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上善若水

贯明
font print 人气: 8539
【字号】    
   标签: tags: ,

从小时候学写日记开始,我就一直很喜欢收集关于水的人生格言。记得最先读到的是儒教始祖孔圣人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第六》),当时的理解是聪明人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一样不停地流动;仁厚的人则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巍然不动。后来我又读到了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据说泰勒斯曾向埃及人学习观察洪水,很有心得。他仔细阅读了尼罗河每年涨退的记录,还亲自查看水退后的现象。他发现每次洪水退后,不但留下肥沃的淤泥,还在淤泥里留下无数微小的胚芽和幼虫。他把这一现象与埃及人原有的关于神造宇宙的神话结合起来,就得出了万物由水生成的结论,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水。古希腊七贤每人都有一句特别有名的格言,而泰勒斯的格言就是:“水是最好的”。这个结论与中国道教始祖老子的“上善若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的第八章,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争名利。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人世间最善良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才能成为百谷之王。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七十八章中进而对水作了以下阐述:“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尤其当一个人处于弱小劣势的地位时,只能采取以柔克刚的方法才是取胜之道。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就是其“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良的人,心胸善于保持安静祥和,待人真诚、友爱而无私,说话恪守信用。其所作所为正因为不与世人争锋争强,所以才能成就至高的美德。水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就是最大的善行。

从水的品性中得到启发,我们都知道无形之物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物质中去,所以才有滴水穿石之说。这个道理让我们知道了无形与柔弱的好处。其实做人的道理也是如此,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为人处世则更需要善于以柔克刚。后来我读到了日本江本胜博士的许多关于水结晶的研究报告,那些报告真实的告诉我们:水是有灵性的,水是有生命的,他具有超强的识别善恶的能力,当一个人向他发出良性资讯时,他就呈现美好的结晶;相反当他接收到不良资讯时,他马上就会呈现出丑劣的结晶。反观现代的人类,由于道德标准的不断下滑,真正能辨别善恶的智者似乎是越来越少了。

当我走上了修炼的道路之后,就对水的高尚品性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修者心静如水,那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修者的强大的正念力能劈山,也具有像水那样无坚不摧的功能;修者的正信坚如磐石,也像水的品性那样金刚不破;修者慈悲待人,一心劝善,就如水那样滋养万物,洗涤污淖;修者谦虚内敛,大德深藏不露,犹如巨潭之中的水一样,表面清澈而平静,内心洪大而深不可测……“上善若水”,这确实是一句充满了无量智慧的至理名言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通读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着的《史记》一书,则能感到《史记》既是史,也是诗。今天信手翻到《史记》卷六十五之中的孙子吴起列传,看到了〈山河之固〉这一节,其内容对于修德有一段极其精妙的论述。
  • 人一旦看淡了名利,放淡了欲望,马上就会有解脱之感,有心修行的人应该先从清心寡欲做起。冷眼看尘世,人这一生营营碌碌,究竟是为了什么?什么 时候才能忘却?不再苦苦追寻?最能贴切的表现这种心境的莫过于苏东坡词中的名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 人的这双眼睛虽然可以观察各种事物,但是它总是向外看,无法看到真正的自己。人要想间接的观察自己,就必须借助像镜子那样的工具,而没有镜子那样的工具时人只能看到别人的外貌或缺陷。如何经常观看自己的形貌与自己国家的现状呢?我们不妨借用一下中国古人的智慧。
  • 人世间的大声喧哗与吵闹,大多是虚张声势之举,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则需要以平静与祥和的心态去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诚如古典名句中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拥有人世间的一切学识也不是大智慧,已经超脱世俗、可以透彻天机、听懂天意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者。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一句经久广泛流传于世间、警世喻人的格言。在孔子门人所撰的《孔子家语‧六本》中也有记载,孔圣人也曾说过“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 最近偶然翻阅了一本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书名是《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这本书以韵文的形式排列,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记诵。书中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立志勤学等许多方面。书中有一些精辟的格言名句,是古代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其中许多格言名句至今仍广为流传。在历经了人生的沧桑之后,让我感慨无量的名句就是其中的一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自从十六岁一别故乡,我已经有近三十年没有回去过。在异国他乡谋生,历经重重磨难,每当凝神静思之时,脑中时常闪现出故乡的山河。然而,最让我怀念的景物却不是青山绿水,而是故乡冬天的雪。风雪严寒的北国景象对一些惧冷的人来讲,或许是一种折磨,但是对一些性格乐观的人来说,相反却能带来莫大的乐趣。
  • 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讲,神灵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俗语说“三尺头上有神灵”,所以他们会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做损人利己之事。无神论者则无法感受到神灵的存在,因此即使作出了伤天害理的丑事也无所顾忌,只要没被人发现,他就难有悔过之心。由此可见,没有信仰自由的国家是非常可怕的,那样的国家绝不会有真正的和睦。
  • 唐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一座灿烂夺目的艺术宝库。尤其是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大气磅礴,韵调优美。不仅格调豪壮,而且朗朗上口,广为传颂。
  • 自2002年6月在中国贵州省的平塘县掌布乡发现了刻于二亿七千万年前的“藏字石”以来,时光已经过去6年多了,公开声明中共邪党及其附属组织的中国人也已经超过了4800万人。人们争相传说,在崩裂的巨石断面内出现了“中国共产党 亡” 6个大字,连中国的官方媒体都报导了这一新闻,只是故意隐去 了“亡”字。在中国历史上,苍天刻文于石向世人昭告天意的事实,屡见不鲜。远在古代秦朝时期,就有“亡秦者胡”的石碑出现,当时秦始皇以为“胡”就是指匈奴,所以筑万里长城保卫秦朝国土,也曾派大将蒙恬北伐。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最后秦帝国还是亡于秦二世“胡”亥之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