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动,不如不动:绕着地球做生意

曹安邦

标签:

盲动,不如不动

要清楚判读每一项传进来的资讯,记得“人、事、时、地、物”的通关密语。

多数公司在海外市场遭遇到最重大的挫折,多数来自于海外通路堆积过多存货,一开始大都抱着侥悻的心理,期待能够顺利消化库存,直到发现前方销货速度持续减缓、但后方出货成长的压力却紧追而至时,才惊觉大事不妙,这时通常为时已晚,因为沉重的存货与财务周转压力,往往让公司兵败如山倒,运气好一点的,顶多伤筋挫骨,但状况差一点的,可能就会伤重倒地不起。

为何有那么多的公司会犯下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没有聆听市场的声音?还是听不懂市场的声音?抑或是,听到了、也听懂了,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撇开人谋不臧、明知故犯等因素,许多公司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其实在于不知道该如何判读资讯,让资讯回馈机制发挥最高的效率,进而作出精准的执行策略。

有次,我们的海外据点传来消息,说当地的竞争对手因为长期打不过我们,于是发狠要大降价,而且一降就是百分之三十,当地团队得到消息之后,经过一番内部讨论,决定跟进降价,跟对方一决生死。

透过不同管道搜集资讯

但当这个决定回到总部后,我听到的第一个反应是:“对方要降价?是哪些产品线要降价?在哪些市场区隔会大降价?针对怎样的客户要大降价?何时要降价?”

但海外团队只能斩钉截铁的告诉我:“这个消息百分之百正确,我们有内线说他们一定会降价”,但对于哪些产品线、市场区隔、针对怎样的客户、什么时候降价等问题,海外团队却完全没有答案。

没错,很多公司单单听到对手要杀价竞争这件事,就足以让公司上下手麻脚乱,根本不用等到对手真的杀价,就已经达到他们嚷着要降价的目的。

如果公司能够更仔细的解读每一个问题,了解对手降价的目的与用意,才能研判其后续可能的策略走向。

举例而言,如果对手锁定的是即将改新技术的旧版产品进行降价,就代表对手可能在出清旧产品之后,将把全部心力放在新技术产品上面;或者,对手可能针对过去其较不擅长的市场进行降价,希望借此卡位进入此一市场区隔;或者是,对手选择在第二季底降价出清,降低整体通路的库存量,原因是因为看坏后续的景气发展。

单一片面的资讯,极有可能造成公司在反应决策上的误判,因此,公司应透过不同管道搜集资讯,例如专业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或是最终使用者等来自终端市场的讯息,掌握更多元、完整的资讯,进而更仔细的解读价值链上每个因素变化的真实面貌,让公司可以有更多不同层面与角度的判断,这远比单单一个“竞争对手要降价”的资讯有用多了。

所以,要清楚判读每一项传进来的资讯,永远要记得“人、事、时、地、物”的通关密语。

以先前提到的“竞争对手要降价”为例,你应该要了解的是:“是谁要降价?这家公司是我们的主要对手?还是次要对手?(人)”、“降价执行策略为何?(事)”、“降价的时点?(时)”、“在什么样的通路或市场区隔进行降价?(地)”、“什么样的产品线会降价?(物)”。

“人事时地物”的资讯判读法则,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技巧,但说实在话,这个通关密语真的是百试不爽。

重点不在“读”,而在“判”

有次,我们在巴西的团队回报,在新产品上市后一个月,客服中心的业务量暴增了一倍,因为,几乎所有的使用者都打电话进客服中心,要求客服人员指导如何安装。

乍听到从巴西传回的消息,总部产品部门的同事都很紧张,急着检讨是不是说明书出了什么问题,才使客户不断打电话询问,但在讨论之后发现,我们全球采用同样一本说明书,只是因应本土化需求,编纂成当地不同语言而已,但何以同样一本说明书,在别的国家就没有出现使用者不懂操作,而塞爆客服专线的状况,独独在巴西出现这样的状况?

许多企业在取得前线资讯回传之后,常常是直线式的,针对资讯表面上的意思去解决问题,就以上述的例子来看,可能会直觉认定是说明书有问题,于是重新改写说明书来解决。

但事实上,问题真的是这样吗?就上述的例子来看,在更进一步进行资讯判读之后发现,同样的状况只有在巴西最为严重,在别的市场几乎没有,差别出现在哪?

原先,我们担心是葡萄牙语的说明书编纂出现问题,但经过仔细检查后发现,并没有语意不清、或是指示说明错误之处,再进一步比较其他市场的不同性,我们才赫然发现,其实是因为巴西当地使用者对于相关产品的使用原本就不熟悉,再加上根本就不愿意花时间读说明书,当然就直接打电话到客服专线要求协助。

碰到这样的情形,当然就不是以改写说明书来解决问题,而是要透过其他的方式,例如教育消费者、或是提供其他更简易的安装指导手册︵Ouick Installation Guide, QIG︶,让消费者能够顺利安装产品。

别拿着苹果去比西瓜

有次,某家公司召开年度预算目标会议,会中多个海外据点的主管,对于当年度的成长目标看法都维持在二○~三○%之间,距离老板要求的三○%以上年成长率,明显还有一段差距,眼看会议气氛越来越冷,此时,某位海外据点主管,开始报告其当年度的预算目标,一开口就是要成长五○%,原本已经快结冰的会议气氛,突然开始活络起来,这时,老板眼睛发亮、带着赞许的笑容对这位主管说:“好样的,有胆识,我们公司其他主管如果都像你一样就好了!”

看到这位主管备受老板赞赏,其他地区的主管纷纷摇头叹息:“唉!老板又被蒙蔽了,成长五○%?拜托,我们这些人去年都是做一亿美元生意的,他是做一百万美元的人,就算成长五○%,也不过就是一百五十万美元,而且,当地市场的平均成长率是倍数成长,但他只说要成长五○%,这样比,对吗?”

从距离千里之外的国际市场传回来的资讯,身处后方的价值链环节,的确很有可能因为经验、文化、教育、职位种种不同的偏见立场,形成让人伸手不见五指的迷雾,进而在判读资讯时误入歧途,更经常在资讯传递的过程中,受到外力干扰而扭曲、炒作,判读资讯除了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交叉比对外,同时也要注意不要陷入以管窥豹、见林不见树的迷思中,在进行比较分析时,更要特别注意共通因素与变数的状况,才不会出现拿着苹果去比西瓜而闹出大笑话。

私房心法:

1.如同丹麦哲学家齐克果︵S?ren Aabye Kierkegaard︶所说的:“表相如浮标,本质如鱼钩。”

一般人只专注在看水面上的浮标,却无法看透水面下的鱼钩情形,所以,许多公司在面对纷沓的资讯时,除了要有开放的心态、要懂得问问题外,更要有能力判读资讯。

2.判读资讯除了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交叉比对外,同时也需要注意不要陷入,以管窥豹、见林不见树的迷思中,在进行比较分析时,更要特别注意,共通因素与变数的状况,才不会出现拿着苹果去比西瓜而闹出大笑话。@(待续)

摘编自 《绕着地球做生意:建立国际品牌价值链,从3亿到150亿元的实战心法》 商周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人人抢学的冷读销售术(3)
启思故事:船夫和他的孩子
The LeFrak雷弗克家族企业坚守传统纪律
两万现金存家里 被白蚁啃成碎纸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