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托梦的神迹 改写命运的对联

作者:允嘉徽
关羽字云长,是三国蜀汉时的大将,因为人忠义,广受后人推崇。(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2189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三国时代的关云长(关公)诠释了人间忠义,吸引了代代人的目光。在关帝庙的对联上反映忠义历史的精华,也吸引关公本尊的关注,托梦展现了神迹。

关羽(?~公元219)字云长,本字长生,三国蜀汉河东(今山西解县)人。他辅佐刘备兴复汉室大业,曾经大破曹军,威震一时,封汉寿亭侯。后来在吴将吕蒙侵袭荆州时被杀,谥号壮缪侯。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关羽凸显了忠直仁义,受到代代世人的崇敬,民间尊称他“关公”、“关夫子”。

历朝加封关羽,宋朝封为武安王,明朝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清朝加封规格为历朝之最[1] ,顺治帝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大帝” ,清乾隆帝改谥为“忠义”,也称为“关帝”、“关圣”、“关圣帝君”、“武圣”。

在关帝庙留下了许许多多对联,这些对联有的崇尚关羽的忠义品格,有的赞颂关羽的神勇事迹,有的以关羽为劝人警世的楷模。依据《中华名胜对联大典》、《中国古今对联大全》这两部书的记载,各地崇祀关羽的庙寺178处,不同的对联有317副,都体现了义参天地的道德高度。

除了关帝庙的对联引人注目,而关羽托梦也留下不少神迹,其中也有关圣帝君关注对联的事,在这里举几则来看看。

威灵丕振  尽平生精忠

根据清朝余金《熙朝新语》记载,山东府县学校的生员张大美虔诚奉祀关圣帝君。一次他在生病时,梦见进入了关帝庙,见到关圣帝君穿着本朝(清朝)衣冠在办事。过了一会,关圣帝君呼唤张大美,告诉他说:“这庙中楹柱对联浅薄俚俗,我很不满意。你与我有香火缘(指虔诚奉祀),为我改作一联吧。’

张大美跪地,诵出一联:

数定三分,扶汉室削吴吞魏,辛苦备尝,未了平生事业;
志存一统,佐熙朝伏寇降魔,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

上联说关公扶助刘备的蜀汉,数定三分,终究未了平生一统江山的事业。张大美在梦中见到关圣帝君穿着本朝(清朝)衣冠在办事,所以他以关公“志存一统”的心志开展下联:“志存一统,佐熙朝伏寇降魔,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寓意关圣帝君的神灵扶佐光耀的盛世(*熙朝:光耀的盛世),尽力完成他当年未了的精忠报国一统江山的志业。这是他在梦中所见的体会。关圣帝君赞赏他说:“这一联有四十二字,你在往后某一年当会知道好处。”

次年张大美参加乡试,在首场构思文章并不顺遂,他想得累了闭目养神,恍惚间不觉入了梦醒。他梦见关圣帝君推他的肘,说:“起来,起来!你忘了对联的字数了吗?”张大美惊醒,突然觉得文思沛然如泉涌,好像自己曾经准备过底稿。发榜时,张大美列在第四十二名,正是他作的关帝庙楹联的字数。”

英雄豪杰  夫子圣人

夏力恕字观川,晚号澴农,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理学家,学者称他为农先生。他出生于湖北孝感,他写的对联“英雄几见称夫子,豪杰如斯乃圣人”,嘉庆年间还悬在孝感关帝庙里。

《秋灯丛话》记载,夏太史(力恕)在康熙庚子年间,梦见拜谒关帝庙,关圣帝君告诉他说:“庙联多不惬我意,如“三分忠义”这些字眼,显示蜀汉未得一统,恰恰触痛我心,增加心痛。作好另外一副对联来,将会让你当头。”

夏力恕得到关圣帝君授予的一支巨笔,写下一联:

英雄几见称夫子  豪杰如斯乃圣人

这一联在梦中得到关圣帝君的称赞。梦醒后,夏力恕还清晰记得梦中所作的这一联。他恭恭敬敬地写好来镌在楹联板上,悬挂到关帝庙的门柱上去。接下来的乡试,他果然得了第一名。

以“英雄豪杰”、“夫子圣人”咏叹关公和他的史迹的这副对联,悬挂在孝感关帝庙对联很久,地方人士耳熟能详,但后来人多不知它是出自这位文史学家夏力恕之手。

中土以三国“三分”历史背景作关帝庙联的真的很多,书联留遗恨,难怪触痛关圣帝君心。比如:
义存汉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书(解州关庙)
夕阳丘首三分土,古道江头一片碑(当阳关陵神道碑亭)
白马乌牛,引出丹心一点;青龙偃月,劈开鼎足三分(福建东山铜陵关庙)
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解州关庙春秋楼)
百战古荆州,忠义万年心尚赤;三分安汉鼎,英雄千古胆犹寒(当阳关陵正殿)

