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信的艺术

手写信比简讯或电子邮件更有传达力。
文/Marlena Figge   徐筱婷 译
书信会透露写信人的性格。图为盖布瑞‧梅兹(Gabriel Metsu)1662—1665年的画作:《写信的男人》(Man Writing a Letter),都柏林爱尔兰国立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Ireland, Dublin)馆藏。(公共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62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当我告诉别人我还在用书信与朋友联络时,大多数人都觉得那是一种雅兴,好像我们只是喜欢那些漂亮的羊皮纸和羽毛笔。平心而论,我确实喜欢使用漂亮的信纸和蜡封,但这并不是我最重视的因素。我认为,手写信这种传播媒介是数位讯息无法比拟的。

加拿大传播学家马素‧麦克鲁汉(Marshall McCluhan)有句名言:“媒体即讯息”。讯息的传播形式甚至比讯息内容还重要。很多人以为不同的传播形式(书信、电子邮件、简讯)是可以互为代替的,虽效率不同但结果相同。人类传播讯息的形式从过去的书信、电报到今天的电子邮件及简讯,每次新的形式出现,旧的似乎就会被舍弃。

其实,不同的传播形式是无法得到相同结果的,你不会像写信那样去发简讯,即便电子邮件与书信较相似,但两者传达的讯息还是不一样。事实上,我们写信跟日常对话也大相径庭。

写信让人感觉较有私密空间,因为写信的时候,我们能够深度思考及措辞,而与人交谈就不行,会感觉不自然。写信有个独特的好处:我们可以独自慢慢写,对方不会即时回应你。

写信的时候需要专注,可惜的是,现代人似乎越来越不能专注,发个简讯很快,不用花太多心思,而且很快就能得到回应。

现今人类的语言能力令人忧心,你会发现,我们传达的讯息“内容”正迅速减少,研究发现,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人的词汇量不断减少。但我们也应留意,讯息的传播形式也在退步。手写信也许已成为失落的艺术,但对现代人来说,却是提升传达力的良方。

如果不举一些实例,以上论点似乎相当抽象。以下我挑选了几封出色且历久弥新的书信,与读者分享。

美丽情书

英国诗人约翰‧济慈(John Keats)的情书写得非常美。1818年,年轻的济慈认识了芬妮‧布劳内(Fanny Brawne),不久两人就坠入爱河。济慈在1821年因肺结核去世,年仅25岁,这段爱情就此夭折;不过,他写给布劳内的情书很多都被保存下来,并集结出版。

威廉‧希尔顿(William Hilton)1822年的画作:济慈遗像。(公共领域)

其中一封著名的情书是1819年7月1日写的,信中说:“我无法用言语形容你的美丽:我想找到比灿烂更灿烂、比美丽更美丽的形容词。我甚至希望我俩是一对蝴蝶,只能共度三个夏日,这三日的喜悦胜过五十年平凡的生活。”

济慈在1819年的另一封信中说:“我每周都写信给你,你也要每周来信,因为你的信能点燃我的生机。我亲爱的女孩,我对你的爱实在难以言喻。”

由此可见,书信可以表达我们平常交谈不容易说出口的话。

熟龄友谊

《查令十字路84号》(84 Charing Cross Road)一书集结了二十余年来美国作家海莲‧汉芙(Helene Hanff)与英国书商法兰克‧铎尔(Frank Doel)的书信往来,两人的友谊完全生根萌芽于书面上。故事缘起于汉芙在美国找不到她想要的英国书,于是写信向英国“马克与柯恩”书店(Marks&Co)询问。这些信写得非常幽默,妙趣横生,也透露两位异国人慷慨的跨海情谊。

他们的书信往来何以如此精彩动人?因为即使身处遥远时空的读者,都能看到他们如何从专业交流一步步变成知交。例如铎尔的这句话就相当动人:“亲爱的海莲(你看,我已不再行礼如仪了)”。(编注:铎尔原本写信给汉芙都是称“亲爱的汉芙小姐”,因为信件必须留一份副本在书店存档,所以铎尔写信时用词都比较正式,直到后来某次回信他觉得不必再“行礼如仪”了。)

我很喜欢汉芙1952年致铎尔信里的一句话:“看来伊莉莎白不用再等我去看她加冕啦,而今后几年,我也只能(留在美国)为我的牙齿加冕了。”(编注:汉芙无法前往英国的主要原因是她必须治疗牙齿,每颗牙齿都要做牙套。)

