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大师(1793~1881)

【水彩行家】Williama Anderews Nesfield的“环形石柱”技法解析

洪东标 图/刘秀彩
font print 人气: 27
【字号】    
   标签: tags:

公元前两千多年,一群来自欧洲大陆莱茵河流域的移民,越过了英吉利海峡,进入不列颠群岛,他们带来了青铜器文明,也在许多地方竖立起祭祀用的环形石柱,在经历了长久的年代之后,这些石柱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神秘的谜,这样的神秘感强烈的吸引了水彩画家Williama Anderews Nesfield(1793~1881)的注意,于是一件极为精彩的作品“环形石柱”便流传了下来。

这件大约创作于1828年间的作品,在大师的笔下,被以夸张的时空变幻,极富有戏剧般的张力,强力的扣紧每一位观赏者的心扉;我们相信在照相技术尚未发达的年代里,除非画家拥有高超及过人的实力,否则绝难如此化刹那为永恒的。

在构图上的Nesfield巧妙的应用了明暗交错的烘托手法将画面推出的空间,由前景投射在牧羊人、羊群、石柱群上阳光,我们实不得不联想到有“圣光”之美誉的荷兰大师Rembra(1609~1669);渐次在阴影中的原野及山坡上明亮的草地,远方积雪的山头,无不在创作三度空间的视野,阴沉的天空中翻腾的白云及一瞬即逝的闪电强化了石柱神秘般的谜团,无助的牧羊人即将面临一场命运未卜的风暴;观者如同置身剧场正观赏一场剧力万钧的舞台剧。

在技法上,Nesfield正充分发挥干笔法的特色,粗纹纸张的优点表露无遗,不论在石柱粗糙的质感节理,繁琐草原植物的表现上,拿捏得恰到好处,对干笔法有兴趣的初学者而言,这件“环形石柱”正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观摩作品。
颜色分析:
(1)靛青 (2)灰紫
(3)印弟安黄 (4)岱赭
(5)胡克绿 (6)焦赭
(7)普鲁士蓝 (8)凡岱克棕
(9)土黄
纸张:重磅粗纹手抄纸
技法分析:



图1~1.


底色的设色,除了留下白云、远方积雪的山头、石柱、牧羊人及羊群的受光面外,均淡淡的以靛青、岱赭、胡克绿、土黄渲染(此时闪电部分先涂以留白胶)。



图1~2


逐次加深各部,草地上加深石柱的投影,并分出山坡的明暗。



图1~3


重叠的干笔法在粗纹的纸上留下笔触,正表现出物体结构上变化的质感与节理。



图1~4


依明暗的配置,再度染画暗面,使笔触中的较淡的斑纹不致显得太突兀,再经细部的修饰,去除留白胶,闪电便清楚的画过阴暗的天际,大功告成。

局部解析:石柱



图2~1


以印弟安黄打底,并不经意的留下笔触下的纸白。



图2~2


以印弟安黄调入少许胡克绿淡淡的染出岩石的暗面,待干之后再用小笔以岱赭擦出岩石的凹缝及纹理。



图2~3


逐次加深纹理,用小笔和少些的岱赭,靛青和少许的胡克绿调合后干刷上去。



图2~4


用焦赭修饰岩石中最凹陷的暗影,运笔的方向及笔触正符合了岩石的节理与结构。

局部解析:牧羊人、羊群及原野。



图3~1


以土黄及大量的水淡染野草地,并小心的留下羊群受光的背部,再立即以凡岱克棕横刷草地面的暗处。



图3~2


用岱赭画羊群的暗面,原野上以凡岱克棕再次重叠,形成草地的暗面,再以普鲁士蓝调入少许印弟安黄点出远处的树丛,山坡上再染上暗处。



图3~3


干笔的作用在此表露无遗,依地形的方向做逐步的干刷,并再加深羊群的暗面。



图3~4


小心的用笔逐步修饰羊群,尤其在羊脚和在地面上投射出的影子。最后用中国白点亮阳光照射到的羊背、马及牧羊人,并再度染暗背后山野的暗面,以衬托出前景受光的牧羊人与羊群,并且也拉开了画面的纵深。

