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戏演浮生 廖昭堂和他的掌上功名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19年05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吴雁门台湾报导)明朝间,秀才梁炳麟屡试不中,某日游仙公庙,夜得一梦,一老人在他手掌上写下“功名归掌上”五字,秀才喜解为吉兆,却仍是多年不第,灰心之余,随着邻人学傀儡戏,竟然闯出了名号来!

一万场次演出 南北奔忙为“传承”

布袋戏曾是台湾庶民表演文化的主流,从村里庙埕,走入戏院、萤幕,并在文化部对演艺团队奖助计划下,剧团进入校园及艺术殿堂演出。“隆兴阁”第二代传人廖昭堂,40年间,掌中戏演浮生相,演出逾万场次,就文化传承而言,称得上是标竿了。

宋朝爱国诗人陆游,一辈子作诗近万首,几乎是无日无诗,产量与毅力煞是惊人,爱国热忱或许为陆游诗思勃发的主要因子。以数量计,演出一万场次又是什么样的概念?台前幕后,廖昭堂和廖素贞这“一对手”夫妇,车载布景、道具、戏偶与音响,长年奔忙于展演征途中。

廖昭堂夫妇,长年奔忙于展演途中。(摄影/Oliver Lin)

“传承,是南征北讨的动力!”云林县素有布袋戏的故乡之称,廖昭堂崙背乡人,他父亲廖来兴和叔父廖武雄合创“隆兴阁”,与被尊称为布袋戏宗师,西螺黄海岱的“五洲园”俱为重要流派。布袋戏团重视伦理和师承,主演者手路,内行人一看便知来历。

二崙崙晖社客语布袋戏活动。(隆兴阁提供)

廖昭堂自小在剧团中长大,18岁即娴熟于口白、戏文、配乐、戏偶搬演与剧团运作。“一口说出千古事,十指能操百万兵”,喜欢阅读历史掌故和武侠小说的他,于1980年接掌隆兴阁后,谨守传递忠孝节义文化内涵外,剧本、布景、道具与声光,更顺应潮流的迈向创新之路。

“五爪金鹰一生传” 投射庶民价值观

1959年隆兴阁自立门户之初,廖来兴、廖昭堂父子,即以硬底子传奇招牌戏“五爪金鹰一生传”,在中南部大小戏院巡演多个档期,招徕场场爆满的观众。1970年间,黄俊雄率“真五洲园”在无线电视台演出云州大儒侠,人物与剧情雅俗共赏及其超高收视率,翻转了布袋戏的生态。

廖昭堂和团员们。(隆兴阁提供)

电视布袋戏主导市场期间,廖昭堂带着隆兴阁转战外台戏,外台与内台戏,背景音乐与时俱进,使用唱片和录音带,取代了传统的锣鼓铙钹。“看布袋戏,同时也听了一场演唱会!”廖昭堂称观众常有此反馈。

“五爪金鹰一生传”主角五爪金鹰,比云州大儒侠史艳文早出道20年。五只手指打出五只金鹰招式的大侠,儒雅倜傥,武功精湛,他拥有“斯文游侠”、“圣剑返童客”、“仙塔白云生”等多个外号,每个外号后面都连结着一段悬宕、剌激引人入胜的故事。

选用“邪不胜正、人心向善”单纯逻辑情节,吸引不同世代的观众群。(隆兴阁提供)

廖昭堂用遇事理性、冷静、不惹事不怕事的人格特质,诠解五爪金鹰的行事风格,至忍无可忍时,方施展出绝世武功来,翦恶除暴,抚慰人心。“戏剧要具有教化功能!”布袋戏,学问大,在物质匮乏年代,或是价值多元而混乱的时潮下,他选用“邪不胜正、人心向善”单纯逻辑情节,吸引不同世代的观众群。

推展客语布袋戏第一人 功名归掌上

1990年代前后,电视与录影带布袋戏当道,传统剧团无力竞争渐走下坡。“如无掌声,则不如归去!”廖昭堂于转型的十字路口,接受文化局、社区与学校的邀请,担任乡土文化布袋戏讲师,及协助多所学校成立布袋戏社团,深耕扎根并开创了新局。

布袋戏的童年,廖昭堂深耕校园。(隆兴阁提供)

经多年努力,2000年隆兴阁入选云林县最杰出演艺团队、并5度获选为文建会国家扶植演艺团队,和全国外台布袋戏演出团队殊荣。2008年荣获云林县文化艺术奖“戏剧类”首奖。廖昭堂同时是让布袋戏说客家话的第一人,2009年获颁诏安客家文化推广奉献奖。

廖昭堂收过30位徒弟,辅导成立8个子团,薪传有人。家族中成员,对布袋戏这门掌上艺术同样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其念交通大学博士班,研究人工智慧的儿子,遇假期也经常跟团帮忙呢!

一甲子沧桑岁月,廖昭堂掌上功名的念想,也早已淡了!(摄影/Oliver Lin)

近午,夫妇俩将大型戏偶收进手提箱,准备离开崙背客家文化馆,当和团主握别时,还真是有些感受。“功名归掌上”,隆兴阁历经一甲子沧桑,现代人看传统布袋戏的着实少了,而廖昭堂他的掌上功名念想,料也早已云淡风轻了!

责任编辑:黄郁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