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2年10月28日讯】提起“资本主义”(Capitalism)这个词,真可以说人人琅琅上口,可是大家心目中的“资本主义”到底是什么?大家指的是同一种东西吗?
被诬蔑的资本主义
在回答“资本主义是什么?”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主义”的意义为何。读过三民主义的台湾学子想必对“主义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一种力量”的说法印象深刻,而它也的确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主义的魔力之大。不过,尽管主义的力量强大,但其意义毕竟是模糊不清的,正是由于其含混,就给政客大加利用的机会,尤其一冠上××主义就更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无论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或者是资本主义都是具有含混不清的定义。全球知名的华裔产权经济学者张五常很感慨地说,就是因为这些各色主义的含混、模棱两可,就时常被认为精深奥妙,对于众多无知者而言,更是如此!已故的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寇斯(R.H.Coase)有句格言:“不能够清楚表达的意念,是永不可能被清楚证明是错的。”亦即,用意不明确的语言,比清晰的更易于达到“洗脑”的目的。无论是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都有这个特质。任何一种主义的传播者,都可轻易地将好的事物纳入自己的主义中,而将一切不好的事物全归给敌对的主义。历史上的显例就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
已故的自由经济学前辈、也是曾对台湾民主具引导作用的《自由中国》半月刊主笔夏道平先生,在1988年就曾这样说过:“‘资本主义’这个名词,是马克思主义者创造出来,用以概括工业革命初期一切叫人厌恶的现象,作为攻击的总目标。从此以后,‘资本主义’就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成为剥削制度的代名词,一般人不懂得经济学,也不熟悉经济学,遇到诉诸于感官情绪的反资本主义的宣传,他们就毫无批判地一概接受。”
张五常教授更早在1981年就将类似夏先生的说法行诸文字,那是他应英国伦敦经济事务学社邀请所写的《中国会走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吗?》这本小书前两章的重点,他在回顾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继之1966年席卷全中国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共二十年的悲惨岁月里,一切被称为“资本主义”的东西,都被前所未有的残酷手段,彻底地铲除掉,那段期间增订的中文字典,甚至将“资本”一词以整段文字界定为含有邪恶的意思,这与夏先生所言马克思主义者将一切叫人厌恶的现象都称为资本主义,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张五常再举出中国共产党时常将1946至48年间蒋介石当权时代的中国,比喻作资本主义的典例,当时不断传出的各种恐怖劣行,是有事实根据的,顺手拈来,腐败的官员为着榨取人民拥有的黄金和白银,便不断印钞票,以致要以千元的钞票才能买到一瓶汽水,没人愿意接受面值少于百万圆的钞票;在乡间,很多个年头,农民要以木薯为主食,为了较易下咽,人们得将它长期浸在水中;在城市,警察时常伙同扒手一起活动。这种种罄竹难书的事例俯拾即是,之后就被继而掌权的共产政权,不断向学生灌输诸如此类的例子,做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写照,由而引伸出的资本主义定义,便成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假若一个人有适当的关系,就可以任意敛财”,在此定义下的“资本主义”,当然就出现各种可怕又可恶的弊端。
所以,由马克思主义者创始到毛泽东共产政权,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描述,就是贪污舞弊、官商勾结、特权横行,弱势者永远受到欺凌而无法翻身。连已故的伟大经济学者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在1942年所写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Capitalism , Socialism and Democracy)那本名书中,也有类似的描述,重大的差别在于熊彼得所预言的,资本主义崩溃不是马克思所预言的它的缺点,而在于其优点。说得明白一点,资本主义的种子会带来高度的经济富裕,也会产生一个官僚和行政人员充斥的年代,以取代使这些美梦成真的改革者和企业家。而这又会破坏资本主义所倚赖的社会结构:对私有财产的广泛接受和尊敬。言下之意即资本主义终究仍会崩盘。这样子的认知,直至今日仍然深印在世人脑海里,尤其不少知识分子更深信不疑,而各国普遍出现的“泡沫经济”、金钱游戏,也多被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古今对比,可知“资本主义”已被划归为偏向邪恶的一边,而值得忧虑的是,此种认知的资本主义还与“自由市场”几乎划上等号呢!
