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宫廷戏将在国家剧院登场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1日报导】(中央社新竹县十一日电)客家宫廷大戏“喜脉风云”将于七月十八日起一连三天在国家戏剧院登场,演员除了荣兴客家采茶剧团老、中、青三代戏曲菁英外,客籍政坛名人也参一“角”。省辖县市唯一登台的新竹县长郑永金扮演文官,近来勤练台步和身段,盼将古代文官的威仪风范演得入木三分。

“喜脉风云”剧情描述金枝玉叶的公主突然卧病不起,太医把脉后贺喜皇上,称“公主不是得病,是有喜了”,待字闺中的公主何来喜脉,要如何化解,为整出戏剧的卖点。内容生动,有别于过去的采茶小戏,呈现客家戏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伉俪扮演皇帝、皇后,公主由客家委员会主委叶菊兰饰演,郑永金、立委邱镜淳、何智辉、钟绍和则扮文武百官,客委会副主委庄锦华也将粉墨登场,“卡司”阵容坚强。

郑永金为演出古代文官的威仪风范,在芎林乡籍客家戏曲小生李文勋指导下勤练台步,十日上午并绑起头套、戴上官帽、穿起练习的戏服“预演”一段,尽管台词不多,郑永金还是战战兢兢的学习。

眉毛被吊起、戴着沉重官帽的郑永金,起初一阵头昏,他笑称,过去做官的人还真辛苦,走起路要有端正的姿势才能将官服撑起,不同的官阶还有不同的走法,相较起来,现实生活的县长穿西装打领带算是轻松多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行政院客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叶菊兰今天在客家电视开播典礼致词时,以流利的客语说,希望藉由客家电视节目的传递,让客家年轻一辈能重新看见自己的文化、非客家族群认识客家,并凝聚客家人对客家的认同与情感,让客家的下一代能在公共领域中自然、骄傲的告诉别人,“我是客家人”。叶菊兰指出,客家委员会从去年七月开始筹划成立客家电视频道,这段时间,客委会一直以“完成历史任务”的心情推动客家电视的成立,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在今天正式开播;她感谢总统陈水扁对于客家文化的重视与关心、行政院院长游锡堃及朝野立委的共同支持、有线电视系统业者的鼎力相助,让客家电视突破万难顺利诞生。
  • 从今天起,民众只要转到十七频道,就可收看全天候客语发音的客家电视,节目内容多元丰富,并由客家子弟担纲,例如当红客籍女子团体“闪亮三姊妹”主持综艺节目、英文名师徐薇主持客英语教学节目、资深媒体人黄肇松主持“啥客百分百”政论节目等。客家电视今天隆重开播,节目“菜色”如何令人好奇,八点档戏剧“老嫩大细”描述三代同堂客家家庭的喜怒哀乐,强调客家农村的浓浓乡土人情,并表现现代客家文化的幽默诙谐,由罗时丰、戴士尧等人主演。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能成为精神生活和学习中心,以培养智慧、文化和修养等领域为宗旨。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涵盖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图书馆、学校和医院,还有西班牙王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看得见的红楼梦”特展,展览以经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为题,引领观众从物件反映出来的人情物趣,走进文学、艺术交织的美学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贵族世家的荣景,看见《红楼梦》的绝美与哀戚。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16、17世纪的袖珍肖像画主要装在吊坠的项链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礼物、爱情象征或是纪念出生或死亡的纪念品。到了18世纪,袖珍画因应珠宝而生,出现在项链垂饰或镶嵌在戒指或手镯中。期间许多来自欧洲的袖珍画画家来到美国为新共和国的公民作画。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袖珍画的需求迅速增长,在美国市场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
  • 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Alabama State Capitol)位于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门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是该议会大厦特色。阿拉巴马州议会大厦与其它州的议会建筑类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个城市。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 博物馆研究古董盒子并不是看里面是不是还装有原来的东西或已空无一物。学术上打开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质、形状、功能和美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观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们观赏,想一探究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