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人眼 方识中医

作者:白玉熙
中医讲能量之气,西医讲人眼可见的肉体器官,用西医概念认识中医,怎能不谬误丛生。(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106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众所周知,中医治病,其所有手段,从针灸到用药,皆针对人眼看不见的经络系统下手,这套经络实则是能量气机,姑且比喻为人体电路也行。《黄帝内经》把它叫作灵枢。所以不跳出人眼,摆脱人这个境界,这个层次的思维方式,就看不到真相。因为其原理,就是在运用阴阳五行调理宇宙,人体就是小宇宙。

阴阳五行 是一套宇宙的能量机制

估计有人会问了,阴阳五行不是来源于道家的哲学概念吗?用它就能调理人体了?就能调整宇宙了?这就是首先要纠正的第一个最为关键的概念。人眼看不到阴阳五行,就归为哲学概念,导致中医的根基,被连根拔起,真相被完全掩盖,高层境界的医学,如同虎落平阳,被百般嘲讽践踏,令人痛心不已。

阴阳五行,可不是人们理解的仅仅是个哲学名词,而是实实在在的微观层次粒子构成的能量物质,因此,五行就是阴阳这两种能量进一步化生演变而成的水火木金土这五种能量,这五种能量沿着人眼看不见的轨道不断运行,生成宇宙,所以叫做五行。中医把这五套能量叫做气,它们彼此相连,是一套非常系统的运行的机制。

那这个宇宙这么大,这套能量的运转谁能看见呢?没错,恐怕只有古人眼中的创造宇宙的神,或者西方说的上帝才能看得见说得清了,我们不是神,哪有能力从如此宏大的角度来研究这种层面的医学呢?是不是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我们别忘了,古人的思维与今天不同,古人不仅相信人体是神造的,还有修炼文化,道家就是讲打通人体经脉修道成仙的,八仙过海人人皆知,这八仙修道可是历史记载的真人真事,因此,认为中原是神州,文化从文字到医学都来自神传,所以祖先总说一句话,天人合一。

人体上咋合一呢?从传统古中医的角度,看到的就是宇宙阴阳五行的这套气机,如同缩小了无数倍,同样安放在人体中,就是我们中医治病用到的这套经络。修道者打开天目后反观内照,如同扫描器一样,直接看到了这套气机,看到了人体有五脏六腑对应的五行气机。肝有肝经,五行属木;肾有肾经,五行属水;心有心经,五行属火;脾有脾经,五行属土,肺有肺经,五行属金。构成以五脏为核心的五部经络。外加三焦经与心包经,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六部经络系统。

这套五行经络,路径分明,相互连通,如同一个巨大的电网,遍布全身,运转不休,控制着整个人体机能。如同电器设备的电源,断则死,不通受阻则出问题,表现在人体也就是各种病,所以中医讲气滞造成血瘀,见血肉器官出症状,必须打通相关的经络的气机,不知气,病永远都难以治好。

五行相生相克 如何指导治病

这样一来,阴阳五行讲的相生相克,也就不仅仅是名词概念了,无路可通,谁能克制谁呢?只有明白五行本就是实际存在于另外空间的能量机制,这些相生相克的医学理论才能运用于实践,才能用来指导治病。

比如中医讲怒和抑郁都伤肝,精神情绪能够马上伤及内脏,现代西医理解不了,但我们很多人却发现,生气抑郁,接着不是胃痛胃胀,就是没食欲,或者特别能吃,走极端。成了各种现代难病怪病。治疗无从下手。但当你明白精神是看不见的能量,是类似电波那样的存在,可以直通经络,也就能理解了,肝经被刺激,就会肝气受阻,抑郁症就会发生,接着脾胃经络受到过度克制,消化系统就出问题了,各种奇奇怪怪的现代疑难病也就发生了。因为肝经属木,脾胃经属土,木克土,因此,肝经出问题,就要波及脾胃,中医就知道如何下手治疗,调理肝经的同时,必须护理好脾胃,否则,肝经造成的问题没解决,脾胃就要沦陷。

经络这套五行气机,高出人眼的层次,自然看不见,但高层能量控制低层物质,低层血肉,本就合情合理。这套系统,有运行通道,我们看不到大宇宙,可是古人却能通过打坐修炼看到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的运行,看到这套系统与天相通,同样可以以人体来研究宇宙,彼此相互印证和参照,思路何其宏大,治病讲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中医提起五脏六腑,根本上都是在讲它们背后高层能量的这套经络系统。而不是讲人眼看到的有形的肉质脏器本身。

这套能量的运转,在我们的人体中,就像人造的电器,光有一套精致的零件设备还不行,必须有电路这套能量运转起来,才能激活电器里的零件,进行工作,发挥作用,否则就是死的。因此,古人认为的神造的人体,也必然存在更高级的能量系统,人虽然看不见,但道理上却可以理解。敢于相信中医阴阳五行的指导理论,针对经络治病,运转开这套能量系统,就是在调理小宇宙的阴阳平衡,病自然就会好。

人眼看人体 医学无路走

可想而知,不知经络的医学,要想治好病,根本不太可能,现代医学要想否定高层次的中医,是没有资格的,用西医来指导中医用药,则更加荒谬。这也就是现代中医的可悲之处,即使科班出身,很多人却不会治病了。因为《黄帝内经》也读不懂了。一般人更是如此,因为陷入人眼层面的实证科学,没有了古人的高层思维,古书全都理解不了了。

换句话说,两套医学不在一个层次上,所有的概念,均存在层次的区别,中医讲能量之气,西医讲人眼可见的肉体器官,用西医概念认识中医,怎能不谬误丛生。只能把几千年的高层智慧生生毁掉。使人类人为的制造出数不胜数的不治之症,终身用药,受尽折磨。无路可走。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 在《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奇技的记载,说在西域之国有一个巧工匠偃师造出了一个“俳优”送给周穆王。这个“假人俳优”能动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么看就是个“真人”!后来它的一个动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处置它不可。这个“假人俳优”有什么奇特之处?
  • 张居正解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天下之事,必须谨之于初,而后可善其后。如与人以言语相约,本是要践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于义理之宜,将来行不将去,则必至爽约失信矣!故起初与人相约之时,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与义相近,则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见之于行,而自不至于失信矣。所以说言可复也。
  • 在一年中只有两个日子得天地之和气,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从春分开始,阳气蒸蒸日暖,正是化育万物、给予新生的最好时机。所以春分养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