局部解析:云层



图4~1


以淡淡的靛青轻刷云团的暗部,将云团的底部刷出云外,再以灰紫、靛青、凡岱克棕重染昏暗的天空,左下方的水分渗入白云的底部形成云团较柔和的暗面。



图4~2


以岱赭重叠刷云团的转折面及空隙。



图4~3


以灰紫淡淡的干擦,再以靛青调入少许凡岱克棕叠染暗面。



图4~4


最后用小笔以中国白修饰云团碎裂的边沿,形成更多的层次和不规则的云边。#

(本文摘自1995《水彩杂志》夏‧停刊号)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主题的选择上他应用了色彩互补的原理,严谨的挑选与黄橙色凤梨互补的青紫色葡萄,与灰紫色调子的鸟蛋,并且保留了凤梨青翠的叶子,轻松自然的放置于蔓草间,加上那小小鲜红色的莓果,如此便展现了活力,使人禁不住的让视线一再留连,不忍离去。
  • 由于棕色纸容易购得及其详细分类的中间色调,使他深受画家们所喜爱。他粗糙的表面,对于软性材料的使用,如碳笔、粉笔、腊笔等,是十分优良的。中间色调的棕色纸更可加强明暗对比的效果。
  • 在文艺复兴早期,建筑家布鲁内勒斯基 ( 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46 ) 因致力于研究古代建筑,而去测绘这些古代建筑的结构。由于他要把古代建筑的样子正确的记录下来,所以发明了科学性的透视法。
  • 谢明锠先生认为画水彩就像在写日记,每天去寻找与生活历程产生共振的景物,然后透过水彩把它重新呈现出来,是人生一大乐事。
  • 因水彩之含胶量较高,因此可以用较多水稀释渲染,若将不透明水彩如水彩般稀释薄涂,因含胶量较低,附着力不够,画面会剥落,故不透明水彩是为了平涂均匀与遮盖性强,比水彩较厚涂的目的而设计的,而为了使用中更容易控制掌握故甘油含量也较多,少量的填充物加入不透明水彩中,造成了它的高遮盖力,但若加大量的填充物于色粉中,则就成了低廉之广告颜料或小学生用颜色,遮盖力平涂性反而不如透明水彩,画面也会更厚,彩度较低;不过一般而言,广告颜料不会采用耐久性的原料调配。
  • 本幅取材自英国较为偏僻的西海岸地区,强烈对比的意念是画面的主题,巨大的岩崖是恒久的,瞬间的幻影是翻腾滚动的云彩,代表死亡的船骸与充满生命力的鹊鸟,动荡喧哗不休的海涛,和安静祥和的沙滩……:在构图布局上处处用心,画面中激荡着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调歌和赞叹。
  • 大天鹅,正是青海湖夏季的娇客。洁白的羽毛,喙部黑色而局部艳黄,是非常入画的鸟类。至少在两百年前,欧洲已有画家画过它的插图(生物画),画里的池沼、苔原,不止一次打动我。
  • 从他的油画作品中,我们见到深厚扎实的功力。油彩或薄或厚,总是恰如其分的表达出空间、体积、质感、光线与色彩。用笔则是潇洒处自在而强劲有力,细腻处又精致婉约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这么厚重沉稳的油画作品转换成水彩时又是如何的面貌?
  • 翁先生的收藏以水彩画居多,因他本身创作水墨画,因而认为水彩与水墨是相通的,虽然水彩画是学自外国,但他可以表现出很中国的味道,而且以现代的科技制造出的纸张与颜料之精良,再设除湿机,水彩画保存久远的年代应是不成问题的
  • 蛋彩画:一种古老神秘又极富魅力的绘画表现方式,在沉寂一段长时间之后,又在20世纪的艺术创作领域里展现其傲人的光彩,以精致细腻的绘画风格,严谨而精湛的表现手法,确实令人目炫神移,留连忘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