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

font print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是各种书体交相发展的时期,这时,隶书已走东汉末年程序化的道路,楷书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阶段发展到今草,行书在隶楷递变过程中从产生经过发展到成熟,尽管后来各朝各代的书法家擅长篆、隶、章草,但毕竟是个别的,只是作为书法艺术来欣赏。而真、行、今草,已为上下所接受,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交往,同时在士大夫阶层中形成了普遍的风尚,作为雅俗共赏的标准。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著名的书法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

三国的刻石

魏蜀吴三国鼎立,只有四十五年的历史,三国石刻承东汉余绪,然而,立碑之风衰竭。建安十年(205)曹操以当时葬礼过繁,曾下令禁止制造石兽、碑铭,自次以后,碑刻减少,但并不因此而完全绝迹,仍旧有不少重要的碑刻。如魏的《上尊号奏》、《受禅表》、《范式碑》等,吴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等,蜀无石刻流传。在这些碑刻中大多数是隶书体,然而与汉碑不同,其实正是行楷书逐渐取代了隶书之际,隶书中楷书笔法成分加强,在这些典章巨制的碑刻中也能够透出消息。自魏至明,再也没有写出汉碑隶书的风韵,然而,三国时的魏隶其飘逸拓展不及汉隶,然茂密浑穆、整严浓丽,却为两晋南北朝隶揩的渊源所在。

碑刻《受禅表》


  
魏晋木简、写经
     
属于魏晋时代的木简,大多数是从古楼兰遗址,所发掘出来的。
  
这时的书迹与前代的简牍书比较,就是带有波折的隶书,几乎完全灭绝,而行揩、行草、草书为多。从其遗迹中可以充分证明现代传世不多的魏晋法帖或墨迹,如钟繇宣示力命、陆机平复,以及王羲之诸帖,都是可以互相印证。另外,北魏龙门造像铭的镌刻、规模巨大的泰山《金刚经》等,也都给书法艺术发展史留下珍贵的遗迹。

《金刚经》镌刻

墨迹

三国、两晋时期的留存至今天的墨迹大多是写经、简牍和残纸。流传有绪的书法家墨迹,是西晋的书法家陆机写的《平复帖》。《平复帖》的字体属于章草,它和出土的汉晋简牍章草很相似,用笔挺健、朴拙。 魏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钟繇、韦诞、皇像、卫恒、索靖、陆机等。    
                             
◇ 钟 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曾师曹喜、刘德升、蔡邕,工篆隶、行草,尤以楷书擅名。有《荐李直表》、《贺捷表》、《宣示表》、 《力命表》等。这些作品有的刻成单帖,有的收集在众帖中。
◇ 韦 诞(179-253),字仲将,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擅长各种书体,尤精题署。
◇ 皇 像(生卒年不详),字休明,三国吴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善篆隶、章草,
时有”书圣”之称。传为皇像作品有《急就章》,今有刻本流传,《天发神谶碑》传为其手书。
◇ 索 靖(244-303),敦煌(今甘肃)人,张芝姊之孙,亦擅章草,传张芝草书而变其形,传世有《出师颂》、《淳化阁帖》刻有《七月》等帖。
◇ 陆 机(261-303), 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擅长章草,有真迹《平复帖》
传世,此帖曾在《宣和画谱》中着录,此帖和流行后世的刻帖中的一般章草不同,与王羲之的草书也不同,由此可以窥见西晋草书的真貌。
  
流传至今的东晋墨迹大都是勾摹本和临摹本,其中以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的书迹比较多。王羲之及王氏一门书家,为书法发展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早年学卫夫人,草书学张芝,真书学钟繇,并博采秦篆、汉隶及六朝碑版之长。一变汉魏以来的质朴的书风,创为妍美流便的新体。有”书圣”之称,书法特点是奇而正,雄而逸,健而美,无一偏之弊,其书真迹无存,传世作品散见于宋以来所刻的众帖中,墨迹也多为唐人双钩填之摹本。保存至今的有《姨母》、《寒切》、《二谢》、《丧乱》、《孔侍中》、《初月》、《快雪时晴》、《兰亭序》、《上虞》、《十七帖》、《乐毅论》等。其中《兰亭序》享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盛誉。   
◇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自幼从父学书,精诸体,
尤以行、草擅名。与父并称”二王”。他继承并发展了张芝、王羲之的书法衣钵。并一改当时的古拙之风,用笔英俊豪迈,饶有逸气,赢得了”破体”之誉。存世的墨迹有《鸭头丸帖》;小楷有《洛神赋》刻本,因残存十三行,故也称《十三行》。另有《中秋帖》、《地黄汤帖》、《廿九日帖》等,其中《中秋帖》为《三希堂法帖》之一。
  
