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人眼 方識中醫

作者:白玉熙
中醫講能量之氣,西醫講人眼可見的肉體器官,用西醫概念認識中醫,怎能不謬誤叢生。(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87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眾所周知,中醫治病,其所有手段,從針灸到用藥,皆針對人眼看不見的經絡系統下手,這套經絡實則是能量氣機,姑且比喻為人體電路也行。《黃帝內經》把它叫作靈樞。所以不跳出人眼,擺脫人這個境界,這個層次的思維方式,就看不到真相。因為其原理,就是在運用陰陽五行調理宇宙,人體就是小宇宙。

陰陽五行 是一套宇宙的能量機制

估計有人會問了,陰陽五行不是來源於道家的哲學概念嗎?用它就能調理人體了?就能調整宇宙了?這就是首先要糾正的第一個最為關鍵的概念。人眼看不到陰陽五行,就歸為哲學概念,導致中醫的根基,被連根拔起,真相被完全掩蓋,高層境界的醫學,如同虎落平陽,被百般嘲諷踐踏,令人痛心不已。

陰陽五行,可不是人們理解的僅僅是個哲學名詞,而是實實在在的微觀層次粒子構成的能量物質,因此,五行就是陰陽這兩種能量進一步化生演變而成的水火木金土這五種能量,這五種能量沿著人眼看不見的軌道不斷運行,生成宇宙,所以叫做五行。中醫把這五套能量叫做氣,它們彼此相連,是一套非常系統的運行的機制。

那這個宇宙這麼大,這套能量的運轉誰能看見呢?沒錯,恐怕只有古人眼中的創造宇宙的神,或者西方說的上帝才能看得見說得清了,我們不是神,哪有能力從如此宏大的角度來研究這種層面的醫學呢?是不是感到無所適從,無從下手?我們別忘了,古人的思維與今天不同,古人不僅相信人體是神造的,還有修煉文化,道家就是講打通人體經脈修道成仙的,八仙過海人人皆知,這八仙修道可是歷史記載的真人真事,因此,認為中原是神州,文化從文字到醫學都來自神傳,所以祖先總說一句話,天人合一

人體上咋合一呢?從傳統古中醫的角度,看到的就是宇宙陰陽五行的這套氣機,如同縮小了無數倍,同樣安放在人體中,就是我們中醫治病用到的這套經絡。修道者打開天目後反觀內照,如同掃描器一樣,直接看到了這套氣機,看到了人體有五臟六腑對應的五行氣機。肝有肝經,五行屬木;腎有腎經,五行屬水;心有心經,五行屬火;脾有脾經,五行屬土,肺有肺經,五行屬金。構成以五臟為核心的五部經絡。外加三焦經與心包經,形成今天我們看到的六部經絡系統。

這套五行經絡,路徑分明,相互連通,如同一個巨大的電網,遍布全身,運轉不休,控制著整個人體機能。如同電器設備的電源,斷則死,不通受阻則出問題,表現在人體也就是各種病,所以中醫講氣滯造成血瘀,見血肉器官出症狀,必須打通相關的經絡的氣機,不知氣,病永遠都難以治好。

五行相生相剋 如何指導治病

這樣一來,陰陽五行講的相生相剋,也就不僅僅是名詞概念了,無路可通,誰能克制誰呢?只有明白五行本就是實際存在於另外空間的能量機制,這些相生相剋的醫學理論才能運用於實踐,才能用來指導治病。

比如中醫講怒和抑鬱都傷肝,精神情緒能夠馬上傷及內臟,現代西醫理解不了,但我們很多人卻發現,生氣抑鬱,接著不是胃痛胃脹,就是沒食慾,或者特別能吃,走極端。成了各種現代難病怪病。治療無從下手。但當你明白精神是看不見的能量,是類似電波那樣的存在,可以直通經絡,也就能理解了,肝經被刺激,就會肝氣受阻,抑鬱症就會發生,接著脾胃經絡受到過度剋制,消化系統就出問題了,各種奇奇怪怪的現代疑難病也就發生了。因為肝經屬木,脾胃經屬土,木剋土,因此,肝經出問題,就要波及脾胃,中醫就知道如何下手治療,調理肝經的同時,必須護理好脾胃,否則,肝經造成的問題沒解決,脾胃就要淪陷。

