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22年10月05日讯】在9月22日,英格兰银行刚宣布加息50点之后,第二天,英国政府就公布了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方案,这个一边是激进的货币紧缩,一边是激进的财政扩张的操作,把英债和英镑市场炸出了一个大窟窿,也让经济学家们看得是目瞪口呆,惊呼英国和雷曼时刻是擦肩而过。终于,一番震荡之后,英国政府又在3日时急急宣布,撤销减税方案。那么,英国政府油门刹车一起踩的操作,到底想干什么?而面对问题多多的英国经济,英国政府接下来又要如何应对呢?不过,在英镑大跌和大幅加息之下,英国楼市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内容。
油门刹车一起踩 英国和雷曼时刻擦肩而过?
英国新首相特拉斯(Liz Truss,港译特拉斯),9月6日刚刚临危受命,现在上任还不到一个月,就迎来了第一场危机。
9月23日,特拉斯宣布了英国50年来最大规模减税方案及刺激措施,想要刺激经济增长。但是,效果似乎过于震撼,市场反应强烈,两天后的9月26日,英镑就出现了断崖式的急跌,英镑兑美元汇率最低时曾达到1.035,事实上,从年初以来,英镑已经累计下跌了将近20%;与此同时,英国国债也遭遇恐慌性抛售,收益率迅速跳升,债息全线突破4厘,高点达到4.5厘。
一边是英镑汇率暴跌,一边是英国国债遭遇35年来从未见到过的抛售,这种汇债双杀的震荡,让投资者们受惊不小。有分析师就在专栏中说,一只脚踩油门,另一只脚踩刹车,这样的事情,正在英国发生。激进的货币紧缩政策与激进的财政扩张政策迎面相撞,让经济学家们看得目瞪口呆。
外界认为,英国剧烈动荡的市场,已经处于金融和经济危机一触即发的状态,也有人认为,英国是差一点就要陷入雷曼时刻了。
而这一场英镑和英债的波动,也震撼到了全球资本市场,连很少评论英国的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对英国政府的做法表达了看法。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说,英国同时进行减税与增加开支,将无法在短期内对抗通胀,也不利于经济长期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表示,鉴于英国经济的通胀压力,财政刺激并不合适,并且减税等一系列计划,可能会让英格兰银行的日子更加艰难。货币基金组织建议,英国新首相要重新评估减税计划。
面对市场的强烈反应,先是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BOE)在9月28日的时候,紧急出手救市,宣布将买进长期国债,以避免金融危机爆发。随后,英国政府又在3日时表示,将撤回减税计划。
消息出来后,英镑对美元在一轮恐慌之后,开始迅速回稳,一度收复了1.12的关口。
闯祸的“迷你预算”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英国政府只是宣布了一个减税计划,并且尚未确定实施,怎么会在市场掀起如此大的风浪?我们来看看这个让经济学家、各国政府大跌眼镜的计划,都包括了哪些内容。
特拉斯推出的这个减税计划,又叫做“迷你预算”,mini-budget,包括:对年收入超过15万英镑人士的最高税率,将从45%下调到40%;另外,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将从2023年起,将基本所得税率下调1个百分点到19%;此外,还宣布降低首次置业者的房产交易税;以及将会撤销股息税上调1.25个百分点的举措。
在减税之外,英国政府还宣布了一系列举措,包括监管瘦身、冻结酒类税,以及成立新的低税投资区等等。
除了这一系列的减税举措之外,英国政府,早前还宣布一项规模高达400亿英镑的企业能源账单补贴计划。
所有这些,目的都是要来刺激经济、提振信心,降低营商成本,不过,这个减税再加上补贴,政府这个支出的规模肯定不会小了。那么,这些钱要从哪儿来呢?政府是不是要借债呢?如果借债,将会大幅推高政府债务,那么,英国政府的财政稳定性,就将会面临考验。
一些分析就认为,这套补贴和减税方案,主要就是通过借款提供资金,未来几年的耗资,将会超过1,500亿英镑,大约1,690亿美元。英国政府也表示,将额外举债724亿英镑,来为这些方案提供资金。
之前,已经就有评论提到,新上任的英国首相特拉斯,还没见到她实施结构性改革,却已经制造出庞大的财政赤字了,而推出的减税刺激方案,对英国严重的通胀来说,不亚于火上烧油。同时,刺激政策会对财政收入炸出一个大窟窿,而最终,政府还是要通过发债来解决。
减税没错 但选错了时机
也就是说,这个减税计划,将可能让英国政府增加几千亿美元的债务。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政策也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对提振消费者信心有所帮助,怎么市场就不买账呢?一些观点就认为,Timing is not right,也就是时机不对。
我们来看看,英国政府选择了一个怎样的时机。
现在的英国经济前景,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新首相上任之前,就已经非常严峻。《华尔街日报》曾提到,特拉斯的压力,不亚于她的政治偶像戴卓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在1979年当选英国首位女首相时面临的困境。
的确,现在的英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通货膨胀率也达到40年来最高,英国家庭,在承受食品价格飞涨的同时,还要承受俄乌战争带来的能源账单飞涨的压力。
英国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已经按年上升10.1%。8月的通胀数据,虽然已经从40年高位有所回落,但是,仍然按年上升了9.9%。
面对这种通胀的压力,英格兰银行,已经在9月22日时,宣布加息50点,而且表明在未来还会持续加息。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想像,市场肯定不会喜欢跳出一个突如其来的减税计划,因为央行加息是在踩刹车,在控制通胀,而政府的减税措施,则是相当于是在踩油门,刺激经济,这种同时又刹车又给油的矛盾举措,无疑会给市场带来混乱的信号。
另外,从资金的角度来看,政府要借债,但最终还是由百姓来买单。而且,市场也会担忧,大幅举债会不会让政府债务上涨,会不会导致信用评级下降呢。所以,市场的心态就是,既然将来风险会增大,那还不如现在多跟你要一些收益,所以,我们就看到,英镑是急跌,英国国债收益是全线飙升。
我们知道,这个时间点上,还出了个雪上加霜的事,26日开始,给欧洲提供天然气的北溪一号、二号管线,还相继爆出了泄漏的消息。
之后,国际评级机构标普还在10月1日时,将英国的主权评级展望,由“稳定”降为“负面”,这意味,标普可能会在短期内调低英国的“AA”主权评级。
标普在下调评级的同时还指出,英国公布减税及刺激经济的计划后,预期其财政赤字将增加,财政风险会上升,并且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出现技术性衰退。
英国经济,现在有这么多问题同时爆发,就像有香港资深传媒人所形容的,简直是“万箭齐发”。
当然,问题多,也是要一个一个解决的,那要怎么办呢?