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与伊丽莎白‧巴莱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在婚前有19个月的书信往来,两人在通信几个月后见面。勃朗宁信中第一次赞赏巴莱特的诗作时如此说:“我真的是发自内心喜欢你的诗,亲爱的巴莱特小姐,这不是一封随手写的恭维信;总之,我欣赏你的才华,这绝非敷衍你的表面话,而是我的真情流露。”

托马斯‧布坎南‧里德(Thomas Buchanan Read)1853年的画作:伊莉莎白‧巴莱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和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的肖像。(公共领域)

给年轻诗人指点迷津

1903年,年轻诗人弗朗茨‧克萨韦尔‧卡普斯(Franz Xaver Kappus)写信给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向他请教写诗的技巧,但里尔克的回信不仅讲了写诗技巧,还谈到一些人生哲理。

里尔克在1904年的一封信中说:“学习去爱也是好事,因为爱很困难。爱一个人时,那也许就是上天给你的一道超级难题、终极任务、最后考验,你所有其它付出可能都只是为了这件事。”

他在信中敦促卡普斯不要害怕孤独和伤痛,因为那是锻炼灵魂与塑造性格的力量。

里尔克在1903年的一封信中说:“你还很年轻,一切才刚刚开始,亲爱的先生,我诚心建议你:对你心中不解的事物要有耐心,把那些疑惑当作上锁的房间或外文书本去珍惜。别急着寻找答案,因为那是你现在还体验不到的。重点就是,接受生活中的每件事,把疑问搁在身边。或许未来某一天,你会逐渐地、甚至不知不觉地在某种生活体验中得到答案。”

要挑选一封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J.R.R. Tolkien)的信出来讲有点难。他写给儿子麦可(Michael)谈婚姻的那封信当然值得一看,但我要分享的是他在1944年写给儿子克里斯多弗(Christopher)的信,内容谈到身处黑暗时代也要心存希望,写得相当好。二战期间,克里斯多弗在王家空军服役,虽然托尔金深感战争带来巨大苦难,但信中他告诉儿子:“经验告诉我们:邪恶势力虽有强大力量,企图操控一切,但向来徒劳无功,其所做所为只是在孕育正义的种子,这是邪恶始料未及的。”

这封信肯定能让儿子得到慰藉,这种慰藉难以言喻。而托尔金对黑暗世界的感悟,也转变成对爱的感悟,他说:“在我悲伤与心神煎熬之时,上天把你这份特殊礼物赐给我。几乎在你出生那一刻,我就感受到你的爱,我如同听到清晰的言语在向我预告:这份爱将永远伴随我,安慰我。我最亲爱的,也许上帝保佑,我们不久就会再相见,届时我俩‘健康无忧、心灵契合’;而且我深信,来世我们一定会再度重逢。”

书信透露性格

书信是有意向的语言(language of intentionality)。澳洲作家兼音乐家爱德薇娜‧普雷斯顿(Edwina Preston)说,写信的时候可以暂停,把你的即时体验写下来。

她说:“信是一种临时、即时的生活纪录,记录你当下感受到的、发生的事。写信就是把当下的点滴想法逐一写在纸上。”

艾伯特‧安克尔(Albrecht Anker)1903年的画作:《写信的年轻女子》(Young Woman Writing a Letter)。(公共领域)

写信时,周遭再小的风吹草动,也可能影响你的思路及写作内容。由于写信本来就需要慢慢思考,所以你可能就会把“临时看到听到的东西”(stuff of life)写下来。

虽然写信也可以写我们的日常活动,但信毕竟不是日记,不会只是平铺直叙写那些事。就像普雷斯顿说的,写信会考虑到收信人,“你会与对方持续地对话,不断地互动,因此必须顾虑对方的感受,而写日记则不需要”。所以写信的时候,你会在意对方看信时是否喜悦。

在写信过程中,你要做很多决定,因此一封信包含的讯息不只是文字而已。例如,你要选择何种信纸、使用钢笔或铅笔、字迹潦草或工整、写错时怎么修改,处处都是讯息,这些讯息加上信件本文,就会透露写信人的性格。

