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平调清温峻你该怎么补

人气: 45
【字号】    
   标签: tags:

补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主要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的不足,或补益某一脏腑的虚损,以达到扶助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即《内经》所说的“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然而进补又有快慢急缓等不同,所以又必须因人、因地、因时,针对病情轻重缓急、体质强弱而采取不同的进补方法。

  ■平补法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弱、无病以及病后气血虚损患者的进补。一般而言,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病去则食养之。药物宜选择气味甘淡、其性平和、不热不燥、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之品。如补气可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血选四物汤,气血双补选八珍汤等。已故名老中医岳美中特别推崇《金匮要略》中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的薯蓣丸。此方重用补益脾肾的山药为君,还有八珍汤的气血双补,外加干姜补阳、阿胶补阴以及桔梗、杏仁升降气机,还有柴胡、防风等驱除风气,此方不壅不腻、补而不滞,对多数人都比较适合。

  ■调补法全身功能衰减的高龄老人和久病之人,或脾胃过于虚弱,消化功能较差的人,往往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对这些人最忌蛮补,而宜采用“调补法”。正如《寿亲养老新书》中说:“上寿之人,血气已衰,精神减耗……大体老人药饵,正是扶持之法,只可温平、顺气、进食、补虚、中和之药治之。”所以,药物不宜选用滋腻、壅滞、阴寒、破利、大辛大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和气血。一般可选缪仲淳的资生丸(汤)为基础方。方中用参、苓、术、草、扁豆、苡仁、山药、芡实、莲米补脾健脾,并佐以陈皮、山楂、神曲、砂仁、白蔻、藿香等理气醒脾,开胃助消化,补中寓消,以防发生滋腻碍胃等情况。

  ■清补法主要适用于阴虚体质,病后邪热未清以及夏季、秋季的进补。常用药物可选择西洋参、沙参、麦冬、生地、白芍、枸杞子、百合、玉竹、黄精、太子参、莲子、山药等滋阴清热或药性平和之品,即所谓清滋法。其用药的原则是清而不凉,以免阴阳俱伤;又要滋而不腻,以免妨碍脾胃的消化吸收。一般可选叶天士的养胃汤,重症可选大补阴煎,夏季可选竹叶石膏汤、清暑益气汤等。

  ■温补法主要适用于阳虚之人以及冬季的进补,可选附子、干姜、肉桂以及杜仲、胡桃肉、羊肉等。温补法特别要注意脏腑辨证,如脾阳不足者,用理中汤;肾阳不足者用金匮肾气丸(汤)或张景岳右归丸(汤)。此外,还可用温灸足三里、神阙、气海等穴进补。

  ■峻补法对极度虚衰、病情垂危的患者需要峻补法。临床主要见于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产后、大失血后、极度劳累或大汗亡阳等。一般可选独参汤、参附汤(人参、附子等量)、六味回阳饮(当归、熟地、人参、附子、干姜、甘草),阴虚者可用生脉散加味。不少动物药适用于峻补,如阳中之阴极虚,可用龟板胶、人乳、牡蛎之类;阴中之阳极虚宜选鹿胶、海狗肾、海马等。

  总之,“药症相符,大黄亦补;药症不符,参茸亦毒”,所以进补一定要“辨证施补”,采取适合自己的剂型,按规定的剂量进补。注意对“单纯邪实者不补(患病而正气不虚)”,谨防“虚不受补”。对于体虚而兼有实邪的患者,也可酌情采用补泻双施或补中寓消等法则治疗。

来源:健康热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