我们来看看美国是怎么做的,美联储的方法是,“全力对抗通胀,以失业率作指标”,财经专家财子,他的观点就认为,这种处理方法比较合乎市场的口味,让股市、楼市和油价一起跌,然后迎来经济复苏。
因为通胀关乎民生,所以政府一定要把快速解决民生的问题放在首位。美联储在一片“经济衰退”的预期压力下,只要失业率仍处于低位,就坚持首先要把通胀打下去。
但是,英国面对的,却是比美国更严重的通胀水平,但相比之下,英格兰银行在加息的力度上,却似乎过于谨慎。
比如,美国8月通胀率是8.3%,美联储在9月21日的议息会议上宣布,第三次加息0.75厘,联邦基金利率上调到3厘~3.25厘,是2008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英格兰银行同样议息,但在9.9%的通胀率下,只加息了0.5厘,基准利率加到2.25厘,息差被美元拉开近100点。
此外,英国在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方面,还面临着比美国更严重的局面。
而且,随着英镑贬值,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上升,也会进一步加重通胀的压力。另外,俄乌战场,就在英国的家门口, 所以,在天然气进口上又要麻烦不少。
英国零售联盟(BRC)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9月食品通胀率,按年上升到了10.6%,高于8月份的9.3%,新鲜食品的通胀率,更是从8月的10.5%,升到了9月的12.1%,两个都是有纪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所以,之前,在减税计划还没有正式通过,还没有产生真正的经济影响时,在这么多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市场信心迅速恶化,资本市场也出现了接近“金融、经济危机”的地步。
前有英镑大跌 后有大幅加息 楼市何去何从?
那么,面对金融市场的动荡,前有英镑急贬,后有快速加息,对英国的楼市,又有什么影响呢?
有人就提到,英镑大跌,让有意在英国自住置业的港人们大为心动,因为不少资金比较充裕的移英港人,在买楼时就可以多付一些首期,甚至有的人还可以全额付款(full pay),这样就减少了日后加息所带来的供款压力。
而英镑大跌,不仅对港人有吸引力,美国投资者也在蠢蠢欲动。
CNBC在报导中,就引述了房地产经纪及咨询公司莱坊(Knight Frank)的数据,认为货币贬值加上楼市环境,让伦敦的楼价在过去一年里跌了将近两成。不论是价值40万美元的伦敦公寓,还是3,000万美元的庄园,都在吸引着美国买家涌入到英国楼市。
对资金比较充足的购房者来说,以英镑计价的资产的确很有吸引力,但是对需要月供的业主来说,加息,却意味着背负更多的按揭。
在英国财政大臣关浩霆(Kwasi Kwarteng)公布了减税计划之后,金融信息公司Moneyfacts就提到,在上周二和周三的一夜之间,英国楼市,3,596宗按揭贷款之中,就有935宗交易取消了,数字是疫情封城期间462宗的两倍。
市场还预计,英格兰银行会在11月时加速加息1.25厘,12月时会加0.75厘,使基准利率在年底时达到4.5厘,到明年首季,利率将会翻上3倍,升到6厘。
有分析就认为,加息会让英国借贷成本急增,增加业主的供款压力,可能会让楼市遇冷。未来两年,楼价可能会下跌10%~15%。
对买房者来说,楼价调整当然是好事儿。不过,影响楼价的最大单一需求因素就是人口。根据英国内政部最新公布,自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签证计划推出一年半以来,共有13.3万人获批,这些人可以在英国居留5年后申请入籍,其中大部分是香港人。
那么,假设未来一年,这个趋势持续,就是一样有10万以上的港人获批,带着资金奔赴英国,那么,这些在英国定居的港人,会不会对英国的楼价产生支撑呢?看来,也会有这种可能。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沺欣
编辑:蔚然、宇文铭
顾问:财子
剪辑:曲歌
监制:李松筠
订阅《财商天下》:https://bit.ly/2XuEbjP
责任编辑:连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