假期,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中国人世世代代都非过不可的传统节日。在长达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中国人平均只花700多,且大部分都用来吃喝了,请问,这样的消费水平能让官方喜出望外?

“销售额超过1万亿”又如何,不过是因为“人口基数大”。若相比摊在个人头上的700元,不就是“国富民穷”、“国进民退”吗?更何况,个人的这点消费还建立在各行业“不断开拓新业态、新模式、新玩法”,绞尽脑汁“点燃消费激情”的努力之上。可见,中国人把自己的口袋捂得有多紧、消费有多难。

除了人口多,商家卖力的营销之外,对过年7天的销售额做了巨大贡献的还有高涨的物价。连商务部监测的数据都显示出,“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节前上涨4.4%”。此外,陆媒也纷纷对过年期间价格上涨的情况进行了报导。比如,“酒店、机票价格高涨”,“国内长线游热销产品平均客价相比往年都有一定幅度上涨”;“租车价格也水涨船高”。就连电影票也“较去年同期上涨约15%”。

新华社甚至撰文,对“新年消费加收‘服务费’,你怎么看?”进行探讨。从网民的回应中不难看出,即便过年期间,服务费“明码标价”,中国人也对这种涨价行为表示不满。有人直言,“磨刀11个月,杀猪一个月”;有人质问,“加收的服务费最终给了谁”;还有人说,“乱涨价也没人管”;更有人答非所问的讨论起“加班费”来。可见,稍有民智的中国人都明白,只要谈物价,就得看收入。

就连“超过1万亿”的销售额中也有收入的贡献,但问题是,只有缩水的收入而已。中国人钱包鼓了,却仍要捂紧口袋。个中原因也就在于,人民币变厚的速度赶不上其贬值,即中共当局印钞的速度。相比往年,如今这“1万亿”的销售额到底是增长,还是下跌了,通胀率不能不算在其内。随着人民币超发,整个国民经济都在缩水,又何谈“销售额”?

除了“过1万亿”这个数字,海外中文媒体大纪元的记者也发现,销售额的增速也在“缩水”。尽管陆媒宣称,今年“比去年增长8.5%”,但从2007到2018年的官方数据却显示,此前10年的增速都超过了10%。也就是说,今年“首次跌破了十位数,创下近十多年来的新低”。此外,“首次跌入个位数”的还有“今年新年旅游接待人数”的增速。既如此,今年过年的“旅游收入”以及“接待人次”也同样不值一提了。

对于过年消费,中国人的悲哀不仅体现在“捉襟见肘”上,还在大部分的钱都没能花在自己身上。相比人均700多元的吃喝、购物消费,有调查显示,过年期间,“37%的受访者”以及“12%的90后受访者”预计消费“超万元”,还有“3%的人将超5万元”。调查说,这些钱让他们花的“压力山大”的原因就在于,其中大部分是“给长辈的红包、给晚辈的压岁钱”。

中国贫富差距那么大,有钱人能在孝敬长辈、疼爱晚辈的同时,让自己也过的潇洒。但想想那些指着微薄的、且不断缩水的收入养家糊口的大部分底层民众,送“红包”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年前有陆媒报导,一对打工返乡的夫妇能给孩子带的惟一的“美味”,是一桶桶在加班后发的、自己没舍得吃的方便面。而另一对去城里陪孩子过年的老年夫妇,其包裹里装的,是60多斤面粉和一床被子。

可见,中国人如今的生活水平,远没到能用红包来衡量高低的程度,而只是停留在消费能否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上。在“基尼系数”高居世界前列的红朝中国,人均700多元的新年消费也就意味着,有人能在除夕“下馆子”,外出旅游过年;而有人却要勒紧裤腰带、不敢多花一分钱。中国人的“平均消费”,就是将一小撮人的高消费与大多数人的低消费、甚至不断降级的消费杂糅在一起、统计而来。那个“过万亿”的销售额,更是在刻意淡化这两个群体之间所存在的迥异差别。

无论是相对人口来说,并不算多的销售额,还是首次跌入个位数的消费增速,都足以表明,即便在最重要的节日期间,中国人所能拥有的生活,也依然充满了悲情色彩。中共假装乐观的炫耀“销售旺盛”,不过就是为了掩盖中国经济下行的实情和中国老百姓“消费低迷”的惨状。中共惧怕的是,国内民众知道真相后也会爆发委内瑞拉那样的颜色革命,中共政权就岌岌可危了。

责任编辑:莆山

 

相关新闻
燕王王皓:中国的贫富悬殊是如何造成的?
大陆消费持续低迷 学者:经济下行拐点确认
贸易战 物价涨 房租高 中国人消费降级
贸易战冲击经济 中国人正经历消费降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