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文允武一名将 名公子于仲文

作者:本木
金协中彩绘《三国演义》第五回插图,发矫诏诸镇应曹公。(公有领域)
于仲文布达假消息攻下金乡城(示意图)。图为金协中彩绘《三国演义》。(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649
【字号】    
   标签: tags: , ,

名公子于仲文卓越豪迈、英伟挺拔,生长于北周跨越隋朝,历经三代,出身显赫的公卿世家,为国家重臣。他带兵打仗非常雄武,而且足智多谋,一生有许多胜战功绩,然而,于仲文的陨落也和战争有关,为何战神不再眷顾于他?

从小与众不同

于仲文,字次武。祖父于谨是北周名将,封燕国公、柱国大将军。父亲于曾担任北周大左辅、柱国大将军、世袭燕国公。于仲文则官至右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一门皆精英,国之重臣,跨越二朝,历经三代,是乃显赫的公卿世家!

于仲文从小就非常聪明,入学以后,沉醉于阅读,典籍读完一册又一册,从不厌倦。对此,他的父亲感到很惊讶,因为一般孩童大都喜欢玩耍,往往把读书置之脑后,而他这个儿子与众不同。所以仲文父亲就说:“我这个儿子必会振兴我们于家。”

九岁时,曾经在云阳宫拜见宇文泰(追尊为文皇帝,庙号周太祖),太祖问他:“听说你很喜欢读书,书中到底有什么?”仲文回答说:“有如何帮助父亲,如何侍奉君主的道理,其实就是忠孝而已。”太祖听了非常感叹与赞赏。仲文后来又跟博士李祥学习《周易》、《三礼》。

智慧破案  不畏强权

于仲文长大后,卓越豪迈,胸有大志,英伟挺拔,当时人们都称他为“名公子”。他先是投在赵王属下,没多久就升迁为安固太守。于仲文任太守时,处理政务极为明快有智慧,并且不畏强权,凡事都依法办案。有一次,郡中有任、杜两家各丢了一头牛,后来他的属下找到了一头牛,两家人都认为那是他们家的牛,州郡官员很久都无法判决。益州长史韩伯俊就说:“安固于太守自小就很聪明有智慧,可请他来判。”

于仲文了解案情之后说:“这个很容易解决。”他命令二家各驱赶家中的牛群过来,并放出那头找回来的牛,结果,牛向任氏牛群中走去。他又暗中叫人稍稍地打伤这头牛,并让两家都来看牛的伤势,只见任氏家人一再嗟叹惋惜,而杜家人却神色自若,没当一回事。仲文因而喝斥杜氏家人,杜氏家人也就俯首认错离去了。

始州刺史屈突尚是宇文护(北周权臣,宇文泰长兄宇文颢的儿子,在西魏末年和北周前期权倾天下,位极人臣)的党羽,先前犯了案被捕下狱,但没人敢办他的案子。于仲文到本郡后,很快就把他审判治罪了。四川一带都传颂着他的德政:“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强御有次武。”

允文允武一名将

于仲文可谓允文允武,博学多才,不但处理政务非常有效率,还能带兵打仗,而且足智多谋屡建军功。北周宣帝时,于仲文为东郡(今河南五滑县)太守,那时杨坚在朝当丞相。尉迥(周太祖宇文泰外甥,封蜀国公、相州总管)在益州起兵作乱,还派人去招降于仲文,于不从,尉迥为此愤怒极了,就派大将宇文威去攻打于仲文,没想到宇文威的大军反被于仲文击败。

不久,尉迥又派宇文胄和宇文威、邹绍两路去攻打东郡。敌兵势众,加上郡中有赫连僧伽、敬子哲率众投敌,于仲文自度寡不敌众,然而他心在社稷,只好把妻与子留在城中,带领六十余骑精兵从西门杀出重围。敌军一路在后头追杀,于仲文且战且行,随从战死十七、八人,最后终于归还京师长安。尉迥怒而杀死他的三子一女。在京师,杨坚接见他,引入内室,为他的英勇爱国、为他的家属牺牲流下了眼泪。

于仲文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并且受命从洛阳发兵征讨尉迥所属檀让部队。他这次出征又建军功,大败檀让部,俘虏五千余人,斩首七百多首级。

于仲文领军至汴州之东的倪坞,与尉迥大将刘子昂、刘浴德遭遇,他快速进击破了敌军。途中临时驻扎在蓼堤,距离梁郡(今河南商丘)七里。探子带回情报说檀让拥兵数万,诸将心中胆怯,说:“我军自远地来到此处,人马疲敝,不可决胜。”

但是,于仲文让众军快快吃饭,然后列阵大战。他先以弱师挑战敌军,伪装败北,待得檀让军骄傲轻敌,再派精兵攻击敌军左右翼,顺利破了敌。诸将意外,都不明白疲惫之师能打胜仗的原因。于仲文笑道:“我们部队中的将士皆山东人,擅于速进,不宜持久战。乘势进击敌兵,所以能制胜。”诸将都甘拜下风。