收到一封手写书信深具意义,因为整封信都是对方为你花的心思,是对方重视你的具体表现,是值得珍惜和回味的,而这也是数位通讯无法比拟的。

普雷斯顿指出,书信往来无法得到即时回应,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电子邮件或简讯这类即时通讯工具,迟迟不回就会令人不耐。除非是等待暗恋对象回讯的少女,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等。其实,盼着对方来信的心理会增强收到信时的满足感。

这是我好友结婚那天发生的事:新娘在等待婚礼开始时,新郎找人送了一封信给她。这封信是他在几年前他们第一次约会后写的,信中表达他担心自己给新娘印象不好,随后新郎化焦虑为信心与希望,他深信他的盼望终将在新娘读到信的那一天获得回报。

婚礼当下便是寄信的最佳时机,虽姗姗来迟,但等待却是值得的;事实上,这些文字在岁月荏苒后变得更美了。

原文The Art of Letter Writing: Communicating With Pen and Paper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简介:玛琳娜‧菲格(Marlena Figge)于2021年获得美国佛蒙特州明德大学(Middlebury College)意大利文学硕士学位,此前,她于2020年从达拉斯大学毕业,获得意大利语和英语学士学位。她目前持有教学奖学金,在意大利一所高中担任英语教师。

责任编辑:沈少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施洗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说道:“看哪,神的羔羊,背负世人罪孽的!”(约翰福音 1:29)。基督教艺术经常用羔羊来描绘基督。
  • 马德里王宫(Royal Palace of Madrid)位于西班牙首都中心,可说是西班牙王室传统的代表。这座宫殿来自18世纪中叶改建古老的摩尔人堡垒(Moorish fortress),呈现法国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风格,占地超过100万平方英尺,拥有近3,500个房间。王宫是西班牙王室的官邸,至今仍用于国家庆典。马德里王宫以跻身欧洲最大宫殿之一而闻名。
  • 《青铜骑士》,由叶卡捷琳娜大帝订制,用来宣示她暨俄罗斯末代沙王及第一位帝王彼得大帝(1672—1725年)之后成功地统治了俄罗斯。彼得出生后一个世纪,这位新登基的女王不仅展现对前任帝王高度的敬意,更借此巩固自己身为俄罗斯伟大统治者的地位,在雕像上题词“叶卡捷琳娜二世向彼得一世致敬,1782年”。
  • “马”对人类的贡献也许更甚于其它动物,马协助人类维持生存、繁荣以及征战沙场。马也提供我们运输、犁田耕耘、机械动力,甚至跟我们勇敢地冲锋作战。
  • 游客不仅能在凡尔赛宫“战马辉煌—人类文明的重要伙伴”(Horse in Majesty—At the Heart of a Civilisation) 展览中欣赏到克雷格的画作与骑马艺术,还可以从三百多件跨越1500到1800年代的艺术品中看到辉煌的历史,甚至还能欣赏到罕见的马术或骑兵盔甲。
  • 波士顿美术馆最近整修完成的展厅展出150多件、跨越4,000多年历史的珠宝,主题:“超越辉煌:聚焦馆藏珠宝”(Beyond Brilliance: Highlights from the Jewelry Collection)。这些珠宝述说着从遥远的过去到现在,关于爱情、战争、死亡、全球贸易、政治、科学与艺术的故事。
  • 中东地毯与欧洲绘画有着相互交织的历史。在文艺复兴时期,在宗教绘画和肖像画中常出现进口地毯,尤其是来自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地毯。这些充满异国情调、昂贵的纺织品可以用来展现财富、现世性和地位。它们还为画面的构图增添了色彩和图案。
  • 政治动荡和反战的焦虑,或许是现代艺术普遍给人丑陋之感的两个原因。然而,在激进政治的炽热表象之下,如达达主义等艺术运动还隐含着更为阴暗的深层意涵:它们视觉化地传达了后现代哲学,即虚无主义、非存在论(nonbeing)和生命无意义的观念。毕加索笔下的人物形象支离破碎,反映了现代人在抛弃传统真理观之后所体验的意义与秩序的崩解。
  • “科尼什艺术村”(Cornish Colony),是美国早期数一数二的艺术村。艺术村的中心是圣高登斯的住所与他后来建造的工作室。这个地方现在是“圣高登斯国家历史公园”(Saint-Gaudens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所在,由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管理,想了解美国的历史、艺术和大自然,这个风景如诗如画的艺术村再适合不过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