不过,今天全球舆论提出的资本主义种种论调,同样也是模糊、含混,各人口中的资本主义都缺乏明确的定义。正如张五常所言:“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甚至资本主义,它们的定义,含糊不清。甚至在以严谨见称的经济学的范畴里,替这些名词所下的任何定义,也大有问题。”迄今,这个说词仍是颠扑不破的,虽然充斥着各种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我们看不到清晰的资本主义轮廓,似乎每位批判者都树立一个稻草人来挞伐。那么,既然“资本主义”这么模糊,何不设法将之定义清楚,或者干脆放弃不用,将之彻底埋葬算了。张五常赞成第二种处理方式,这由他多次表示对各种“主义”的现有定义,一概不满,尤其对资本主义更认为不必再提及,就连“资本”两个字也应免可以得知。不过,上文提及的那篇他的文章,其题目为何又白纸黑字地出现“资本主义”一词呢?原来这是英国伦敦经济事务学社编辑的坚持,因为基于“吸引力”的考量,预期在冠上“资本主义”的题目之后,一定会引人注意,争睹者会大量增加。而在几次电报来回折冲下,张五常最后挣得的只是在“资本主义”一词加上括号,藉以表示括号内的字眼另有别意。由此一端可以得知资本主义这个词是不可能丢弃的,因为有市场啊!正如上文引过的寇斯一针见血之言:“不能够清楚表达的意念,是永不能被清楚地证明是错的。”张五常再加以引伸说“用意义不明确的言语,比用清晰的更易于达到‘洗脑’的目的。无知或教育不高的民众,更容易接受模糊的概念。”那么,既然无法放弃资本主义这个词,为免大家各说各话,还是应该将其做明确定义。其实,在历年来对于资本主义种种的辩证过程中,已有专家做了此项工作,而夏道平先生和张五常教授两人最具代表。
资本主义就是私产经济、市场经济
夏先生说:“正确地讲,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秩序。这种经济秩序,是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生产与分配则由市场运作,透过价格体系来决定;政府的经济功能,只限于提供某些必要的法制架构,使市场能自由顺畅地运作而不加干扰。所以我们也把资本主义叫做市场经济。”他接着说:“市场经济不是什么伟大人物的精心设计,它是芸芸众生个别行为的互动中慢慢自然形成的;高明的社会哲学家只是发现它,了解它的优越性、并进而发展出一套自由经济的理论体系。”
张五常在1987年12月15日发表的〈可怕的资本主义〉反讽式文章里,劈头就说:“在主观的、价值观的经济学上,我一向推举的是私有产权—即在资产上有明确的个人权利界定的制度,但却从来没有拥护过那人云亦云的‘资本主义’。…..私有产权当然可说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制度。但私有产权—有清楚界定的私人使用权利、转让权利,及收入的享受权利—是一个很清楚的概念。”这应非常明确地点出他心目中的真正资本主义就是私产制度。
既然“资本主义”这个迷人的名词不可能被丢弃,我们也将其真义做了明确的定义和说明,而“私产制度”或“市场经济”就是最好的代名词。那么,正如上文引述的夏道平先生之说法,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秩序,是以私产为基础,生产与分配则由市场运作,透过价格体系来决定,政府的经济功能,只是在于提供某些必要的法制架构,使市场能自由顺畅地运作而不加以干扰。因此,市场经济的主体是千千万万活生生、有灵魂、会思考的“个人”,而在人类有人与人之间互动开始以来,为了追求生活的最大满足,致“治理这地、生养众多、遍满地面”的境界得以达成并维系,发现市场经济是最好的制度。当然,在市场经济里,充满了人际间必须遵循的“准则”,我们姑且称之为“市场规则”或“市场伦理”,而各个行为人也应该具备身为人的基本修养,如诚信伦理,至于政府这个组织,在市场经济里也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简单地说是“维护芸芸众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实际生活在“所谓的”市场经济的人们所看到的社会现象,叫人厌恶或苦恼的,却是愈来愈多。这该怎么解释呢?实情是,这不是市场经济的结果,而是市场运作受到许多违反经济法则的干扰使然,而这种干扰的源头却吊诡的总是原本该担任去除阻碍市场运作障碍任务的政府。
了解“资本主义”的一本入门书
经由上文对资本主义的明确定义,并剖析所谓资本主义社会里诸多不堪现象的疑惑之后,大家对于“资本主义”是否清楚明白了呢?如果还是一知半解或者充满疑惑,那么,波特斯教授的这本《一本书读懂资本主义》或可为读者解惑。
本书一开章就是“什么是资本主义?”作者用“生产工具的私有权”这一句话来概括,可说一语中的,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私产制度”或“市场经济”。作者意识到:资本主义的故事是经济学、历史、政治学、社会学、文化,以及现代社会的故事。也体认到:资本主义充满矛盾,持续处于危机之中,总是显得它即将终结,但也充满活力与机动力,因而得以如此成功地演进。作者觉得:若不思考资本主义的运作及其奏效的原因,就不可能了解我们的社会如何运作。而了解资本主义的运作基石—货币、银行、厂商,以及市场,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资本主义和其他重要的历史与政治概念(如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之认知,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鉴于此,波特斯教授乃选取50大核心概念,划归成“基本观念”,“资本主义的机构”、“金融与金融市场”、“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以及“资本主义的未来”等六部循序渐进,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写成此书,每一概念都只五页左右篇幅,言简意赅。其间适当地插入重要杰出思想家的名言,以及列出历史大事简图,可说是“麻雀虽小、五臓俱全”,也可看作一本“资本主义”的经济小辞典。
想要了解当前社会“现代资本主义”真相的朋友们,盍不兴乎来?!
作者是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