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欣赏】杜荀鹤《自叙》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气: 246
【字号】    
   标签: tags: , , ,

杜荀鹤《自叙》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亡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作者简介】

杜荀鹤 (公元846 – 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能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境遇,鞭挞不正之风,有济世救物的热情。著有《唐风集》。

【字句浅释】

题解:此诗用向人自叙的口吻写出了作者身处暗世、有志难伸的困境与忧烦,并揭示了造成此境的社会病根,读起来生动感人。
酒瓮:盛酒的坛子。
熟谙:熟悉。
禄:官位,又指古代给予官员的俸给。
物:泛指万物,包括人、社会。
世情:世态人情。奈:
无奈,怎奈。
值:遇到,碰上。
吾唐:“我大唐”,因为作者是唐人。
逸人:遁世隐居的人。

【全诗串讲】

酒罐子、雅琴和诗书伴随着我的带病之身,
熟习了当今世道和政情、我反而乐于守贫。
我宁肯,在天地间做一个闲散游吟的诗客,
也不愿去窃取作官的俸禄、当个昏官庸人。
我没有忘记,诗人的宗旨是在于救人济世,
但无可奈何,碰上当今的世道却容不下真。
这让我,一生中的肺腑之言没有地方可讲,
我大唐虽大,直到白了头我还是闲散逸民。

【言外之意】

晚唐世道渐暗,诗人守真不移,这就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诗人贫病交加,但宁愿以书寄情、以琴抒愤、以酒浇愁,也不放弃“真”而去“窃”取官位。自古以来,好诗人就是社会的镜子、历史的声音,时刻关照着人民的疾苦、吟唱着历史的兴亡。当他面对一个“不容真”的世道,眼睁睁地看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无力去改变、自己的肺腑之言又无处可诉时,其心中该是何等的痛苦啊!

──转自正见网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来到水的源头时,不妨席地而坐,仰看白云出岫在蓝天漂浮,一片宁静祥和中,却蕴含了无限的变化,勃勃的生机。一切都是那么玄妙,那么自由,在清风白云间,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其实什么都有了。
  • 在唐代艺术中,小令词的清空,和水墨画的淡远,可说是互为辉映的双璧。而词人又兼画家的张志和,是结合了这两宗艺术的高手。这阙词通篇只有二十七个字,给人的感觉却像是一幅江南水乡泽国的渔歌图。在整个天地间,人、花、鱼,鹭,一切都被斜风细雨所笼罩了,万物都各自消失了他们的边界,而成为浑然的整体,象是古代画的水墨晕染。
  • 这是一首祝酒歌。前两句说敬酒,后两句是祝词。金屈卮是一种古代名贵酒器,用它来敬酒,以示尊重。
  • 墨林漫步:唐诗佳句
  • 如果有人也因此而想起了自己永恒的家,则黄鹤楼也不枉自在江边独立千年了。人有回归的念头,那就是有希望的人。有希望的人心中也就没有那样多烦恼和忧愁了。
  • 这首诗的内涵,应是白居易晚年,人生百味尝尽后的体悟。“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纵使功成名就,也只是蜗牛角上的争夺;就算富贵百年,也只是石火光中的一闪。“蜗牛角上”和“石火光中”是何等的渺小短暂?但即使这样,在浮生若梦中的人们,还是苦苦地追求著名、利、情,成也担心,败也担心。然而相信天命、承认天理的人都知道,世上的富贵贫贱,各凭造化,荣禄平庸,早有安排。知晓真相的人,怎么还会为这种事烦恼呢?所以,不开口笑的才是痴人哪!
  • 中国新闻界的腐败,因中央电视台赵安贪污案的暴露而广为公众注意,一名电视台的节目总监,公然在床底下铺藏一千万元现金,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北京“中央电视合”简称“央视”,被称为“中国第一媒体”,赵安案之发生,其最大的背景乃是这个媒体霸王的超级垄断性,它有数以亿计的观众,有天文数字的广告收入,是一个典型的官僚资木主义经营模式。
  • 秋天是诗人们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季节。许多诗人都会触景伤情、悲秋滴泪。但作者却在寒秋中找到一片明朗的春景,让人体验到温暖的春情,使人意识到一片萧条中仍有勃勃生机。
  • 佛门是空门,空门驻空心。作者才入门一游,便凡尘如洗、俗念顿泯,心生喜悦,并与众僧喜悦一同融入那悠扬远播的钟磬声中,使得山寺、树木、花草全都弥漫在喜悦的音乐里。作者一游尚且如此,经年累月居住其间、每日打座修心的僧众,其心境又当如何?
  • “放生”就是把活的动物放回到自然界中它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放鱼”是“放生”中最普遍的一种。这首小诗就是作者在“放鱼”时对鱼说的一番话,是咏物诗中富於哲理、意味隽永的佳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