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采风】秋七草 日本秋日别致与深沉之美

作者:脩实
“秋野草花秀,屈指数七种”——“秋七草”点缀于红叶之中,成为日本秋日一道深沉而别致的风景。(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682
【字号】    
   标签: tags: , ,

进入秋季,野草、树木开始变装,进而渐次凋零。与春日里那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色相比,秋日的胜景似乎皆为红叶所独占,别无其它亮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秋七草”就点缀于红叶之中,成为秋日一道深沉而别致的风景。

日本四季分明,大和民族自古以来就与自然、时节融为一体,并对其变化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感悟。与“春七草”相对,自古也定下了“秋七草”。“秋七草”也是观察、理解日本文化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日本“秋七草”的起源

“秋七草”,起源于日本最早的诗集《万叶集》诗人山上忆良的和歌。其中一首曰:“秋野草花秀,屈指数七种”。这是古籍中所见最早的“秋七草”相关记载。在其另一首歌中,山上明示了“秋七草”的名称:胡枝子、芒穗、葛、瞿麦、黄花败酱草、泽兰、牵牛花。

从这一首歌的内容看,山上在点数这些花草时,是随机的,似乎并没有主观美学方面的考量。日本平安时代(从八世纪末开始)以后,“秋七草”便正式在文学与绘画中登堂入室,将其从个体认知层面导入到整体诠释的人文层级。例如,平安时代中期的著名小说《源氏物语》,第30章的章名就叫“藤袴”(泽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初开始)的国学大师贺茂真渊的作品中,就有七夕供七草的记载。另外,虽然山上忆良在他的和歌中提到牵牛花,但一般并不将其视为“秋七草”,而是桔梗。此说与界定延续至今。

秋七草的属性与品格

既然名为七草,就不该是秋菊等人工栽培的花卉,而是生长在大自然中的山花野草。在日本文化中,“秋七草”具有各自不同的属性与品格。

萩——胡枝子

“荻”是日本秋日花草的代表。 (Pixabay)

胡枝子,日语书写为“萩”,字形为草下之秋,乃秋日花草之代表,象征着思考、内敛、想念、积极爱恋、柔性等情感与品格。胡枝子花瓣为紫红色,娇小可爱,是日本人非常喜爱的花卉之一,在《万叶集》中是被歌咏次数最多的花卉。

昔日,8月15日举行“元服”礼仪式时,要吃插在胡枝子枝上的年糕。“元服”是“冠礼”的别称,即男子成人礼。受中国文化影响,日本从奈良时代开始,在贵族、武士之家中,开始举行“元服”礼。

芒穗——芒草 尾花

芒穗,是芒草的别名,也叫“尾花”,象征生命、活力、隐退、心心相通。 (Pixabay)

芒穗,是芒草的别名,日语汉字书写为“尾花”。因在风中摇曳的样子酷似动物尾巴,故得此名。芒穗象征着生命、活力、隐退、心心相通。中秋赏月时,芒穗是不可缺少的饰物,人们将其装饰在室内、户外,以其祈求五谷丰登、祛病消灾。芒草根有解热、利尿功效,可入药。

葛象征着活力与坚强,浑身是宝。(Shutterstock)

葛,象征着活力与坚强,也代表着思恋之叹息。葛也可入药,葛制成的葛粉可食用。昔日,其纤维还用来织布、制衣。据说,葛根治疗感冒有良好效果,其制成药至今仍受人们欢迎。

瞿麦

瞿麦有“大和抚子”之称。(Shutterstock)

瞿麦,花瓣呈淡粉色,娇小、质朴却十分可爱。因此,历来被用来形容日本女子清爽无暇之美,因此就有了“大和抚子”之称谓。这里的“抚子”是瞿麦的日语汉字。日本国家女子足球队取名“Nadeshiko Japan”,就是借用此义。“抚子”象征纯真、贞洁、才能、思慕与爱怜。

“抚子”象征纯真、贞洁、才能、思慕与爱怜。 (Shutterstock)

瞿麦也可入药,有消肿、降血压等功效。江户时代,当灾祸不断、诸事不顺时,人们过年时就装饰瞿麦,来除灾辟邪。

黄花败酱草

黄花败浆草。(Shutterstock)

黄花败酱草(又名黄花龙牙),自古被日本人喜爱,在古代和歌中多见,它是优雅、美丽、亲切、尽心、守约的象征。

泽兰

泽兰 (Shutterstock)