与二王同时代的书法家还有卫铄、王珣等人。
  
◇ 卫铄(272-349),字茂漪,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师承钟繇,尤善隶书。
因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所以卫夫人书名传之久远。传世楷书八行在《淳化阁帖》, 及书论《笔阵图》,大概均为好事者为之。   
◇ 王珣 (350-401),字元琳,琅琊(今山东临沂)人,他和著名书法家王献之乃族兄弟。珣之书法行书尤佳,传世作品有《伯远帖》。
  
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墨迹主要体现在羊欣、王僧虔等著名书法家及南北朝的写经中。

羊欣(370-442),字敬元,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书法亲授于王献之颇具神韵,当时有“买王得羊,不失所望”的谚语。王僧虔(426-485),琅琊(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四世族孙,并深受其影响,最善正行书,丰厚淳朴而有骨力,为时人所推崇,影响至唐宋。传世书迹有《王琰帖》。书品著有《书论》等篇。
  
南北朝时佛、道两教空前发展,此时的写经书体与同期士大夫阶层的书体很不一致。如敦煌出土的《华严经卷》,字体大都是扁方形,竖笔细,横下笔不顿,但收尾重而上挑,有点像隶书。实际上未有中锋和回笔,不讲究间架结构,随意落笔,似不经意。

──转自《世界旅游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被视为中国国宝级文物的隋代书法艺术精品|隋人书出师颂卷﹐经大陆书画鉴定家鉴定后﹐北京故宫博物院决定以两千两百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收购,这是近年中国大陆收购古文物的天价。中新社今天报导,隋人书出师颂卷或称为西晋索靖书,出现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二00三春拍‧古籍善本专场”。这件作品有唐﹑宋﹑元﹑明﹑清鉴藏印记五十余方﹐尾纸有南宋米友仁鉴定题跋﹐引首和后隔水都有清代乾隆皇帝长篇题识。明代詹景凤“东图玄览”﹑王世贞“弇州山人集”﹑清代顾复“平生壮观”﹑安岐“墨缘汇观”以及着录清宫收藏历代书画的“石渠宝笈”等书都有详细记载。
  •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今天宣布,将以四百五十万美元,从美国一名收藏家手中,购回中国国宝级文物“北宋祖刻﹃淳化阁帖﹄”。中新社报导,“淳化阁帖”是北宋淳化三年(公元九九二年)由宋太宗下旨镌刻的书法丛帖,这部分为十卷的帖子是中国最早的汇帖,收集了宋朝以前一百零八位历代帝王、名臣、书法大家共四百二十帖墨迹。
  • 陈廷敬书法欣赏
  • 据称是中国现存最早书法作品“出师颂”,已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两千两百万元人民币高价收购,但出师颂的真伪及实际价值仍备受质疑。另一幅名作、中国国画大师傅抱石的“丽人行”如今不知去向,这笔文物的拍卖过程也疑云重重,显示大陆文物交易过程问题不少。北京故宫博物院高价从北京嘉德春季拍卖会购得“西晋索靖书出师颂”,消息一出,大陆文艺界对“真假晋墨”议论纷纷。大陆学者专家质疑北京高价买下假货,大陆媒体大篇幅报导并视为“旷世骗局”。
  • 在明遗民中,睿埙是一个遗世独立,很有个性的人。他的书法,同样也有明显的个性。他以柳书为体骨,用盘回曲折之笔,分别以左偃右仰、或轻或重的点画以取姿,但筋节皆劲,狂放之中而有清刚之气,又如急湍咽石,曲折奔流。
  • 在明末董其昌的书法风格影响之下,憨山虽为襌门大师,但书法也不免受其影响。出笔入笔间秀润风雅,上是笔画不带火气,笔画与字距间有较大的空间。
  • 编《行草》时,云门舞集总监林怀民态度严肃紧张,有如描写九宫格;那《行草贰》呢?林怀民说,“端庄而自由自在。”林怀民说,他希望在这出舞蹈中呈现中国的颜色,中国的灯光,“整出舞蹈在我看来,就像是会动的SK2。”
  • 南管、掌中戏、书法的多元文化,加上花卉产业的深耕,总统府地方文化展第十三档的主角彰化县以“萃雅彰化.磺溪常新”为主题,呈现彰化县特有的传统戏曲、古迹建筑与文学等文化特色外,更融入了彰化近年来勤耕的花田产业,为建县两百八十年的彰化形塑“花田城市”的愿景,也让民众能够认识彰化县的掌中戏等文化外,借此次的地方文化展为明年一月十七日在彰化登场的台湾花卉博览会暖身。
  • 你有多久没拿过毛笔写字了?为提供学子、上班族、银发族等突破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将传统书法艺术带入现代家庭生活,淡江大学书法研究室与远距教学组已成功开发网路书法基础教学,新兴的教学、系统的课程也让不少台湾艺人开始迷网!
  • 与时俗相偃仰客有过而笑问
    之向者夫子接尘而游不肯○
    偷懦习软熟见蝇营蚁膻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