經絡這套五行氣機,高出人眼的層次,自然看不見,但高層能量控制低層物質,低層血肉,本就合情合理。這套系統,有運行通道,我們看不到大宇宙,可是古人卻能通過打坐修煉看到人體五臟六腑經絡的運行,看到這套系統與天相通,同樣可以以人體來研究宇宙,彼此相互印證和參照,思路何其宏大,治病講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中醫提起五臟六腑,根本上都是在講它們背後高層能量的這套經絡系統。而不是講人眼看到的有形的肉質臟器本身。

這套能量的運轉,在我們的人體中,就像人造的電器,光有一套精緻的零件設備還不行,必須有電路這套能量運轉起來,才能激活電器裡的零件,進行工作,發揮作用,否則就是死的。因此,古人認為的神造的人體,也必然存在更高級的能量系統,人雖然看不見,但道理上卻可以理解。敢於相信中醫陰陽五行的指導理論,針對經絡治病,運轉開這套能量系統,就是在調理小宇宙的陰陽平衡,病自然就會好。

人眼看人體 醫學無路走

可想而知,不知經絡的醫學,要想治好病,根本不太可能,現代醫學要想否定高層次的中醫,是沒有資格的,用西醫來指導中醫用藥,則更加荒謬。這也就是現代中醫的可悲之處,即使科班出身,很多人卻不會治病了。因為《黃帝內經》也讀不懂了。一般人更是如此,因為陷入人眼層面的實證科學,沒有了古人的高層思維,古書全都理解不了了。

換句話說,兩套醫學不在一個層次上,所有的概念,均存在層次的區別,中醫講能量之氣,西醫講人眼可見的肉體器官,用西醫概念認識中醫,怎能不謬誤叢生。只能把幾千年的高層智慧生生毀掉。使人類人為的製造出數不勝數的不治之症,終身用藥,受盡折磨。無路可走。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用銀器吃冰雪雖然豪華高尚,但還不是古代吃冰文化的頂點,宋代京都人的想像力遠遠不止於此。在一年中最熱的那「三伏月」,北宋人用冰雪創造出「雪檻冰盤」樂消暑,享受生活情趣。
  • 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裡,經常有許多奇詭的異想。當然,這些異想,或者說是想像也罷,卻有非常深刻的神話來源和文化目標指向。「太極」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 猛獸老虎能感應官員的仁政高德,老虎也能感應忠臣義士的忠魂。本文敘述一個正史上有記載,發生在明末、清初的故事。
  • 古代中醫能施行外科麻醉手術,還能「換心」。扁鵲是中醫學的祖師、「脈學之宗」,他是最早運用脈診來診治疾病的醫生,並且提出了相應的脈診理論。他的換心術和起死回生醫術在當代名播遐邇,得有神醫之名。
  • 中華文化非常強調孝道,孝道是人品的核心,家庭和社會和樂的基礎,清朝王永彬著作《圍爐夜話》中講:「百善孝為先」。孝心、孝行真能感動天,史上有許多明例。
  • 人間有平行時空稱仙境,偶然開了門,偶而讓人進去一睹世外桃源,在不同時代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過。清初的仙姑洞,南朝的滕村洞穴都是這樣的仙境。
  • 詞,又稱「詩餘」、「長短句」、「倚聲」,前身是民間小調,萌芽於隋唐之際,興盛於晚唐五代而極盛於宋,是一種配合音樂的詩歌,為唐宋時代的樂府詩,供宮廷或民間演唱。
  • 西漢的哲學家董仲舒寫道:人們不敬畏上天,那樣災禍來時就表現的比較隱蔽,隱蔽到看不見發生的端倪,人們還以為是自然發生的。其實在我看來,現在這場疫情的發生絕不偶然,至於說老天要懲罰的是誰呢?還有我們每一個人真的都是無辜的嗎?這個就留給大家自己去思考了。
  • 唇亡齒寒這個成語故事來自西元前六百多年的春秋時代,講了兩個關係密切,互相依存的國家,如何雙雙走向滅亡的故事,它們滅亡的關鍵就在於一個人性的弱點被敵人攻入了。
  • 人們稱王維是「詩佛」,讚美他的詩妙悟造化之妙和人生的禪機。王維有一顆悲憫又勇敢的心, 他寫了一首《息夫人》詩,救了一家人,帶給一個貧賤家庭什麼不敢奢想的好結局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