泽兰,花为淡紫色,花瓣类似筒状,故得此名。泽兰花瓣晒干后会散发出沁人芳香,常被女性用来洗头。用泽兰水洗澡可止痒。泽兰原产于中国,据说已被列为濒临绝种危机物种。目前,野生泽兰几乎见不到了。泽兰代表着延迟、踟蹰、同情心、回忆等。

桔梗

桔梗象征着清高、气质、诚实、顺从、忠贞、慈爱。(Shutterstock)

桔梗,花为紫色,花瓣整齐匀称。因此,被许多日本武将用作家徽,如明智光秀的家徽就是浅蓝色的桔梗。此花象征着清高、气质、诚实、顺从、忠贞、慈爱等。现在,在鲜花店可以买到桔梗,但在山野中很难看到野生的桔梗了。桔梗根可入药,有止咳功效。

与“春七草”不同的是,“秋七草”一般不能食用,只用于观赏、装饰、驱邪等。但如上所述,在中医与日本的民间土方中,大多都可入药。

在日本静冈县滨松市,有一个“万叶森林公园”,因栽种着许多《万叶集》中被歌咏的花卉而闻名遐迩。在这里,自然也可观赏到“秋七草”。东京都墨田区东向岛的“向岛百花园”,自江户时代便以“秋七草”而闻名,每年秋季都要举办观赏“秋七草”的相关活动。

七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幸运数字,在东方文化中也具有其特殊意义。因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日本文化中与七相关的事项也特别多,如:七贤、七曜、七雄、七福神、七宝、七夕、七生、七重、七草……等等。由此看来,“秋七草”与“春七草”界定当初,或许就是为了和于七之数而确定的。

“秋七草”不但在文学作品中屡屡登堂入室,也是秋日作画、摄影等的最佳主题之一。眼下,大多数人很难特意到野外去亲自观赏“秋七草”,但从一些画册或照片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它们所展现出来的品格之美,以及大和民族对秋日诠释的独到之处。@*#

─点阅【东瀛采风】系列─

责任编辑:古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文化非常强调孝道,孝道是人品的核心,家庭和社会和乐的基础,清朝王永彬著作《围炉夜话》中讲:“百善孝为先”。孝心、孝行真能感动天,史上有许多明例。
  • 人间有平行时空称仙境,偶然开了门,偶而让人进去一睹世外桃源,在不同时代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清初的仙姑洞,南朝的滕村洞穴都是这样的仙境。
  •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前身是民间小调,萌芽于隋唐之际,兴盛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为唐宋时代的乐府诗,供宫廷或民间演唱。
  • 西汉的哲学家董仲舒写道:人们不敬畏上天,那样灾祸来时就表现的比较隐蔽,隐蔽到看不见发生的端倪,人们还以为是自然发生的。其实在我看来,现在这场疫情的发生绝不偶然,至于说老天要惩罚的是谁呢?还有我们每一个人真的都是无辜的吗?这个就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了。
  • 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故事来自公元前六百多年的春秋时代,讲了两个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国家,如何双双走向灭亡的故事,它们灭亡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性的弱点被敌人攻入了。
  • 人们称王维是“诗佛”,赞美他的诗妙悟造化之妙和人生的禅机。王维有一颗悲悯又勇敢的心, 他写了一首《息夫人》诗,救了一家人,带给一个贫贱家庭什么不敢奢想的好结局呢?
  • 唯有超越表层的美,触及美深处的东西——不论是美德、才情,或是纯粹的善,才能对美有较完整的体悟,才能真正欣赏美。美之所以为美,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支撑美的多层肌理层层相扣,成就了深入人心魂之美。
  • 中唐诗人孟郊一生写了五百多首诗,以《游子吟》一诗千古著名。每年母亲节的时节,鲜明的孺幕之情,更是感动人,千古一心。孟郊怎么写的这首诗?这诗其实反映了他的人生故事的底图,凝缩了他大半生的悬挂。
  • 三只兔子转圈儿追逐,耳朵相互交叠重合,形成三兔三耳、腾跃轮转的视觉印象。奇妙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每只兔子都有两只耳朵。灵动神秘又循环往复的三兔纹样,穿越千年,历久弥新,这个流传三大洲、出入四大宗教、跨文化的中世纪图腾,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玄机和寓意?其超越时空、贯通不同种族的共同价值是什么?仍是未解之谜。
  • 三国时代的关云长(关公)诠释了人间忠义,吸引了代代人的目光。在关帝庙的对联上反映忠义历史的精华,也吸引关公本尊的关注,托梦展现了神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