乾坤共老  日月争光

《辛庐随笔》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湖州司空(官职,掌水土营建之事)潘时良(季驯)最敬奉关圣帝君。他督导南河时,有二蛟为患。潘时良梦见关圣帝君将以神力帮助他,后来,果真斩了二蛟。

于是湖州人士就在吴兴毗山建造关帝庙奉祀关圣帝君。当关帝庙落成那ㄧ日,来了许多人,众人构思着撰写楹联,想来想去但都没得好联。忽然有一素不识字的庄稼汉入座提笔,写下“汉寿亭侯庙”大大的五字匾,接着又写了十二字楹联:“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争光

庄稼汉写完楹联匆匆就离席了,没有留下署款。有人追着他问,他说自己“不知道自己作了什么(不知所为)。”

人们都觉得庄稼汉留下的楹联书体和唐朝大书法家虞世南(虞永兴)的书迹像透了。人们珍重地把该联悬挂到毗山关帝庙门柱上。

梅岭神迹

关圣帝君托梦不仅这样,还有别的神迹。比如,梅岭的构筑也和关圣帝君托梦有渊源。

梅岭即长春岭,在保障湖中,由蜀冈的中峰出脉。此岭多梅树,很久以来就有梅岭春深的名气。

当郡人程元一直怀着筑岭的心愿,投入三年的时间,花费了二十万元巨资作不成。后来他梦见关圣帝君,告诉他妙法后,仅仅十日间就竣工了。因此,他在岭上建构了关帝庙,可以俯瞰保障湖,尽览全景,“碧落青山飘古韵,绿波春浪满前陂”(岭上草堂联)!青山常在,就像是关圣帝君的忠义之音亘古不绝!

———
注[1]:按《楹联丛话》作者梁章钜所说的:“至我朝顺治间,封为 ‘忠义神武大帝 ’。尊崇之典,实至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人臣常用其称颂本朝)而极隆。”

主要资料来源:清朝梁章钜《楹联丛话》@*#

─点阅【璀灿中华文化】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万历年间的《增广贤文》有句名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书《寿康宝鉴》中的“福善案”记载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报的故事。让人看到“拼功业”和“道德实践”的密切关联。古人讲的“积德”、“积阴德”,其言不虚,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话啊。
  • “为政以德”的内涵是很深、深广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讲的“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本章,孔子没有具体解说什么是“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个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极星一般安居其所,别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
  • 红楼梦这本书成书的缘起,是圣主康熙皇上赐的这一场富贵。红楼梦这本未能完成结局的书,这本自传性质的小说,对应的康熙雍正年间江宁织造府的兴衰景况,都是有史料可查的。荣国府,宁国府最早的主人,荣国公和宁国公,从小说内容“焦大跟着太爷出兵”这一细节,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应该是清兵入关时,随着满洲人一起入关的那批汉人,类似于大清的开国元勋范文程(范仲淹后人)这样的汉人。
  • 明代《耳谈》作者王同轨的街坊林广儿的杀妻事件,钻法律漏洞逃过刑罚,在当地引起不平的鸣冤声震天价响,而最后的结局,更让人心震动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体现了孔门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求诸己”, 即向内求,所谓“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养,在寂寞中成就事业。
  • 在无神论者看来,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实在传统文化里,披露了很多人死后的去向,有的人甚至还去了天堂担任神职。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新城(现杭州市富阳区一带)秀才姚中。
  • 明朝时期,浙江嘉兴府李定在人们眼中是一个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却不顺利,十几年屡考不中,就在他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功名的执著时,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转!他是怎么积的阴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导子贡向前走——“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乐什么?乐道。孔门弟子中有个典范——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既然颜回做到了,说明“贫而乐”的目标不是高不可攀、虚无缥缈的,这是勉励子贡。
  • 震区有个小山村,爱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窑内排戏,场面分外热闹,有个三四岁的小男孩,非缠着爷爷领他去看戏,爷爷背着孙子刚挤入窑内,还没看清演的是啥戏,孙子却又说害怕,闹着要回家。爷爷拗不过孙子,带着孙子转身刚出了窑洞,地面就突然抖动,崖窑瞬间垮塌,演戏看戏的几十人无一生还。
  • 怎么才叫做“好学”呢?本章讲了三条。 首先,“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求饱、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况下,食不饱、居不安,你将如何?对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来说,因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顾不得吃饱、顾不得安居了。如果一个人将吃饱、安居当作头等大事,还能有鸿鹄之志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