檀让带着残部屯兵城武(山东成武县)。于仲文假装到远处书州县屯兵,并且放话说:“大将军至,可多积粟。”他用此计松懈檀让的防备。檀让真的中计放松了警戒,杀牛大宴手下。没想到仲文精选的骑兵突然来袭,拔了檀让最后的据点。

那时候,檀让的手下大将高士儒率领万人驻屯于永昌,另一名手下大将席毗罗领众十万屯兵于沛县,就将攻打徐州。席毗罗之妻子则在他的原根据地金乡。仲文遣人假装是毗罗的使者,布达假消息,说明天中午檀让将到金乡宣达蜀公尉迥之令,赏赐将士,把金乡城主徐善净和乡人骗了。隔日,徐善净开城门要迎谒檀让,仲文带着精兵和假的尉迥旗帜到来,不费吹灰之力就擒下金乡城主,并拿下了金乡。

部将们都劝仲文屠城,仲文说:“这个城是席毗罗起兵之地,应当宽待他的妻子,城中士兵可自行解甲归田。如果立即屠城,会让席绝望之下乱屠杀。”众人都称善。

席毗罗知道金乡被于仲文官军攻下后,恃着兵力众多,发兵攻打金乡。于仲文背城结战阵,并在离开军队数里的麻田中设下埋伏。两方军阵才交手,后方的伏兵就威猛助阵,曳柴鼓噪,尘埃弥漫天日,好像军势强盛不可当。毗罗军心惊结果大败溃逃。于仲文乘胜追击,贼军走投无路,情急下投入洙水而死的人无数,水流都堵塞了。檀让被俘,被装入囚槛送回京师。席毗罗躲在荥阳人家中,也被捉住斩首。就这样于仲文以兵士八千平定河南全境。于仲文回京师,天子设宴接见,拜为柱国大将军、河南道大行台。

军容整肃 突厥不战自退

隋文帝建立隋朝,于仲文受命驻屯白狼塞,防御突厥。次年以他为行军元帅,率十二总管出击突厥,遇到突厥部落,斩首千余级,得牲畜数万口。在护军川北边,他再次与突厥大军相遇,突厥可汗见他军容整肃,不战自退。

仲文除了打仗的军事才能,治理政务的才干也很出色。隋文帝忧心吏多奸计,令他勘录尚书省中繁杂的文簿,查找问题;仲文从文簿录事中揭发甚多的奸吏,隋文帝嘉赏他的明断。文帝又常常忧虑从江南运入京师的货资转运不及,仲文奏请决渭水开漕渠,并总成其事。

当时,晋王杨广看中于仲文有将领之才,命他监督晋王军府之事。突厥入侵时,杨广为元帅,以于仲文统领前军,大破突厥。仁寿年间,杨广被立为太子,于仲文成为太子右卫率。杨广即位隋炀帝之后,于仲文成为右翊卫大将军,掌管文武官员人选之事。他也跟随隋炀帝西征吐谷浑,进位光禄大夫,很受信任。

人生逆转

于仲文一生战功无数,然而在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役——东征高句丽时,大尝败绩。当时隋军深入敌方疲弊厌战,但他执著于建功,又军中多头主导,结果十万大军死伤惨重。于仲文积极促战,成了众将的替罪羔羊而入狱,忧愤致病。于仲文的失败可说是非战之罪,那是隋炀帝一朝“大树将颠”的一个预兆。

一生忠心卫国、屡建奇功的一代名将,因为执著于胜利、建功,反而招来大败之难,晚岁在牢狱中度余生,直到病情严重才获释返家,卒于家中。留下《汉书刊繁》三十卷、《略览》三十卷。

茫茫人世何所求?人生真谛在何方?留给后人细思量。

资料来源:

《隋书.卷六十 列传第二十五》

@*#

(点阅【经典历史故事】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明神宗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于谦蒙冤于一时,却万世不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书经‧大禹谟》有句话:“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的规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却无法遵从。不过伯宗的妻子却深知此理,后人称赞伯宗妻子知“天道”,从而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浙江巡抚傅孟春认为“肃”之一字,未足以尽于公之良惠忠贞,为此具疏。
  • 一日,浙江盐台姚舒因历吴山,见行人伍公,即春秋时伍子胥也。复过褚堂见仆射褚公,即唐时褚遂良也。来至栖霞岭见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飞也。特谒三台山赡于肃愍公祠。姚舒观四王公之忠节,皆祠于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励后观瞻。后坊成,名曰“忠节坊”。
  • 明宪宗成化年间,于谦之子于冕获赦,于冕上疏为父于谦平反,宪宗亲自审理,并下诏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明孝宗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赐谥“肃愍”,钦赐在墓边建祠堂,题为“旌功”。
  • 王苏二人政见不同,只因各自性格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但本心都是心系天下、为国为民的;对于对方的人品道德、诗文学问彼此都是互相敬重的。
  • 曹吉祥等叛乱失败,曹吉祥被磔刑于市;徐有贞获朝廷赦免其罪,回到家乡,后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